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启动15周年之际,凤凰网房产策划专题“居住进化论”报道盛大启幕!
这15年成为一部人居生活变迁的断代史,是记录从福利分房体制中走出来的脚步,也是叙述人们买房理念和投资理念的教科书,更是在讲述一个又一个与房子有关的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房改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加快了居住改善的步伐,但是市场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政策制度的发展,造成了住房资源占有的不平衡以及住房改善速度的不平衡。
“房改巨大的成就就是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有效的增加了总量的供应”,秦虹表示,现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一年的开发投资量是房改那个时候的十倍,现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是32.9平方米。2012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时候人均住房面积是18平方米,在这期间,不光是原来18平方米的人,现在增长到32.9平方米了,在这期间还增加了两亿多新增人口,这两亿的新增人口的人均住房面积也达到了32.9平方米。就是说算总账,算人均,我们现在由于住房制度的改革,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极大的增加了住房的供应能力,使住房的改善速度大大加快了,这是他最大的成就。
对于房改存在的问题,秦虹认为,由于我们市场发展很快,我们相应的和市场配套的制度建设不足,包括保障房制度的建设,包括房产税制度的建设,包括一系列其他的相应的制度建设,财税体制等等,金融体制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所以导致现在我们算总账,算人均都很不错。但是结构性问题很突出,这种不平衡性在加剧,一部分人他可能用很多套房子,虽然算人均都是32.9,但是实际情况是一部分人有很多套房子,住房资源占有的很多,另一部分人买不起、租不起,群居、移居、蜗居这种情况就是加大了这种差距,这种住房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改善速度的不平衡,这是最大的问题。
在谈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时,秦虹表示,是因为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市场发展很快,我们的相应的和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所导致的。 |
秦虹:房改激发活力发展超速致资源失衡
2013-09-04 | 凤凰网房产
- 上一篇:德新社:中国将结束对巨型建筑的迷恋
- 下一篇:陈淮:城市综合体并非城市房地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