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以房养老”观念要跟上-中地会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人民日报:“以房养老”观念要跟上

人民网  2015年08月06日

  据报道,某人寿保险公司推出国内第一款“以房养老”保险后,在近4个月时间里仅签约12户家庭,景况十分惨淡。专家指出,选择“以房养老”的老人大部分是有需求的特定群体,目前还不是大众化的养老保障选择。

 

  尽管“以房养老”属于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需要从中获得相应利润,但对于解决养老金不足或提高晚年生活水平,仍会起到实质性补充和帮助作用。老人将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相应的养老金,自己不仅在有生之年安然居住,而且房屋仍然可以出租或经过保险公司的批准进行处置。老人去世之后,保险公司在扣除所有保险金等费用之后,剩余的房产价值仍可以由老人生前指定的受益人继承。这样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已盛行。拥有很高价值房产的老人,“以房养老”每月所领取的养老金甚至远高于社会基本养老金的数额。

 

  但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自保险公司推出这项保险产品数月来,不只直接受益的老人对此“不感冒”,思想观念相对开放的年轻人,对“以房养老”也普遍持否定态度。

 

  在传统观念中,子承父业、父业子传已经渗透到国人血脉,而所谓的“父业”主要就是指房产和田地。历朝历代的民间,“卖房卖地”即是家境没落的体现。在这种固有观念支配下,老人往往宁愿自己晚年凄凉,也要将自己一生打拼的房产,拱手送给哪怕是对自己没尽任何孝道的子女,而不会轻易将房子抵押来换取晚年的享受。而为人子女者,同样宁愿自己多尽义务、多赡养,也不会同意父母去“以房养老”。有儿有女的老人如此,无儿无女的孤寡、失独老人也不全是“以房养老”的支持者。出于传统观念和现实的考虑,他们也不愿看到自己尚活在人世,房子就已经属于“他人”,这与“生前遗嘱”难以被社会普遍接受甚至让人“忌讳”,其实是一个道理。

 

  从现实角度看,“以房养老”不仅很划算,对于破解快速老龄化的养老困局,同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观念仍然是人们难以逾越的最大心理障碍,其中更包含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因素,远非一日可以改变。平心而论,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让老人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既是老人的普遍心愿,又是为人子女的希望。支持老人将拥有所有权的房产“以房养老”,不仅是一种尽孝,而且更能促进自身独立拼搏的意识,这对于一些抱守“子承父业”的年轻人,既是压力,又是利好。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据报道,某人寿保险公司推出国内第一款以房养老保险后,在近4个月时间里仅签约12户家庭,景况十分惨淡。专家指出,选择以房养老的老人大部分是有需求的特定群体,目前还不是大众化的养老保障选择。 尽管以房养老属于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需要从中获得相应利润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人民日报:“以房养老”观念要跟上-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正文

人民日报:“以房养老”观念要跟上

2015-08-06 | 人民网

我要分享 ▼

  据报道,某人寿保险公司推出国内第一款“以房养老”保险后,在近4个月时间里仅签约12户家庭,景况十分惨淡。专家指出,选择“以房养老”的老人大部分是有需求的特定群体,目前还不是大众化的养老保障选择。

 

  尽管“以房养老”属于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需要从中获得相应利润,但对于解决养老金不足或提高晚年生活水平,仍会起到实质性补充和帮助作用。老人将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相应的养老金,自己不仅在有生之年安然居住,而且房屋仍然可以出租或经过保险公司的批准进行处置。老人去世之后,保险公司在扣除所有保险金等费用之后,剩余的房产价值仍可以由老人生前指定的受益人继承。这样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已盛行。拥有很高价值房产的老人,“以房养老”每月所领取的养老金甚至远高于社会基本养老金的数额。

 

  但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自保险公司推出这项保险产品数月来,不只直接受益的老人对此“不感冒”,思想观念相对开放的年轻人,对“以房养老”也普遍持否定态度。

 

  在传统观念中,子承父业、父业子传已经渗透到国人血脉,而所谓的“父业”主要就是指房产和田地。历朝历代的民间,“卖房卖地”即是家境没落的体现。在这种固有观念支配下,老人往往宁愿自己晚年凄凉,也要将自己一生打拼的房产,拱手送给哪怕是对自己没尽任何孝道的子女,而不会轻易将房子抵押来换取晚年的享受。而为人子女者,同样宁愿自己多尽义务、多赡养,也不会同意父母去“以房养老”。有儿有女的老人如此,无儿无女的孤寡、失独老人也不全是“以房养老”的支持者。出于传统观念和现实的考虑,他们也不愿看到自己尚活在人世,房子就已经属于“他人”,这与“生前遗嘱”难以被社会普遍接受甚至让人“忌讳”,其实是一个道理。

 

  从现实角度看,“以房养老”不仅很划算,对于破解快速老龄化的养老困局,同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观念仍然是人们难以逾越的最大心理障碍,其中更包含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因素,远非一日可以改变。平心而论,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让老人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既是老人的普遍心愿,又是为人子女的希望。支持老人将拥有所有权的房产“以房养老”,不仅是一种尽孝,而且更能促进自身独立拼搏的意识,这对于一些抱守“子承父业”的年轻人,既是压力,又是利好。

------分隔线----------------------------
  • 上一篇:开发商盯上分拆物业新玩法 良性循环还靠低成本
  • 下一篇:得益二胎红利 一套四房也成“刚需”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