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楼市从严调控须不动摇-中地会
首页 > 业界观点 >

社科院报告:楼市从严调控须不动摇

证券时报网  2012年12月14日

 

 

      昨日,社科院举办《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发布会。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会上指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初步实现了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等目标。但近期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普遍回暖的趋势(财苑)值得警惕。为此,必须继续重申从严调控不动摇,并有针对性地储备调控政策,包括细化限购政策,堵塞和纠正各种企图改变政策的行为,以及扩大房地产税试点等。

 

  据上证报报道,倪鹏飞称:“应严惩有关房地产市场谣言的传播和炒作,说明年3月份房价要暴涨就是蓄意的炒作,就是谣言。”

 

  房价快速上涨受抑制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出现降中趋稳的总体趋势。房地产投资先降后稳,拖累了宏观经济,但全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7%,摆脱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而且,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初步实现了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等目标。

 

  “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前两年,1-10月份是15.7%,增速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但是宏观经济还是增长7.7%,这打破了许多人认为宏观经济还是要靠房地产来支撑的幻想,也意味着明年对房地产调控不会有所松动。”倪鹏飞说。

 

  “2012年住房市场调控实现了住房价格相对下降的次优目标。”倪鹏飞认为,住房市场调控的最优目标是理性回归,也就是说房地产绝对价格有明显下降,但是今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总体来看,房地产调控目标实现了价格相对下降,也就是相对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来说,房价的增长或者说房价的波动是相对下降了。”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没有实现“房价理性回归”最优目标的原因是,应对宏观经济下降过速的微调政策涉及房地产领域,加上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变相放松,引起市场预期逆转,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未来或现“大稳定小震荡”

 

  “我们认为2013年住房市场的总体趋势是稳中有进,大稳定中有小的震荡,具体表现为:住房市场量价有可能有些调整,但是即使出现一定增长,可能也远远低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倪鹏飞说。

 

  之所以这样判断,他持三个理由。其一是宏观大环境为继续从严进行房地产调控创造了条件。二是从短期基本面来看,供求阶段性释放,减弱了供求矛盾。三是从长期背景来看,住房发展的潜力仍然较大。

 

  但倪鹏飞同时指出,2013年住房市场也面临总体反弹和局部崩盘同时发生的风险。“如果处理得不好,宏观调控执行得不好,有可能出现一些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另一些城市不仅下降了,而且是泡沫破灭、崩盘的风险。”倪鹏飞特别强调,他指出的是风险,是可能性,“但不是现实,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明年3月份要暴涨。”

 

  有针对性地储备调控政策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策略还是要争取实现“理性回归”,至少也要争取实现价格相对下降的次优目标。同时,要坚决防止第三种局面,就是房地产市场整体反弹和局部崩盘的风险。为此,必须继续重申从严调控不动摇,并有针对性地储备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应实施持久战,把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坚决制止变相放松调控政策。”《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说。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提出了9个方面具体建议。其中包括:需求方面,要细化和严密限购政策,堵塞和纠正各种企图改变政策的行为;金融政策方面,要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可先行试点),完善差别化的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方面,将扩大房地产税试点作为稳定当前预期和深化住房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等。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昨日,社科院举办《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发布会。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会上指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初步实现了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等目标。但近期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普遍回暖的趋势(财苑)值得警惕。为此,必须继续重申从严调控不动摇,并
/zdh/images/defaultpic.gif
社科院报告:楼市从严调控须不动摇-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业界观点 > 正文

社科院报告:楼市从严调控须不动摇

2012-12-14 | 证券时报网

我要分享 ▼

 

 

      昨日,社科院举办《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发布会。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会上指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初步实现了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等目标。但近期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普遍回暖的趋势(财苑)值得警惕。为此,必须继续重申从严调控不动摇,并有针对性地储备调控政策,包括细化限购政策,堵塞和纠正各种企图改变政策的行为,以及扩大房地产税试点等。

 

  据上证报报道,倪鹏飞称:“应严惩有关房地产市场谣言的传播和炒作,说明年3月份房价要暴涨就是蓄意的炒作,就是谣言。”

 

  房价快速上涨受抑制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出现降中趋稳的总体趋势。房地产投资先降后稳,拖累了宏观经济,但全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7%,摆脱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而且,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初步实现了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等目标。

 

  “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前两年,1-10月份是15.7%,增速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但是宏观经济还是增长7.7%,这打破了许多人认为宏观经济还是要靠房地产来支撑的幻想,也意味着明年对房地产调控不会有所松动。”倪鹏飞说。

 

  “2012年住房市场调控实现了住房价格相对下降的次优目标。”倪鹏飞认为,住房市场调控的最优目标是理性回归,也就是说房地产绝对价格有明显下降,但是今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总体来看,房地产调控目标实现了价格相对下降,也就是相对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来说,房价的增长或者说房价的波动是相对下降了。”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没有实现“房价理性回归”最优目标的原因是,应对宏观经济下降过速的微调政策涉及房地产领域,加上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变相放松,引起市场预期逆转,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未来或现“大稳定小震荡”

 

  “我们认为2013年住房市场的总体趋势是稳中有进,大稳定中有小的震荡,具体表现为:住房市场量价有可能有些调整,但是即使出现一定增长,可能也远远低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倪鹏飞说。

 

  之所以这样判断,他持三个理由。其一是宏观大环境为继续从严进行房地产调控创造了条件。二是从短期基本面来看,供求阶段性释放,减弱了供求矛盾。三是从长期背景来看,住房发展的潜力仍然较大。

 

  但倪鹏飞同时指出,2013年住房市场也面临总体反弹和局部崩盘同时发生的风险。“如果处理得不好,宏观调控执行得不好,有可能出现一些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另一些城市不仅下降了,而且是泡沫破灭、崩盘的风险。”倪鹏飞特别强调,他指出的是风险,是可能性,“但不是现实,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明年3月份要暴涨。”

 

  有针对性地储备调控政策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策略还是要争取实现“理性回归”,至少也要争取实现价格相对下降的次优目标。同时,要坚决防止第三种局面,就是房地产市场整体反弹和局部崩盘的风险。为此,必须继续重申从严调控不动摇,并有针对性地储备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应实施持久战,把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坚决制止变相放松调控政策。”《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说。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提出了9个方面具体建议。其中包括:需求方面,要细化和严密限购政策,堵塞和纠正各种企图改变政策的行为;金融政策方面,要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可先行试点),完善差别化的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方面,将扩大房地产税试点作为稳定当前预期和深化住房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等。

 

------分隔线----------------------------
  • 上一篇:肖钢:银行要利用搜索引擎等数据技术改进服务
  • 下一篇:社科院:“纸上监管”造就中国住房市场监管漏洞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