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政府,聂梅生表示,在调控政策不断消化的情况下,对土地的影响远大于房价本身,楼市“量跌价未动”的同时,全国的土地市场先行,显示出“量价齐跌”的形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大幅度缩减。以北京为例,今年1-4月,北京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23亿,同比下降55%。
“地方土地财政的恶化,将直接影响到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1.3万亿的保障房资金以及去年筹建580万套保障房,政府所拖欠的债务等都将直接重伤地方政府。”聂梅生如是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表示,房价调控目标可能是地方政府和中央第一轮博弈的结果,就目前状况来说,地方政府胜,虽然中央要求地方政府重新调整房价目标,但目前为止,并未看到地方政府实质性的动作。
聂梅生表示,中央不可能对楼市过度调节,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房地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贡献率为10%,拉动GDP1个百分点。在没有其他产业担当大任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不可能出现大范围波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稳定楼市,推进保障房入市。
而在中央调控房价决心不减的情况下,下半年房价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楼市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调控再度加码的可能性也不大。
房产税试点扩大?
除了进一步加强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以外,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是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当中最具有想象空间的政策。
不过,从重庆和上海房产税试点的作用来看,曾被誉为“高房价的杀手锏”似乎名不副实。
第一季度,上海的商品房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2%,3月份重庆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上涨0.9%。
对此,聂梅生向记者解释,按照目前的房产税的征收模式,即使扩大开来,全国全年的征税数额也仅是千亿,对房价的作用十分有限。
据悉,截止到4月底,上海共征20笔房产税,不到100万。而面向高端房征税的重庆,其征收的税收款不足80万。
此外,记者调查了解,因为房产税的数额较低,开发商在售房时,便附带送上十年甚至20年的房产税作为优惠,吸引购房者。
|
房地产调控十字路口:加码还是放松(2)
2011-05-11 |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