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放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中国一定要把低碳建筑量化而论。这也是他正在研究的课题。
什么是量化?
“比如说,你所住房屋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具体是多少?”孙克放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为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在今年年底能结束。”
在他看来,低碳建筑的核心为能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二氧化碳的减排。而对这块内容的深入研究在中国目前是个空白,一旦具体数字问世,将对推动整个中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量化指标对于目前火热的碳交易市场也是不可或缺。
去年10月底,中国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通俗地讲,碳交易就是买卖二氧化碳的排放权。碳交易市场的主体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例如,有两家火电厂的碳排放水平不同,排放较少的电厂就可以通过交易市场,把自己多出来的排放额度出售给排放多的电厂。这样可以激励企业降低排放水平,达到总体上节能减排的效果。
“有些地方的发改委提出:对碳交易的影响缺少量化的估计。希望能够估计、量化碳交易的成本,并计算出碳价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
的确,数据是碳交易实施开展的原材料。总量目标设计、企业配额分配等,都需要全面、完整、可靠的数据作为依据。
这也是孙克放一直在坚持做量化研究的原因所在。
建材转型需从生产方式开始
在声势浩大的低碳建设背后,建材行业作为最密切关联的领域,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跟上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步伐是建材从业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对此,孙克放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在建材行业,最需要改变的是中国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它与绿色低碳理念背道而驰。
“这种东西是老百姓看不到的,全靠建材企业自身把关。”他认为,“企业要注重建材生产制造的环节,不仅仅是终端呈现。”
除了生产过程外,在当下新型建材充斥市场时,究竟什么样的材料最具吸引力?
从建筑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孙克放认为可循环利用、能回收的建材最受欢迎,这也是低碳建设的重要标准。
他还列举了几个例子。比如,陶瓷在烧结过程中耗能很大,但如果把其磨碎后再利用,效果截然不同,这样既构成了新材料,又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
用完的塑料瓶一般会被扔掉,其实它也具备回收再利用的潜质。很多聚合板正是利用这些废弃的塑料瓶经过发泡而成,进而生产为保温材料。
当然,材料的发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备的成熟运用。“在日本,废弃混凝土利用移动垃圾机器可就地粉碎(而不是填埋)后铺路。如果有好的混凝土废渣,再回炉重造。这样就地生产的方式不会造成大量污染。”孙克放解释道。
因此,生产方式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低碳建设需要在各个环节把关,从材料甄选、回收制造到设备更新,都应把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也是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技术集成意识应全面提升
随着低碳商用建筑普及率的逐步增加,绿色民用住宅的推广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由于人们对低碳意识的提高,他们也应与时俱进。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绿色低碳的意识正在提高,但他们缺乏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孙克放想告诉开发商,绿色住宅的成本并不比普通住房的成本高很多,重点在于怎么准确地把低碳理念贯穿到采购、建造等方方面面。
技术集成也是建设绿色建筑的重要依据,这是孙克放最早提出的议题。
所谓技术集成,是指低碳房屋不能仅靠某一环节或部分采用环保材料变得低碳,而是应集各部分、各环保技术为一体来打造整体建筑。换句话说,集成技术率越高,房屋减排效果越好。
“当前,中国正处在低碳建筑技术集成的初级阶段,房地产开发商首先要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来进行设计,但只设计成绿色建筑还不行,还必须在施工、运行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孙克放给开发商提出了要求。
令他欣喜的是,与国外补贴绿色建筑的形式相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财政部在今年5月出台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鼓励政策,把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并由政府给予相应补贴。
这一政策还规定,对于居住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判断其是否为绿色建筑,对于公共建筑,则要求它运行一年,经过相应的测评后,才能判定其是否为绿色建筑。
“中国的住宅开发量在较长时期内,将维持世界第一,这么庞大的市场需要节能环保建材的支撑。不仅如此,房地产全产业链的整合,也离不开建材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也给建材行业人士提个醒,不能只关注建材主料对低碳建筑的影响,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采购过程中辅料“惹的祸”。因此,绿色建筑在设计、选材、采购、施工各环节都要保证配料的采用是否符合低碳标准。这也是技术集成体现的重要依据。
在孙克放看来,中国的房地产经济还会有15年的上升期,而这15年也是低碳减排的黄金时期。在机遇到来之时,建材行业更要把低碳环保理念落到实处,从设计、生产到终端实现全产业链的绿色创造。
|
孙克放:房地产低碳之路必须量化
2012-10-22 | 和讯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