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

南方都市报  2015年09月17日

 

    《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已在广州规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明确提出东部生态廊道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都会区受益人口将高达600万。

 

    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

 

    除了目前已建成的传统中轴线和基本建成的珠江新城新中轴线,广州将规划建设第三条中轴线。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国土规划委了解到,《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已在广州规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明确提出东部生态廊道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都会区受益人口将高达600万。

 

    广州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在发言时表示,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是广州未来的中轴线,等到规划完善意见政府正式批准后,要成立生态廊道特别是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的管理机构,对规划进行刚性实施。“那我们就是一个传统的城市中轴线、一个现代的城市中轴线,一个东部未来生态城市中轴线,做一个全面的推进。”

 

    陈建华在会上还透露,从前航道跟佛山交界处一直到南沙,准备对这个区间所有未开发的岛予以保护,不再开发。其中包括北帝沙、大吉沙、大蚝沙、海鸥岛、大刀沙、观龙岛等岛屿。

 

    东部生态廊道(总长77公里,规划设计范围275平方公里)

 

    西段 长47公里,包括:帽峰山—火龙凤—海珠生态城—大学城—沙湾水道

    东段 长30公里,包括:帽峰山—龙头山—金山大道

 

    建1352公里三级生态廊道

 

    《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明确提出都会区的区域生态廊道———组团隔离带———城市绿道“三级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廊道总长1352公里,其中,都会区的区域生态廊道长293公里,组团生态廊道长532公里,城市绿道长869公里,实施后预计都会区有600万人受益。

 

    为实施“三级城市生态廊道体系”,规划方案提出了“六大策略”,“实施组团发展、改善热岛效应、打通断头廊道、建设海绵城市、完善城市绿道、优化城乡功能”是关键词。其中,实施组团发展,主要依托都会区231条大小河涌,构筑联接北部山体生态斑块、中心绿心、南部农业生态斑块的生态廊道体系。

 

    改善热岛效应,重点是要构建“东南-西北”走向的3条主要通风廊道,即大夫山-花卉博览园-花地河-珠江西航道通风廊道、南沙港快速-万亩果园通风廊道以及海鸥岛-珠江通风廊道,主要通风廊道宽度不小于100米。

 

    打通断头廊道,根据规划,未来将新打通21处廊道联系薄弱区,重点拓宽16处河道绿地控制范围,并内部优化4处工业、仓储集中连片的区域。

 

    金融城等5年内优先建生态廊道

 

    在都会区生态廊道的分期实施计划中,将实现战略规划“三纵四横”生态廊道结构的划线落地,这也是2000年战略规划确定的都会区生态廊道结构。

 

    “三纵”包括:流溪河—芳村花卉保护区—大夫山生态廊道、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路生态廊道以及帽峰山—东二环—海鸥岛—狮子洋生态廊道;“四横”则包括北二环—新塘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以及沙湾水道生态廊道。

 

    争取2—3年完成规划编制、近期5年完成部分重要节点的建设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2015-2020)计划中,会优先开展智慧城、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大学城等近期市重点建设地区范围内条件成熟地区的生态廊道建设。

    

    拟打造77公里东部生态廊道

 

    根据规划报告,广州都会区面积1447平方公里。东部生态廊道分为西段和东段两个部分,总长77公里,研究范围308平方公里,规划设计范围275平方公里,主要跨天河、海珠、番禺、黄埔等四个行政区。其中,西段长47公里,包括:帽峰山—火龙凤—海珠生态城—大学城—沙湾水道;东段长30公里,包括:帽峰山—龙头山—金山大道。在概念设计方面,东部生态廊道未来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

 

    17条视觉通廊多角度看山看江看城

 

    在景观视线方面,规划17条视线通廊,提供多角度看山、看江、看城的视觉通廊。其中东部生态廊道涉及山体制高点有6处,视觉通廊串联重要景观节点有9处。

 

    江心岛不再开发

 

    提交上会审议的内容,还有一项是“对珠江未开发利用的岛屿全部作为生态农林用地和湿地进行控制”。

 

