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房产税将击穿中国楼市泡沫-中地会
首页 > 业界观点 >

钟伟:房产税将击穿中国楼市泡沫

第一财经日报  2013年05月21日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短期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涨价,楼市永远向上的幻觉被示范放大到了全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从中期看,房产税的开征可能成为击穿中国楼市泡沫的利器。

 

     未来即将开征的房产税,和目前重庆、上海征收的房产税会有显著不同,它是在持有环节针对全部存量房产征收的税种。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普遍开征此类税收,税率大约在1%,不同区域和不同房产的税率差异较大。

 

     未来即将开征的房产税,大约何时开征呢?也许在2015年上半年。开征房产税需要具备全国统一的房屋产权登记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形成有一些基本条件:一是你是谁?即个人的身份信息;二是你的家庭成员是谁?即家庭成员的组成和变动信息;三是你在中国境内持有的房产套数和类型;四是你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征信、纳税等相应信息。因此全国房产统一登记制度需要公安、民政、央行、税务和地方住建部门现有数据库的集中和统一,逐渐从物理集中迈向数据仓库。如果一切顺利,该数据仓库可能在2014年年中初步形成,在2015年上半年具备选择一些省市进行开征试点的条件。房产税从空转进入实转的时间并不遥远,也许就在2年左右。

 

     为什么政府需要开征房产税?因为税源不足。

 

     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摆脱2010年以来形成的持续放缓的大格局。如果从流转税的增速来倒推中国GDP增速,那么在2012年可能是6.8%,2013年一季度则可能低至6.5%,从目前到2020年,中国GDP要维持7.5%的增速难度极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税源日益枯竭。

 

     地方财政的困难尤其巨大,1994年分税制后,地方财力日益萎缩,地方靠拖累银行和逃费银行债务,勉强维持到了2000年;此后靠土地财政,维持到了2008年;然后靠地方投融资平台,维持到当下。随着营改增税改的推广,地方政府已不再具备任何主体税种。通过向企业增加税负已很困难,民企不堪重负,国企分红艰难。因此,开拓税源很自然地集中到了居民身上,而中国居民拥有的最大宗财富可能就是房产。

 

     那么该税将如何开征?

 

     在我看来,如何开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房产税对中国楼市的冲击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决策者也许会在税基方面有所考虑,例如,按家庭成员的多少进行免税面积的扣除,比如3口之家15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免税;例如,按房屋类型,进行免税套数的扣除;例如,农民自建住宅、房改房、2套以内的商品房或经适房免税。决策者还可能在税率方面有所考虑,例如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产税率定得相对高些,而将三四线城市的税率定得低些。

 

     我之所以强调如何界定免征不重要,在于以下逻辑:一是较宽泛的免征规定,会对三四线城市的财力补充作用有限,而较狭窄的免征规定,则对民众的广泛不满难以平息。二是即便从边际角度看,只有中国的富裕群体才可能真正承受房产税(例如仅对2套以上房屋开征房产税,并随套数的增加而累进),那么少数富裕群体抛弃房产投资,将带来巨大市场震动。

 

     这就是投资中的羊群效应。对没有多套房的居民来说,房价上涨本来就是纸上财富难变现,而对中高收入群体,如果富裕群体逐渐放弃投资房产,这种示范效应很可能被决策者忽略。比方说,中国居民储蓄账户中,99.46%的账户余额在50万元以下,但这一定不意味着对仅占账户数0.54%的高余额账户收税,会不引起储蓄的急剧分流。

 

     房产税为什么会冲击巨大?原因在两方面,一是从中长期看,即便没有紧锣密鼓的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已进入平台期,此时出台房产税政策,雪上加霜的效果更显著。二是房产税是标志性的财富再分配政策。中国居民财产中最重要的形式是房产,国家统计局曾统计认为,房产占中国居民家庭财产的70%,对这一部分征税影响极其深远。哪怕是0.5%的税率,以房屋产权70年计,也意味着本来属于你的财富,瞬间有35%不再是你的了。中国居民的生活将更依赖于薪酬,而不是财产性收入。按马克思的定义,没有或较少拥有财产性收入,主要依赖出卖劳动生活,是无产阶级的典型特征。

 

     不仅如此,房产税的开征还衡量着政府执政的开明程度。房地产调控至今,之所以政策叠出,效果糟糕,与民意相悖,就在于政策决策的透明度低,民意参与度几乎为零。因此,在开征房产税之前,真希望决策者能够反思政策制定的目标、执行的效果和民众的认同度。

 

     一是是否应考虑中国民众如何保存其财富?2003年至今,M2增长5倍,GDP仅增3倍,对发钞背后隐含的攫取通货膨胀税的冲动是否应该克制一下?二是地方财政至今步履艰难,是用房产税来转嫁问题,还是真正进行1994年以来的综合财税改革?三是在中国房产和土地所有权分离,房屋普遍建设在已交纳土地出让金的租用土地之上,房产税开征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四是房地产剧烈调整的金融风险是什么?曾有官员认为即便中国房价下跌50%银行业也扛得住,这种判断甚至比激进的学者更为大胆。五是沿用秘密讨论、出其不意实施的旧习,还是保持足够的决策透明度、公众参与度?

