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不能支撑楼市发展-中地会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噱头不能支撑楼市发展

人民日报  2015年08月24日

    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引领楼市前行的不是行政机构迁移的力度,也不是楼宇本身的高度,而是现代服务业的热度。

 

    最近,北京通州商品房库存量创过去18个月以来的新低,开始实施史上最严限购了。据说有开发商连夜坐地起价,扬言通州房价“奔四迎五”指日可待。在这些开发商眼里,“行政副中心”似乎给楼市送上了新卖点。然而,行政部门搬迁到哪里,哪里的房价就一定会暴涨吗?

 

    行政部门搬迁常被视为楼市升温的助燃剂,但楼市涨跌根本上还是由人口规模与土地供给决定的。从理论上讲,在土地规划已经明确供应量受限的情况下,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的搬迁可能会带来新的人口聚集,从而带动房价上涨。然而,从现实中看,行政机构迁移并不是楼市暴涨不跌的保证书。人口流动虽然受行政机构迁移的影响,却并不总是以其为中心。从近几十年我国城镇化实践看,以行政机构搬迁为契机打造的新城,有不少也是“虚火一场”。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在喧嚣过后就经历了房价腰斩,成了著名的“鬼城”,萧索至今。

 

    噱头从来都不是支撑楼市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不仅是政府搬迁,这些年,楼市炒作的噱头不一而足,从高铁开通到新区设立,行政规划“大动作”总能引发一轮楼市火爆。可是,这其中新城变空城的也不在少数。今年7月末,我国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分别增加98万和136万平方米,增量分别是6月末的2.8倍和近1.3倍。非住宅地产的持续萧条正是不少新城、新区“未兴先衰”的缩影。而这样的新城、新区,即便住宅销售良好,恐怕也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睡城”。

 

    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与商业的繁荣,才是城市的主心骨,“城市”一词,“城”即防御的土墙,“市”则指买卖场所。人因市聚集、定居,最终需要城的保护,这才是城市的本意和本质所在。一座新城能吸引多少人口,可能受其环境质量、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生活便利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但一座新城能容纳多少人口,其创造就业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繁荣的工商业创造充分的就业,带来可持续的消费与税收,支撑起城市的良性运转,让其散发勃勃生机。

 

    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旧城改造与自住房购置已渐入尾声,要打造活跃的城市“副中心”,必须以产业立命。像从破败郊野发展成金融贸易中心的上海浦东,就是典型案例。过去上海人常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现在,不仅浦东住宅变金贵了,去年浦东的写字楼平均租金也超越了浦西。可见,引领楼市前行的不是行政机构迁移的力度,也不是楼宇本身的高度,而是现代服务业的热度。换言之,产业的热度决定了置业的热度。

 

    今天,我们依然面临一亿人进城的考题。“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已广受诟病,打造“副中心”式的卫星城市无疑是中国特大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些“副中心”可能以行政机构搬迁等缘由起始,但最终只能因业而兴。我们期待众多的卫星城镇都不再重蹈康巴什新区的覆辙,而能再传产业兴区的“浦东佳话”。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引领楼市前行的不是行政机构迁移的力度,也不是楼宇本身的高度,而是现代服务业的热度。 最近,北京通州商品房库存量创过去18个月以来的新低,开始实施史上最严限购了。据说有开发商连夜坐地起价,扬言通州房价奔四迎五指日可待。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噱头不能支撑楼市发展-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正文

噱头不能支撑楼市发展

2015-08-24 | 人民日报

我要分享 ▼

    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引领楼市前行的不是行政机构迁移的力度,也不是楼宇本身的高度,而是现代服务业的热度。

 

    最近,北京通州商品房库存量创过去18个月以来的新低,开始实施史上最严限购了。据说有开发商连夜坐地起价,扬言通州房价“奔四迎五”指日可待。在这些开发商眼里,“行政副中心”似乎给楼市送上了新卖点。然而,行政部门搬迁到哪里,哪里的房价就一定会暴涨吗?

 

    行政部门搬迁常被视为楼市升温的助燃剂,但楼市涨跌根本上还是由人口规模与土地供给决定的。从理论上讲,在土地规划已经明确供应量受限的情况下,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的搬迁可能会带来新的人口聚集,从而带动房价上涨。然而,从现实中看,行政机构迁移并不是楼市暴涨不跌的保证书。人口流动虽然受行政机构迁移的影响,却并不总是以其为中心。从近几十年我国城镇化实践看,以行政机构搬迁为契机打造的新城,有不少也是“虚火一场”。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在喧嚣过后就经历了房价腰斩,成了著名的“鬼城”,萧索至今。

 

    噱头从来都不是支撑楼市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不仅是政府搬迁,这些年,楼市炒作的噱头不一而足,从高铁开通到新区设立,行政规划“大动作”总能引发一轮楼市火爆。可是,这其中新城变空城的也不在少数。今年7月末,我国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分别增加98万和136万平方米,增量分别是6月末的2.8倍和近1.3倍。非住宅地产的持续萧条正是不少新城、新区“未兴先衰”的缩影。而这样的新城、新区,即便住宅销售良好,恐怕也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睡城”。

 

    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与商业的繁荣,才是城市的主心骨,“城市”一词,“城”即防御的土墙,“市”则指买卖场所。人因市聚集、定居,最终需要城的保护,这才是城市的本意和本质所在。一座新城能吸引多少人口,可能受其环境质量、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生活便利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但一座新城能容纳多少人口,其创造就业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繁荣的工商业创造充分的就业,带来可持续的消费与税收,支撑起城市的良性运转,让其散发勃勃生机。

 

    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旧城改造与自住房购置已渐入尾声,要打造活跃的城市“副中心”,必须以产业立命。像从破败郊野发展成金融贸易中心的上海浦东,就是典型案例。过去上海人常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而现在,不仅浦东住宅变金贵了,去年浦东的写字楼平均租金也超越了浦西。可见,引领楼市前行的不是行政机构迁移的力度,也不是楼宇本身的高度,而是现代服务业的热度。换言之,产业的热度决定了置业的热度。

 

    今天,我们依然面临一亿人进城的考题。“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已广受诟病,打造“副中心”式的卫星城市无疑是中国特大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些“副中心”可能以行政机构搬迁等缘由起始,但最终只能因业而兴。我们期待众多的卫星城镇都不再重蹈康巴什新区的覆辙,而能再传产业兴区的“浦东佳话”。

------分隔线----------------------------
  • 上一篇:房地产税开征房价未必能降 沪渝试点影响有限
  • 下一篇:区域房产投资盘点 一线城市依赖度最小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