    陈建华在会上透露,政府对从珠江前航道跟佛山交界的位置一直到南沙(区间),所有未开发的岛予以保护,不再开发。根据昨日规委会上的规划报告,都会区范围内有13个未开发岛屿,总面积约43.3平方公里。据记者了解,北帝沙、大吉沙、大蚝沙、海鸥岛、大刀沙、观龙岛等岛屿都在本轮规划范围内。

 

    对于已经开发的建设用地,能够征回来的就要征回来,改为绿地公园等,比如海心沙就作为公园建设。

 

    A、 为何要力推东部绿轴?

 

    规划报告称,广州市域生态用地以每年约4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市域生态廊道与生态区内建设用地已达到11%,都会区生态廊道内建设用地已超过22.5%。

    

    市长陈建华的说法更加简单直白———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之后,很遗憾,没有料到广州发展那么快,当时的规划预计广州的终极人口是1500万,但实际上只实施了9年就达到这个数。而广州的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从2000年到2011年,11年来每年平均耗地38平方公里,干掉400多平方公里,而广州中心主城区也就是10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说,11年来起码有30%左右的建设用地是在中心城区扩张的。

 

    规划报告提到,广州重要生态廊道空间遭侵蚀严重,比如,1986年—2013年,流溪河-白坭河廊道内建设用地从9.39平方公里增长到18.31平方公里;沙湾水道-市桥水道廊道内建设用地从11.69平方公里增长到38.25平方公里。此外,生态板块日益碎裂和孤岛化。都会区重要生态板块之间现状基本不存在生态廊道(绿色空间不连续)。

 

    陈建华说,广州市2012年就意识到,西部传统城市中轴线已经固化,中部现代中轴线也已经固化,东部是未来生态城市中轴线,可能这是我们要建设广州市东部绿轴最后机会,这三年来,我们就在“三纵四横”的基础上,对于东部绿轴和整个中心城区的绿廊进行重新规划。

 

    B、 如何打造东部生态廊道?

 

    根据规划,将串联19个生态主题区段、策划98个生态建设与城市更新项目来进行实施。

 

    在东部生态廊道建设实施计划中,将建立各区建设项目库,重点开展如大蚝沙等无人岛生态维育与建设、河涌水质净化工程、林相改造、土壤去重金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提高、旧城旧村的生态化更新整治等项目。由各区政府主导实施。

 

    具体来说,在规划范围内的天河、海珠、黄埔、番禺都有非常明确的“分解任务”。以天河区为例,天河区生态廊道包括龙凤揽翠、智慧传承、金融汇芳等三个生态主题段,以打通道路景观林带、提升公园景观游憩功能及旧厂生态化改造更新为主,推进包括公园及森林系统、河涌整治、道路防护绿带建设及城市更新项目共23项,其中近期18项,远期5项。

 

    规划对建设项目提出非常严格的管控要求。比如,生态廊道内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新建居住、商业等经营性项目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小于等于30%,绿地率不小于4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0,建筑密度小于等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8米,因建筑功能、工艺等特殊需要,建筑方案经专家评审同意后局部建筑高度可超过18米,但最大不应超过24米。生态廊道内建筑应按照低碳生态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及建设,绿容积率不低于0.4。生态廊道周边建筑高度按照10%高差梯度控制,应形成高低错落、层次感强的建筑界面。

 

    规划还要求,生态廊道内的工业、仓储用地应逐步改造复绿或调整为其他与生态保护不抵触的功能。

 

    根据规划,在东部生态廊道内纳入“三旧”改造的村庄经济留用地,按照平均容积率不高于1.5实现整村平衡,独立零星留用地地块在满足高度控制条件下局部地块最高容积率不高于2.5。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已在广州规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明确提出东部生态廊道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都会区受益人口将高达600万。 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 除了目前已建成的传统中轴线和基本建成的珠江新城新中轴线,广
/zdh/uploads/allimg/150917/3-15091G44P55W-lp.jpg
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

2015-09-17 | 南方都市报

我要分享 ▼

 

