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房价走势-中地会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如何看待房价走势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13日

 

 

  “房价”二字,牵动着百姓安居乐业,牵动着经济健康发展,牵动着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持续近两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今年6月份起,一些城市房价企稳并出现合理回落,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正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全国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调控正朝预期方向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房地产业的大变革之年。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凌厉推进,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中正在向更加理性、健康的轨道发展。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普通居民通过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就会越来越遥远,房地产市场投机会制造越来越多的泡沫,进而威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调控必须而且迫切,然而,调控却并不容易,力度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房地产市场不整中国经济要出事,整狠了中国经济也要出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房地产调控要确保取得实效,又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降0.14%,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成效突出表现在:实施限购城市的投机性需求基本得到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非中心城区房价出现下行趋势;住宅地价上涨势头出现回落;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调控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为什么过去调控“屡调屡涨”,本轮调控却能向既定目标步步推进?

 

  措施更有力——从“国十条”到“国八条”;从差别化信贷的经济政策,到限购、限价的行政手段;从增加普通住房供应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全国统一的政策到地方的执行细则……根据市场变化,政策不断出台,一次比一次更严厉、针对性更强。

 

  落实更到位——本轮调控将“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列为重中之重。今年初,中央要求各省在年初制定本地房价调控的明确、量化的目标,并向社会公布。如果目标没有完成,要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甚至问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这使调控效果的评估更加刚性化、有据可循。公众的监督和中央政府的问责,无疑给地方政府套上了“紧箍咒”,必须动真格。

 

  决心更坚定——中央政府始终把调控成效视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视作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体现。每次房价出现反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及时站出来,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力度不松,即便牺牲一点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让调控取得实效。

 

  决心给了老百姓信心。调控不放松,让更多购房者相信效果会进一步显现,选择观望等待,更理性地制定买房计划。决心也给市场释放了信号。房地产的暴利时代正在远去,懂得顺应市场和政策变化的企业,通过更积极的定价,更大力度的促销,实施更稳妥的战略,为房地产业“下半场”的竞争做准备。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房价 二字,牵动着百姓安居乐业,牵动着经济健康发展,牵动着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持续近两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 房价过快 上涨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今年6月份起,一些城市房价企稳并出现合理回落,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正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全国开工1000万套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如何看待房价走势-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如何看待房价走势

2011-12-13 | 人民日报

我要分享 ▼

 

 

  “房价”二字,牵动着百姓安居乐业,牵动着经济健康发展,牵动着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持续近两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今年6月份起,一些城市房价企稳并出现合理回落,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正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全国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调控正朝预期方向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房地产业的大变革之年。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凌厉推进,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在调控中正在向更加理性、健康的轨道发展。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普通居民通过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就会越来越遥远,房地产市场投机会制造越来越多的泡沫,进而威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调控必须而且迫切,然而,调控却并不容易,力度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房地产市场不整中国经济要出事,整狠了中国经济也要出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房地产调控要确保取得实效,又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环比下降0.14%,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成效突出表现在:实施限购城市的投机性需求基本得到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非中心城区房价出现下行趋势;住宅地价上涨势头出现回落;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调控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为什么过去调控“屡调屡涨”,本轮调控却能向既定目标步步推进?

 

  措施更有力——从“国十条”到“国八条”;从差别化信贷的经济政策,到限购、限价的行政手段;从增加普通住房供应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从全国统一的政策到地方的执行细则……根据市场变化,政策不断出台,一次比一次更严厉、针对性更强。

 

  落实更到位——本轮调控将“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列为重中之重。今年初,中央要求各省在年初制定本地房价调控的明确、量化的目标,并向社会公布。如果目标没有完成,要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甚至问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这使调控效果的评估更加刚性化、有据可循。公众的监督和中央政府的问责,无疑给地方政府套上了“紧箍咒”,必须动真格。

 

  决心更坚定——中央政府始终把调控成效视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视作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体现。每次房价出现反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及时站出来,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变、力度不松,即便牺牲一点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让调控取得实效。

 

  决心给了老百姓信心。调控不放松,让更多购房者相信效果会进一步显现,选择观望等待,更理性地制定买房计划。决心也给市场释放了信号。房地产的暴利时代正在远去,懂得顺应市场和政策变化的企业,通过更积极的定价,更大力度的促销,实施更稳妥的战略,为房地产业“下半场”的竞争做准备。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分隔线----------------------------
  • 上一篇:楼市“限购令” 还没到松绑的时候
  • 下一篇:追问限购是否续期反映的是社会焦虑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销售放缓 5月份32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降4.93%   23-06-15
·“五一”广东住宅销售:广深莞等严峻 惠州云浮等良好   23-05-16
·3月广东主要城市住宅销售向好 广佛成交超百万平   23-05-04
·前2月28家上市房企成功发债 加权平均成本3.27%   23-03-31
·2月市场回暖 40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平均同比增15%   23-03-16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