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制度遭遇质疑 房产改革迫在眉睫-中地会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预售制度遭遇质疑 房产改革迫在眉睫

深圳商报  2012年08月07日

 

 

  近日,一条“商品房预售制将取消”的消息在网上盛传,预售制存废之争引发网友热议,广受社会关注。被奉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基石的预售制究竟是存是废?其凸显出的我国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又该如何推进?

 

  传言牵出预售制存废之争

 

  8月2日,一条住建部正在研究“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消息在网上盛。尽管关于“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传言迅速被澄清,但仍一石激起千层浪。

 

  商品房预售制度俗称“买期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消费者,并由购房者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一般认为,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始于1994年。

 

  “预售制最初的宗旨是解决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加快城镇住房建设。”曹旭东表示,目前为预售制辩护的声音主要观点是,取消预售制将降低房地产开发的杠杆效应,导致商品房供应不足,抬高房价。

 

  大多数普通购房者认为,正是房地产开发的高杠杆导致开发商的高负债激进战略,推高地价和房价。最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5%的网民认为应该取消预售制,因为“开发商将只在图纸上存在的房子拿出来卖,助长了投机资金的涌入,致使房价居高不下”。

 

  一些分析人士称“预售制是一项伟大发明”,但多数网友认为,预售制是典型的不公平交易,应该取消。网友“另类的公益”认为,在商品房预售制下,受伤的一直是老百姓,这种不对等的交易制度早就该取消了。

 

  弊端随调控深入逐渐增多

 

  预售制度以其高杠杆效应增加了楼市供给。但实行十多年来,预售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这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基本制度正遭遇空前的质疑。

 

  众多网友和消费者表示,预售制违背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原则,引发诸多纠纷和矛盾。房地产业内人士则表示,预售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巨大的杠杆效应,开发商的有限资本发挥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导致房地产行业狂飙式发展,购房者被裹挟到楼市泡沫之中。

 

  预售制弊端随着楼市调控深入而逐渐增多。2012年3月29日,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金星房产开发的西城时代家园项目的几百名业主面对的情况是:房款已经全部支付,但交房遥遥无期。

 

  同样是在杭州楼市,今年5月,密集发生了多起“房闹”事件。业主纷纷表示,因为房屋预售,让自己支付房款和拿到房子有一两年的时间差,期间的市场波动为什么要让业主承担?业内人士表示,“房闹”出现和商品房预售制有直接关系。

 

  有分析认为,在现行的房产开发体制下,预售制对推高房价难辞其咎。

 

  行业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预售制存废之争凸显出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的迫切性。专家表示,楼市预售制度对开发商资金补给、商品房供给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楼市调控持续深入、房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以预售制为代表的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多位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取消商品房预售、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是大势所趋,不过,从目前情况看,骤然取消预售制并不现实。

 

  陈晟认为,目前,我国整体金融创新相对滞后,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发达,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即使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预售活动也不会自动终止,而是以私下交易等违规形式继续存在,反而会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调控难度。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在不能即刻取消预售制的情况下,关键是要从严监管预售款。

 

  专家同时表示,随着楼市调控深入,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应在此“窗口期”,对预售制进行“大改”,即将一次性付款逐渐改为同期房建设进度基本相适应的分期付款,逐步降低预售制带来的高杠杆效应。可以在一些城市逐步试点取消预售制度,对于新出让土地,逐步做到不再实行预售。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近日,一条商品房预售制将取消的消息在网上盛传,预售制存废之争引发网友热议,广受社会关注。被奉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基石的预售制究竟是存是废?其凸显出的我国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又该如何推进? 传言牵出预售制存废之争 8月2日,一条住建部正在研究取消商
/zdh/images/defaultpic.gif
预售制度遭遇质疑 房产改革迫在眉睫-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正文

预售制度遭遇质疑 房产改革迫在眉睫

2012-08-07 | 深圳商报

我要分享 ▼

 

 

  近日,一条“商品房预售制将取消”的消息在网上盛传,预售制存废之争引发网友热议,广受社会关注。被奉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基石的预售制究竟是存是废?其凸显出的我国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又该如何推进?

 

  传言牵出预售制存废之争

 

  8月2日,一条住建部正在研究“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消息在网上盛。尽管关于“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传言迅速被澄清,但仍一石激起千层浪。

 

  商品房预售制度俗称“买期房”,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消费者,并由购房者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一般认为,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始于1994年。

 

  “预售制最初的宗旨是解决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加快城镇住房建设。”曹旭东表示,目前为预售制辩护的声音主要观点是,取消预售制将降低房地产开发的杠杆效应,导致商品房供应不足,抬高房价。

 

  大多数普通购房者认为,正是房地产开发的高杠杆导致开发商的高负债激进战略,推高地价和房价。最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5%的网民认为应该取消预售制,因为“开发商将只在图纸上存在的房子拿出来卖,助长了投机资金的涌入,致使房价居高不下”。

 

  一些分析人士称“预售制是一项伟大发明”,但多数网友认为,预售制是典型的不公平交易,应该取消。网友“另类的公益”认为,在商品房预售制下,受伤的一直是老百姓,这种不对等的交易制度早就该取消了。

 

  弊端随调控深入逐渐增多

 

  预售制度以其高杠杆效应增加了楼市供给。但实行十多年来,预售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这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基本制度正遭遇空前的质疑。

 

  众多网友和消费者表示,预售制违背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原则,引发诸多纠纷和矛盾。房地产业内人士则表示,预售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巨大的杠杆效应,开发商的有限资本发挥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导致房地产行业狂飙式发展,购房者被裹挟到楼市泡沫之中。

 

  预售制弊端随着楼市调控深入而逐渐增多。2012年3月29日,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金星房产开发的西城时代家园项目的几百名业主面对的情况是:房款已经全部支付,但交房遥遥无期。

 

  同样是在杭州楼市,今年5月,密集发生了多起“房闹”事件。业主纷纷表示,因为房屋预售,让自己支付房款和拿到房子有一两年的时间差,期间的市场波动为什么要让业主承担?业内人士表示,“房闹”出现和商品房预售制有直接关系。

 

  有分析认为,在现行的房产开发体制下,预售制对推高房价难辞其咎。

 

  行业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预售制存废之争凸显出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的迫切性。专家表示,楼市预售制度对开发商资金补给、商品房供给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楼市调控持续深入、房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以预售制为代表的房地产行业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多位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取消商品房预售、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是大势所趋,不过,从目前情况看,骤然取消预售制并不现实。

 

  陈晟认为,目前,我国整体金融创新相对滞后,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发达,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即使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预售活动也不会自动终止,而是以私下交易等违规形式继续存在,反而会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调控难度。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在不能即刻取消预售制的情况下,关键是要从严监管预售款。

 

  专家同时表示,随着楼市调控深入,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应在此“窗口期”,对预售制进行“大改”,即将一次性付款逐渐改为同期房建设进度基本相适应的分期付款,逐步降低预售制带来的高杠杆效应。可以在一些城市逐步试点取消预售制度,对于新出让土地,逐步做到不再实行预售。

 

------分隔线----------------------------
  • 上一篇:胡刚:深圳罚没小产权房的探路与出路
  • 下一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余斌:“房价反弹不容小觑”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