    《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已在广州规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明确提出东部生态廊道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都会区受益人口将高达600万。

 

    广州规划第三条中轴线东部绿轴

 

    除了目前已建成的传统中轴线和基本建成的珠江新城新中轴线,广州将规划建设第三条中轴线。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国土规划委了解到,《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已在广州规委会会议上进行汇报,明确提出东部生态廊道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都会区受益人口将高达600万。

 

    广州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在发言时表示,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是广州未来的中轴线,等到规划完善意见政府正式批准后,要成立生态廊道特别是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的管理机构,对规划进行刚性实施。“那我们就是一个传统的城市中轴线、一个现代的城市中轴线,一个东部未来生态城市中轴线,做一个全面的推进。”

 

    陈建华在会上还透露,从前航道跟佛山交界处一直到南沙,准备对这个区间所有未开发的岛予以保护,不再开发。其中包括北帝沙、大吉沙、大蚝沙、海鸥岛、大刀沙、观龙岛等岛屿。

 

    东部生态廊道(总长77公里,规划设计范围275平方公里)

 

    西段 长47公里,包括:帽峰山—火龙凤—海珠生态城—大学城—沙湾水道

    东段 长30公里,包括:帽峰山—龙头山—金山大道

 

    建1352公里三级生态廊道

 

    《广州东部生态城市中轴线规划》明确提出都会区的区域生态廊道———组团隔离带———城市绿道“三级城市生态廊道体系”。廊道总长1352公里,其中,都会区的区域生态廊道长293公里,组团生态廊道长532公里,城市绿道长869公里,实施后预计都会区有600万人受益。

 

    为实施“三级城市生态廊道体系”,规划方案提出了“六大策略”,“实施组团发展、改善热岛效应、打通断头廊道、建设海绵城市、完善城市绿道、优化城乡功能”是关键词。其中,实施组团发展,主要依托都会区231条大小河涌,构筑联接北部山体生态斑块、中心绿心、南部农业生态斑块的生态廊道体系。

 

    改善热岛效应,重点是要构建“东南-西北”走向的3条主要通风廊道,即大夫山-花卉博览园-花地河-珠江西航道通风廊道、南沙港快速-万亩果园通风廊道以及海鸥岛-珠江通风廊道,主要通风廊道宽度不小于100米。

 

    打通断头廊道,根据规划,未来将新打通21处廊道联系薄弱区,重点拓宽16处河道绿地控制范围,并内部优化4处工业、仓储集中连片的区域。

 

    金融城等5年内优先建生态廊道

 

    在都会区生态廊道的分期实施计划中,将实现战略规划“三纵四横”生态廊道结构的划线落地,这也是2000年战略规划确定的都会区生态廊道结构。

 

    “三纵”包括:流溪河—芳村花卉保护区—大夫山生态廊道、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路生态廊道以及帽峰山—东二环—海鸥岛—狮子洋生态廊道;“四横”则包括北二环—新塘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以及沙湾水道生态廊道。

 

    争取2—3年完成规划编制、近期5年完成部分重要节点的建设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2015-2020)计划中,会优先开展智慧城、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大学城等近期市重点建设地区范围内条件成熟地区的生态廊道建设。

    

    拟打造77公里东部生态廊道

 

    根据规划报告,广州都会区面积1447平方公里。东部生态廊道分为西段和东段两个部分,总长77公里,研究范围308平方公里,规划设计范围275平方公里,主要跨天河、海珠、番禺、黄埔等四个行政区。其中,西段长47公里,包括:帽峰山—火龙凤—海珠生态城—大学城—沙湾水道;东段长30公里,包括:帽峰山—龙头山—金山大道。在概念设计方面,东部生态廊道未来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里生态长廊”。

 

    17条视觉通廊多角度看山看江看城

 

    在景观视线方面,规划17条视线通廊,提供多角度看山、看江、看城的视觉通廊。其中东部生态廊道涉及山体制高点有6处,视觉通廊串联重要景观节点有9处。

 

    江心岛不再开发

 

