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解读新型城镇化:改造1亿人居住条件-中地会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六部委解读新型城镇化:改造1亿人居住条件

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20日

 

  如何扭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如何使成为“新市民”的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里的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3月19日,针对新近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人社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土部六部委进行了解读。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规划》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表示,《规划》首先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去年我国城镇人口有7.3亿,其中包含2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未能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徐宪平说,《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根据《规划》,将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以公办学校为主义务教育;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享受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进城落户农民也将被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将出

 

  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城镇落户率

 

  人口城镇化离不开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透露,《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尽快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改革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口落户的问题,要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不过,《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目前我国特大城市有16个。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普通劳动者落户特大城市的希望将更加渺茫?

 

  “严格控制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黄明透露,2000年至2012年,北京流动人口年均增长43万,上海年均增长53万,广州43万,深圳56万。“这些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太大,确实需要减负。所以户籍政策与《规划》是配套的,要严格控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要坚持从紧。”黄明进一步解释,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还包括特大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功能,适当疏散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口结构;同时也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要按照公开、公平、有序的原则,通过积分制的办法、阶梯式的通道来进行落户,来合理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黄明说,“普通劳动者在特大城市落户,希望是有的,但是这个希望不会像其他大城市,尤其不会像中小城市那么大。”

 

  改造1亿人居住条件

 

  今年棚改计划开工470万套以上,到2020年累计棚改3760万套

 

  人口的城镇化更离不开安居,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城镇居民居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本届政府提出,从2013年到2017年,要再推进1000万套以上的棚户区改造的任务。2013年,我国实际开工改造了323万套,今年计划开工470万套以上。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到2012年底为止,各地已改造棚户区1260万套,2017年底计划完成1500万套,到2020年再完成1000万套。届时将一共完成3760万套,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从哪里来?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在保障城镇化建设资金方面,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依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完善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探索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相结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办法。二是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事先明确收益成本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厘清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防止染上城市病

 

  绿化、水源、文物和基础设施,城市划定四条控制线

 

  在过去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城市“摊大饼”,导致原本在城郊的垃圾处理厂等设施毗邻了居民区;有些城市“重地上,轻地下”,造成城市老旧管网疏于维修管理,出现了城市内涝、井盖伤人等事件;还有些城市“喜新厌旧”,以牺牲和破坏各类文物来推进城市建设。

 

  “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这一次新型城镇化规划,特别提出了四线控制。”齐骥介绍,四线中绿线指的是保证绿化,蓝线指的是保证水源,紫线指的是保护文物,凡是纳入黄线控制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要严格跟城市的居住区、行政区分离。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如何扭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如何使成为新市民的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里的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3月19日,针对新近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人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六部委解读新型城镇化:改造1亿人居住条件-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正文

六部委解读新型城镇化:改造1亿人居住条件

2014-03-20 | 人民日报

我要分享 ▼

 

  如何扭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如何使成为“新市民”的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城里的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3月19日,针对新近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人社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土部六部委进行了解读。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规划》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表示,《规划》首先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去年我国城镇人口有7.3亿,其中包含2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是他们未能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徐宪平说,《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根据《规划》,将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以公办学校为主义务教育;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享受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进城落户农民也将被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将出

 

  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城镇落户率

 

  人口城镇化离不开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透露,《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尽快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改革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口落户的问题,要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不过,《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目前我国特大城市有16个。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普通劳动者落户特大城市的希望将更加渺茫?

 

  “严格控制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黄明透露,2000年至2012年,北京流动人口年均增长43万,上海年均增长53万,广州43万,深圳56万。“这些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太大,确实需要减负。所以户籍政策与《规划》是配套的,要严格控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要坚持从紧。”黄明进一步解释,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还包括特大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功能,适当疏散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口结构;同时也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要按照公开、公平、有序的原则,通过积分制的办法、阶梯式的通道来进行落户,来合理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黄明说,“普通劳动者在特大城市落户,希望是有的,但是这个希望不会像其他大城市,尤其不会像中小城市那么大。”

 

  改造1亿人居住条件

 

  今年棚改计划开工470万套以上,到2020年累计棚改3760万套

 

  人口的城镇化更离不开安居,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城镇居民居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本届政府提出,从2013年到2017年,要再推进1000万套以上的棚户区改造的任务。2013年,我国实际开工改造了323万套,今年计划开工470万套以上。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到2012年底为止,各地已改造棚户区1260万套,2017年底计划完成1500万套,到2020年再完成1000万套。届时将一共完成3760万套,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从哪里来?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在保障城镇化建设资金方面,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依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完善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探索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相结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办法。二是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事先明确收益成本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厘清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防止染上城市病

 

  绿化、水源、文物和基础设施,城市划定四条控制线

 

  在过去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城市“摊大饼”,导致原本在城郊的垃圾处理厂等设施毗邻了居民区;有些城市“重地上,轻地下”,造成城市老旧管网疏于维修管理,出现了城市内涝、井盖伤人等事件;还有些城市“喜新厌旧”,以牺牲和破坏各类文物来推进城市建设。

 

  “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这一次新型城镇化规划,特别提出了四线控制。”齐骥介绍,四线中绿线指的是保证绿化,蓝线指的是保证水源,紫线指的是保护文物,凡是纳入黄线控制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要严格跟城市的居住区、行政区分离。

 

------分隔线----------------------------
  • 上一篇:向松祚:技术越发达 金融监管越须严格
  • 下一篇:人民日报谈香港百万富翁:买楼首期都付不起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