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城市生活乏味缺乏独特个性-中地会
首页 > 业界观点 >

德媒:中国城市生活乏味缺乏独特个性

人民网-环球时报  2013年07月03日

 

      中国正在流水线上打造新的大城市。这个国家制造的城市化谜团,令我们欧洲人很难理解。

 

  我们很难用以往的经验去理解。任何经验丰富的欧洲建筑记者也无法判断中国城市的发展——它既非欧洲模式,也非美国模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更接近欧洲而不是美国。但在我看来,中国城市化的强度,是欧洲舒适和谐的城市化列车无法承受的。重庆之行让我看到:很多居民被迫搬离,他们原有的家园被崭新建筑物所替代——城市里是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这在欧洲是罕见的。中国的城市发展也并非美国式的,因为这里缺乏受人尊敬的房地产企业家。

 

  或许,中国还没形成什么模式。许多城市的发展奉行的是“尝试错误”的原则:若发展不顺利,就会终止之前的方式。例如对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对其代价已然一清二楚后才开始注重生态保护。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大多缺少完整的生态知识。

 

  此外,一个真正的大城市不仅仅面积大,还需要城际网络,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纽约、伦敦和东京那样,如今这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各地正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高速路、高铁和桥梁。但在未来,更需要的是城市之间分享信息和经验,而不仅仅是物流。

 

  全球城市化还有一个基本观念:各城市必须彼此不相同,每个城市都需要拥有自己的个性——这正是中国所缺失的。这个国家新的大城市都在试图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但这是不够的。一个城市的个性,需要独特的文化、生产力和消费模式。就如同到目前为止,新生的中国中产阶层只青睐西方产品,以后也应该多关注本土品牌。

 

  摩天大楼还在这个国家戏剧化地增长,城市生活却变得愈加乏味。中国的城市缺乏自己的面孔。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中国正在流水线上打造新的大城市。这个国家制造的城市化谜团,令我们欧洲人很难理解。 我们很难用以往的经验去理解。任何经验丰富的欧洲建筑记者也无法判断中国城市的发展它既非欧洲模式,也非美国模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更接近欧洲而不是美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德媒:中国城市生活乏味缺乏独特个性-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业界观点 > 正文

德媒:中国城市生活乏味缺乏独特个性

2013-07-03 | 人民网-环球时报

我要分享 ▼

 

      中国正在流水线上打造新的大城市。这个国家制造的城市化谜团,令我们欧洲人很难理解。

 

  我们很难用以往的经验去理解。任何经验丰富的欧洲建筑记者也无法判断中国城市的发展——它既非欧洲模式,也非美国模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更接近欧洲而不是美国。但在我看来,中国城市化的强度,是欧洲舒适和谐的城市化列车无法承受的。重庆之行让我看到:很多居民被迫搬离,他们原有的家园被崭新建筑物所替代——城市里是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这在欧洲是罕见的。中国的城市发展也并非美国式的,因为这里缺乏受人尊敬的房地产企业家。

 

  或许,中国还没形成什么模式。许多城市的发展奉行的是“尝试错误”的原则:若发展不顺利,就会终止之前的方式。例如对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对其代价已然一清二楚后才开始注重生态保护。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大多缺少完整的生态知识。

 

  此外,一个真正的大城市不仅仅面积大,还需要城际网络,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纽约、伦敦和东京那样,如今这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各地正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高速路、高铁和桥梁。但在未来,更需要的是城市之间分享信息和经验,而不仅仅是物流。

 

  全球城市化还有一个基本观念:各城市必须彼此不相同,每个城市都需要拥有自己的个性——这正是中国所缺失的。这个国家新的大城市都在试图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但这是不够的。一个城市的个性,需要独特的文化、生产力和消费模式。就如同到目前为止,新生的中国中产阶层只青睐西方产品,以后也应该多关注本土品牌。

 

  摩天大楼还在这个国家戏剧化地增长,城市生活却变得愈加乏味。中国的城市缺乏自己的面孔。

------分隔线----------------------------
  • 上一篇:周其仁:红利就是先解决别人问题
  • 下一篇:银行贷款遇缓房地产融资短期承压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