    提交上会审议的内容,还有一项是“对珠江未开发利用的岛屿全部作为生态农林用地和湿地进行控制”。

 

    陈建华在会上透露,政府对从珠江前航道跟佛山交界的位置一直到南沙(区间),所有未开发的岛予以保护,不再开发。根据昨日规委会上的规划报告,都会区范围内有13个未开发岛屿,总面积约43.3平方公里。据记者了解,北帝沙、大吉沙、大蚝沙、海鸥岛、大刀沙、观龙岛等岛屿都在本轮规划范围内。

 

    对于已经开发的建设用地,能够征回来的就要征回来,改为绿地公园等,比如海心沙就作为公园建设。

 

    A、 为何要力推东部绿轴?

 

    规划报告称,广州市域生态用地以每年约4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市域生态廊道与生态区内建设用地已达到11%,都会区生态廊道内建设用地已超过22.5%。

    

    市长陈建华的说法更加简单直白———2000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出台之后,很遗憾,没有料到广州发展那么快,当时的规划预计广州的终极人口是1500万,但实际上只实施了9年就达到这个数。而广州的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从2000年到2011年,11年来每年平均耗地38平方公里,干掉400多平方公里,而广州中心主城区也就是10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说,11年来起码有30%左右的建设用地是在中心城区扩张的。

 

    规划报告提到,广州重要生态廊道空间遭侵蚀严重,比如,1986年—2013年,流溪河-白坭河廊道内建设用地从9.39平方公里增长到18.31平方公里;沙湾水道-市桥水道廊道内建设用地从11.69平方公里增长到38.25平方公里。此外,生态板块日益碎裂和孤岛化。都会区重要生态板块之间现状基本不存在生态廊道(绿色空间不连续)。

 

    陈建华说,广州市2012年就意识到,西部传统城市中轴线已经固化,中部现代中轴线也已经固化,东部是未来生态城市中轴线,可能这是我们要建设广州市东部绿轴最后机会,这三年来,我们就在“三纵四横”的基础上,对于东部绿轴和整个中心城区的绿廊进行重新规划。

 

    B、 如何打造东部生态廊道?

 

    根据规划,将串联19个生态主题区段、策划98个生态建设与城市更新项目来进行实施。

 

    在东部生态廊道建设实施计划中,将建立各区建设项目库,重点开展如大蚝沙等无人岛生态维育与建设、河涌水质净化工程、林相改造、土壤去重金属、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提高、旧城旧村的生态化更新整治等项目。由各区政府主导实施。

 

    具体来说,在规划范围内的天河、海珠、黄埔、番禺都有非常明确的“分解任务”。以天河区为例,天河区生态廊道包括龙凤揽翠、智慧传承、金融汇芳等三个生态主题段,以打通道路景观林带、提升公园景观游憩功能及旧厂生态化改造更新为主,推进包括公园及森林系统、河涌整治、道路防护绿带建设及城市更新项目共23项,其中近期18项,远期5项。

 

    规划对建设项目提出非常严格的管控要求。比如,生态廊道内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新建居住、商业等经营性项目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小于等于30%,绿地率不小于4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0,建筑密度小于等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8米,因建筑功能、工艺等特殊需要,建筑方案经专家评审同意后局部建筑高度可超过18米,但最大不应超过24米。生态廊道内建筑应按照低碳生态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及建设,绿容积率不低于0.4。生态廊道周边建筑高度按照10%高差梯度控制,应形成高低错落、层次感强的建筑界面。

 

    规划还要求,生态廊道内的工业、仓储用地应逐步改造复绿或调整为其他与生态保护不抵触的功能。

 

    根据规划,在东部生态廊道内纳入“三旧”改造的村庄经济留用地,按照平均容积率不高于1.5实现整村平衡,独立零星留用地地块在满足高度控制条件下局部地块最高容积率不高于2.5。

------分隔线----------------------------
  • 上一篇:“金九银十”开局一线楼市表现不一 京深下滑
  • 下一篇:萝岗将建养老服务基地 医院规模提至800床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