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项目将成常态
缺钱就得找钱。对此,黄金湾投资集团副董事长全亮近日在中国地产金融创新峰会上指出,在信贷收紧,销售受阻的当下,房企应该主动调整开发模式,因为开发模式决定资本结构。通过股权转让或合作开发才是房企迅速解决资金压力的最佳办法。
实际上,转卖项目兑现现金或降低开发成本压力的做法,已在2011年楼市初现端倪。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交易市场共出现近500宗房地产行业股权及资产交易(不包含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超过1500亿元。
中房信克而瑞评论员胡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约500宗股权及资产交易中,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通过转卖项目,获得现金,比如绿城中国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将无锡项目、杭州绿城兰园、新华造纸厂项目以及上海东海广场二期分别转让,以回收3亿元现金;另一种处于企业战略调整,比如一些主业非房地产的公司,在看淡房地产业的背景下,通过转卖地产项目,清仓离场,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对此补充说,战略减资或战略离场,已成为时下房地产市场转卖项目的主力原因之一。近段时间以来,东方航空、西部矿业、江苏舜天、酒鬼酒业、安徽金种子等主业非地产业务的公司,皆通过相关股权转让的方式,逐渐实现从房地产业撤资或减少相关资产配置。如果地产调控继续维持3~6个月,预计非主营房地产的企业可能抛售的房地产资产、股权市值将超过3000亿元。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除非有意清仓逃离房地产业,否则通过出售土地或项目回笼资金皆非上上之策,毕竟在现有的市场背景下,房企转手项目很难获得更多利润回报,更多的是低价转让。因此在2012年不太好的楼市形势之下,大多数房企回笼资金的最佳办法仍是顺应市场,降价抢量,通过快速销售来进行资金回收。
|
房企2012资金缺口或超万亿 卖项目将成常态(3)
2012-01-12 |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