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建自贸区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地会
首页 > 业界观点 >

贾康:建自贸区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

新京报  2013年11月06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轮开放”,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以自贸区改革“清理文件柜”

 

  贾康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轮开放,分别是深圳特区、上海浦东和加入世贸组织,现在上海自贸区就是第四轮开放。此次建立自贸区的核心之意是“改革”而不是“政策”,中央意在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改革“清理文件柜”,修改一些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循序渐进的法治建设,并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掌握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前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要求将上海自贸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贾康表示,目前自贸区在外商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方面已有了突破,“先行先试”后预计还将进一步把负面清单优化;但在政策方面,中央预计不会有太多支持措施和倾斜,即自贸区不会建成“政策洼地”。

 

  曹远征:资本项目开放可借鉴香港经验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昨日在同一论坛上表示,上海自贸区试点资本项目开放可以借鉴香港经验,保持对外币管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向人民币开放,从而使上海成为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连接桥梁。

 

  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国务院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市场对此也给予较高期待。但自贸区成立一个多月以来,相关细则仍未发布。

 

  曹远征称,以香港为代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不仅有基础产品如贷款、存款、股票、债券等,还有人民币衍生工具。这些都可直接“拿来”在上海自贸区使用。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轮开放,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以自贸区改革清理文件柜 贾康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轮开放,分别是深圳特区、上海浦东和加入世贸组织,现在上海自贸
/zdh/images/defaultpic.gif
贾康:建自贸区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业界观点 > 正文

贾康:建自贸区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

2013-11-06 | 新京报

我要分享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轮开放”,意在以开放倒逼改革,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以自贸区改革“清理文件柜”

 

  贾康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轮开放,分别是深圳特区、上海浦东和加入世贸组织,现在上海自贸区就是第四轮开放。此次建立自贸区的核心之意是“改革”而不是“政策”,中央意在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改革“清理文件柜”,修改一些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循序渐进的法治建设,并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掌握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前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要求将上海自贸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贾康表示,目前自贸区在外商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方面已有了突破,“先行先试”后预计还将进一步把负面清单优化;但在政策方面,中央预计不会有太多支持措施和倾斜,即自贸区不会建成“政策洼地”。

 

  曹远征:资本项目开放可借鉴香港经验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昨日在同一论坛上表示,上海自贸区试点资本项目开放可以借鉴香港经验,保持对外币管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向人民币开放,从而使上海成为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连接桥梁。

 

  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国务院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市场对此也给予较高期待。但自贸区成立一个多月以来,相关细则仍未发布。

 

  曹远征称,以香港为代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不仅有基础产品如贷款、存款、股票、债券等,还有人民币衍生工具。这些都可直接“拿来”在上海自贸区使用。

------分隔线----------------------------
  • 上一篇:人民网-人民日报:楼市姓经济安居姓社会
  • 下一篇:刘明康:大型项目融资为两岸合作提供良好机遇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