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银行贷款收缩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入市观望情绪浓厚等影响,上半年,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各房企中报业绩不佳。进入金九银十,各大房企纷纷蓄力下半年。事实上,从八月份开始,就已经有多个大品牌房企就已提前进入降价促销季。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广州下半年预计有5.5万套新货上市,整体的可售量将达到近11万套。而仅在8月单月,广州就有32个楼盘推出新货。
在房企推货和促销潮的包围下,品牌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房企如何突围?
降价潮下 中小型房企项目去化不佳
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在全国17家已公布前八月业绩的房企中,仅有10家的年度目标完成率超过一半。在业绩不如意的情况下,品牌房企纷纷加强推货力度。以碧桂园为例,今年下半年,碧桂园计划推出37个新盘,连同旧盘新货,新推货量预计超过700亿元。其中,位于广州的全新项目就有碧桂园城市花园、碧桂园中新首府。此外,还有碧桂园豪园、碧桂园天玺湾等多个旧盘加推新货。
品牌房企发力推货的同时,在广州,近两月有多个中小型房企的项目陆续开盘。然而,在楼市旺季市场冷清的背景下,这些新开的楼盘去化并不理想。以位于花都区的家和逸品苑为例,该楼盘于今年7月开盘,开盘之初,就有媒体报道指开盘当日去化不佳。记者查阅阳光家缘数据发现,截至9月12日,家和逸品苑网签累计已售28套,待售590套,去化不足一成。
对于中小型房企项目去化不佳的情况,有分析师指出,上半年多房企中报业绩承压,多数大品牌房企为完成年度业绩目标冲刺下半年,以价换量。在大品牌房企项目价格普跌的情况下,中小型房企原有的价格优势被大力削减,加上其品牌知名度及项目配套处于劣势,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入手大品牌房企的项目。
资金困局 拿不拿地都是难题
从2013年的地王频出,到今年的底价成交和流拍频现,广州的土地市场经历了由热变冷的过程。然而,不管冷或热,近两年,在土地市场上,都难觅中小型开发商的身影。
广州某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年前,有些非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公司,一两千万就可以进入到房地产行业;10年甚至5年前,手中拥有1亿现金,就可以做房地产;但到今天,一家非房地产企业要进入房地产领域,手里如果没有10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土地拍卖的门槛也在不断抬高。如今,只要是中心区的,起拍价基本都要20、30甚至40亿。无论从资金、人才各方面,中小企业实际上已经被拦在很多门槛外。该负责人说。
即便在土地市场冷清的2014年,中小型房企想要拿地也绝非易事。“广州现在的地价对于中小型房企来说,即便是底价成交,还是难以承受。房企如果不降价销售回笼资金,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拿地,但一旦降价到位,利润空间被压缩,拿地就更难了,现在是两难的局面。”有关专家分析,如果不拿地,就意味着中小型房企或将很快面临无地可开发的困局。
此外,融资成本提升,融资难度增大也对降价潮中的中小型房企提出又一道难题。据有关媒体称,今年前8个月,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呈现分化状态。中海等房企透露融资成本仅5%左右,大型房企多在7%左右,而中小型房企高达15-20%的融资成本,发展压力巨大。
行业洗牌 中小房企借产品定位破局
去化不佳、拿地困难、融资成本高企,多重压力下,中小型房企如何破局?对此,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洗牌通道,在资金制约等因素下,一些原本规模较小的房企,由于缺乏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规模逐渐萎缩将会是一个大趋势,未来,一线城市或难觅小房企踪影。
“中小型房企要生存,一是要在产品打造上下功夫,挖掘产品的潜力;二是要提高专业度,把细分的市场拿到,比如专做高端的顶端豪宅,或针对工薪族的需求推出住宅产品。在布局上,既然大城市的地价楼距总体趋势是越来越贵,中小型房企就只能去三四线城市寻找自己的突破口了。”专家说道。
|
中小房企陷资金困局去化不佳 或面临洗牌
2014-09-16 | 新华网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