 

     我悲观地认为,关于房产税的讨论尚不够充分,仓促的政策极有可能使中国楼市泡沫被击穿,在未来的中期时间段内,除了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其他地区的房产并不再具备投资价值,甚至可能成为棘手的风险资产。

 

     房产税开征之日,是房价见顶之时。(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短期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涨价,楼市永远向上的幻觉被示范放大到了全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从中期看,房产税的开征可能成为击穿中国楼市泡沫的利器。 未来即将开征的房产税,和目前重庆、上海征收的房产税会有显著不同,它是在持有
/zdh/images/defaultpic.gif
钟伟:房产税将击穿中国楼市泡沫-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业界观点 > 正文

钟伟:房产税将击穿中国楼市泡沫

2013-05-21 |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分享 ▼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短期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涨价,楼市永远向上的幻觉被示范放大到了全国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从中期看,房产税的开征可能成为击穿中国楼市泡沫的利器。

 

     未来即将开征的房产税,和目前重庆、上海征收的房产税会有显著不同,它是在持有环节针对全部存量房产征收的税种。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普遍开征此类税收,税率大约在1%,不同区域和不同房产的税率差异较大。

 

     未来即将开征的房产税,大约何时开征呢?也许在2015年上半年。开征房产税需要具备全国统一的房屋产权登记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形成有一些基本条件:一是你是谁?即个人的身份信息;二是你的家庭成员是谁?即家庭成员的组成和变动信息;三是你在中国境内持有的房产套数和类型;四是你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征信、纳税等相应信息。因此全国房产统一登记制度需要公安、民政、央行、税务和地方住建部门现有数据库的集中和统一,逐渐从物理集中迈向数据仓库。如果一切顺利,该数据仓库可能在2014年年中初步形成,在2015年上半年具备选择一些省市进行开征试点的条件。房产税从空转进入实转的时间并不遥远,也许就在2年左右。

 

     为什么政府需要开征房产税?因为税源不足。

 

     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摆脱2010年以来形成的持续放缓的大格局。如果从流转税的增速来倒推中国GDP增速,那么在2012年可能是6.8%,2013年一季度则可能低至6.5%,从目前到2020年,中国GDP要维持7.5%的增速难度极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税源日益枯竭。

 

     地方财政的困难尤其巨大,1994年分税制后,地方财力日益萎缩,地方靠拖累银行和逃费银行债务,勉强维持到了2000年;此后靠土地财政,维持到了2008年;然后靠地方投融资平台,维持到当下。随着营改增税改的推广,地方政府已不再具备任何主体税种。通过向企业增加税负已很困难,民企不堪重负,国企分红艰难。因此,开拓税源很自然地集中到了居民身上,而中国居民拥有的最大宗财富可能就是房产。

 

     那么该税将如何开征?

 

     在我看来,如何开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房产税对中国楼市的冲击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决策者也许会在税基方面有所考虑,例如,按家庭成员的多少进行免税面积的扣除,比如3口之家15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免税;例如,按房屋类型,进行免税套数的扣除;例如,农民自建住宅、房改房、2套以内的商品房或经适房免税。决策者还可能在税率方面有所考虑,例如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产税率定得相对高些,而将三四线城市的税率定得低些。

 

     我之所以强调如何界定免征不重要,在于以下逻辑:一是较宽泛的免征规定,会对三四线城市的财力补充作用有限,而较狭窄的免征规定,则对民众的广泛不满难以平息。二是即便从边际角度看,只有中国的富裕群体才可能真正承受房产税(例如仅对2套以上房屋开征房产税,并随套数的增加而累进),那么少数富裕群体抛弃房产投资,将带来巨大市场震动。

 

     这就是投资中的羊群效应。对没有多套房的居民来说,房价上涨本来就是纸上财富难变现,而对中高收入群体,如果富裕群体逐渐放弃投资房产,这种示范效应很可能被决策者忽略。比方说,中国居民储蓄账户中,99.46%的账户余额在50万元以下,但这一定不意味着对仅占账户数0.54%的高余额账户收税,会不引起储蓄的急剧分流。

 

     房产税为什么会冲击巨大?原因在两方面,一是从中长期看,即便没有紧锣密鼓的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已进入平台期,此时出台房产税政策,雪上加霜的效果更显著。二是房产税是标志性的财富再分配政策。中国居民财产中最重要的形式是房产,国家统计局曾统计认为,房产占中国居民家庭财产的70%,对这一部分征税影响极其深远。哪怕是0.5%的税率,以房屋产权70年计,也意味着本来属于你的财富,瞬间有35%不再是你的了。中国居民的生活将更依赖于薪酬,而不是财产性收入。按马克思的定义,没有或较少拥有财产性收入,主要依赖出卖劳动生活,是无产阶级的典型特征。

 

     不仅如此,房产税的开征还衡量着政府执政的开明程度。房地产调控至今,之所以政策叠出,效果糟糕,与民意相悖,就在于政策决策的透明度低,民意参与度几乎为零。因此,在开征房产税之前,真希望决策者能够反思政策制定的目标、执行的效果和民众的认同度。

 

     一是是否应考虑中国民众如何保存其财富?2003年至今,M2增长5倍,GDP仅增3倍,对发钞背后隐含的攫取通货膨胀税的冲动是否应该克制一下?二是地方财政至今步履艰难,是用房产税来转嫁问题,还是真正进行1994年以来的综合财税改革?三是在中国房产和土地所有权分离,房屋普遍建设在已交纳土地出让金的租用土地之上,房产税开征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四是房地产剧烈调整的金融风险是什么?曾有官员认为即便中国房价下跌50%银行业也扛得住,这种判断甚至比激进的学者更为大胆。五是沿用秘密讨论、出其不意实施的旧习,还是保持足够的决策透明度、公众参与度?

 

     我悲观地认为,关于房产税的讨论尚不够充分,仓促的政策极有可能使中国楼市泡沫被击穿,在未来的中期时间段内,除了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其他地区的房产并不再具备投资价值,甚至可能成为棘手的风险资产。

 

     房产税开征之日,是房价见顶之时。(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分隔线----------------------------
  • 上一篇:新华社:房价越调越涨调控需更倚重市场
  • 下一篇:张维迎:不能只关心房子要看到30年之后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