温州市近10万亩土地闲置十年 损失约达数千亿元(2)-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温州市近10万亩土地闲置十年 损失约达数千亿元(2)

《法制日报》  2011年06月02日

 

  据了解,土地征用和供给的一般程序是:农地——建设用地征用——政府向机构和私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评估——抵押和信贷——投资形成。温州市发改委一名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如此大面积土地“转而未供”,就是在第二个环节上打了滑板,从而使投资链条被迫中断。

 

  “近年来,省里每年给温州的用地指标为1万多亩,如以去年的1.6万亩计算,10万亩相当于省里给温州6年指标的总和。”离休老干部、温州市原副市长胡显钦说,10万亩土地10年“转而未供”,这是巨大的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收益分成不明基层政府不积极

 

  10万亩土地“转而未供”事关温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事关民生改善。“土地出让,是投资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既关乎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又关乎投资要素保障。”温州大学教授石海均认为,温州投资环境不佳,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土地供给不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土地十分紧缺的温州,竟然出现大量土地“转而未供”这一怪现象呢?

 

  “拆迁征地政策处理‘拆而不尽’、村二三产留地‘留而不建’、工业安置用地‘征而不用’以及边角地、规划控制用地、资金平衡用地‘供而无主’,是长期以来造成‘转而未供’的主要原因。”温州城投集团副总经理朱三平认为,许多项目往往由于局部拆迁征地政策处理未到位,使得整个项目无法供地,影响了工程建设。

 

  龙湾区瑶溪住宅区西地块四组团,总建筑面积75166平方米,八组团总建筑面积55910平方米,由于建筑用地范围内有1.2万平方米旧房未完成拆迁,加之部分厂房现行违章,最后导致供地只得被迫“等”在路上。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在一份专题报告中分析称,导致“转而未供”的原因有10个,主要是政策处理不到位、规划调整、审批时限过长、“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到位、资金缺乏等。该局用地处处长朱剑云说,许多项目“转而未供”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错综复杂,往往集规划调整、资金短缺、政策处理等多种“病情”于一身。

 

  温州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认为,土地、资金和拆迁安置政策处理,这3个因素是绕在一起的。很多政府投资项目主要资金来源是靠土地出让收入,而土地出让必须要先完成好拆迁安置和政策处理。由于过去在土地出让收益上,市财政与区财政分成不明确,区政府在政策处理上缺乏积极性,拆迁慢导致了开发土地出让过少,最后使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十分紧张,也影响到投资项目的启动。

 

  “与其说是空间问题,不如说是政府职能不清的问题。”温州市委党校教授蒋儒标说,“转而未供”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责任不清。“内在机理不清、外在没有压力,部门之间就会相互扯皮推诿,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久而久之,出现了10万亩土地晒太阳怪现象”。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据了解,土地征用和供给的一般程序是:农地建设用地征用政府向机构和私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评估抵押和信贷投资形成。温州市发改委一名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如此大面积土地转而未供,就是在第二个环节上打了滑板,从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温州市近10万亩土地闲置十年 损失约达数千亿元(2)-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温州市近10万亩土地闲置十年 损失约达数千亿元(2)

2011-06-02 | 《法制日报》

我要分享 ▼

 

  据了解,土地征用和供给的一般程序是:农地——建设用地征用——政府向机构和私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评估——抵押和信贷——投资形成。温州市发改委一名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如此大面积土地“转而未供”,就是在第二个环节上打了滑板,从而使投资链条被迫中断。

 

  “近年来,省里每年给温州的用地指标为1万多亩,如以去年的1.6万亩计算,10万亩相当于省里给温州6年指标的总和。”离休老干部、温州市原副市长胡显钦说,10万亩土地10年“转而未供”,这是巨大的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收益分成不明基层政府不积极

 

  10万亩土地“转而未供”事关温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事关民生改善。“土地出让,是投资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既关乎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又关乎投资要素保障。”温州大学教授石海均认为,温州投资环境不佳,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土地供给不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土地十分紧缺的温州,竟然出现大量土地“转而未供”这一怪现象呢?

 

  “拆迁征地政策处理‘拆而不尽’、村二三产留地‘留而不建’、工业安置用地‘征而不用’以及边角地、规划控制用地、资金平衡用地‘供而无主’,是长期以来造成‘转而未供’的主要原因。”温州城投集团副总经理朱三平认为,许多项目往往由于局部拆迁征地政策处理未到位,使得整个项目无法供地,影响了工程建设。

 

  龙湾区瑶溪住宅区西地块四组团,总建筑面积75166平方米,八组团总建筑面积55910平方米,由于建筑用地范围内有1.2万平方米旧房未完成拆迁,加之部分厂房现行违章,最后导致供地只得被迫“等”在路上。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在一份专题报告中分析称,导致“转而未供”的原因有10个,主要是政策处理不到位、规划调整、审批时限过长、“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到位、资金缺乏等。该局用地处处长朱剑云说,许多项目“转而未供”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错综复杂,往往集规划调整、资金短缺、政策处理等多种“病情”于一身。

 

  温州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认为,土地、资金和拆迁安置政策处理,这3个因素是绕在一起的。很多政府投资项目主要资金来源是靠土地出让收入,而土地出让必须要先完成好拆迁安置和政策处理。由于过去在土地出让收益上,市财政与区财政分成不明确,区政府在政策处理上缺乏积极性,拆迁慢导致了开发土地出让过少,最后使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十分紧张,也影响到投资项目的启动。

 

  “与其说是空间问题,不如说是政府职能不清的问题。”温州市委党校教授蒋儒标说,“转而未供”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责任不清。“内在机理不清、外在没有压力,部门之间就会相互扯皮推诿,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久而久之,出现了10万亩土地晒太阳怪现象”。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分隔线----------------------------
  • 上一篇:15262元深圳房价回到两年前 高价房未入市
  • 下一篇:唐山出台细则要求保障房商品房同时交付使用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