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担忧城镇化成为房企圈地运动-中地会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辜胜阻:担忧城镇化成为房企圈地运动

中国新闻网  2013年03月07日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预示着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讨论就愈加热烈。

 

      如何避免将“新城城镇化”错误理解成“新型圈地运动”?如何在细微处提高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幸福感?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趋利避害,防范一些地方把好事办歪”,反映了官方和民间的一致期待。

 

     现状:农民工难以回归土地中小城镇或成其幸福居所

 

     来自河南周口的李军,10年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给刚出生的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他和妻子在2003年前后开始进城务工。2009年,他们到北京经营“麻辣烫”生意,早出晚归的他们逐渐积累起财富,前年他们在老家的县城里买了房,去年还把孩子接到北京来上小学。

 

     但李军觉得,像他这样的小生意者,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定居养老困难太大。“北京的房价太高了,我们卖多少串麻辣烫也买不起。我们打算等孩子上初中就回周口,在县城里做点小生意。”被问及是否还想回去种地时,李军直摆手:“种不了了!地都给别人种了。关键是这十多年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回不去了。”

 

     和李军类似的进城务工农民工有很多,他们来到城市打拼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留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但离开土地的他们又很难再回归传统的农村,赚钱在县城买房是他们中很多人的选择。“在大城市赚5000元,不如在‘家门口’赚3000元。大城市是年轻时闯荡的,年纪大了还是小城市更适合生活。”李军说。

 

     担忧:城镇化是否会成为地产商的“圈地运动”

 

     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约9.6亿人口中只有约18%生活在城市,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到2011年,中国约13亿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正式进入城镇化“拐点”。

 

     2012年中央经济会议之后,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成为舆论讨论焦点。在过去10年经历了城市人口激增、房价非理性化暴涨、生活环境屡遭破坏后,人们开始担忧城镇是否会被传染“城市病”。

 

     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农民进城踏实、留家安稳。但大量农民进城,土地由谁耕种?城镇化是否会侵占耕种土地?而今年以来,一些房地产企业加紧在中小城市的拿地步伐,更让中小城市居民对三四线城市房价走势表示担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的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让农民从土地搬进楼房容易,如何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确是各级政府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建议:要因地制宜防范把好事办歪

 

     由于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和“归属感”的欠缺,让不少农民工开始转变了思路。常年不间歇的“用工荒”正印证了农民工的务工新思路。每年春节过后,对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是个“槛”,不少工人都因为种种原因辞职或晚归。在农民工“逃离”“北上广深”的时候,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转变思路,将企业建在农民工的家门口。

 

     但受政策刺激盲目上马项目却成“空城”的例子并不鲜见。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趋利避害,防范一些地方把好事办歪。

 

     辜胜阻表示,要防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避免缺乏产业支撑、新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的“拉美化陷阱”;要防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避免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跃进;要防城镇化的“房地产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消灭村庄,迫使农民“被上楼”、农村被城镇化,陷入“掠夺式发展陷阱”;防特大都市“大城市病”,陷高楼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粗放开发陷阱。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将高层决策在具体实施中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未来阶段各职能部门的谨慎执行。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预示着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讨论就愈加热烈。 如何避免将新城城镇化错误理解成新型圈地运动?如何在细微处提高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幸福感?全国人大
/zdh/images/defaultpic.gif
辜胜阻:担忧城镇化成为房企圈地运动-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业界观点 > 正文

辜胜阻:担忧城镇化成为房企圈地运动

2013-03-07 | 中国新闻网

我要分享 ▼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预示着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讨论就愈加热烈。

 

      如何避免将“新城城镇化”错误理解成“新型圈地运动”?如何在细微处提高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幸福感?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趋利避害,防范一些地方把好事办歪”,反映了官方和民间的一致期待。

 

     现状:农民工难以回归土地中小城镇或成其幸福居所

 

     来自河南周口的李军,10年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给刚出生的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他和妻子在2003年前后开始进城务工。2009年,他们到北京经营“麻辣烫”生意,早出晚归的他们逐渐积累起财富,前年他们在老家的县城里买了房,去年还把孩子接到北京来上小学。

 

     但李军觉得,像他这样的小生意者,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定居养老困难太大。“北京的房价太高了,我们卖多少串麻辣烫也买不起。我们打算等孩子上初中就回周口,在县城里做点小生意。”被问及是否还想回去种地时,李军直摆手:“种不了了!地都给别人种了。关键是这十多年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回不去了。”

 

     和李军类似的进城务工农民工有很多,他们来到城市打拼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留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但离开土地的他们又很难再回归传统的农村,赚钱在县城买房是他们中很多人的选择。“在大城市赚5000元,不如在‘家门口’赚3000元。大城市是年轻时闯荡的,年纪大了还是小城市更适合生活。”李军说。

 

     担忧:城镇化是否会成为地产商的“圈地运动”

 

     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约9.6亿人口中只有约18%生活在城市,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到2011年,中国约13亿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正式进入城镇化“拐点”。

 

     2012年中央经济会议之后,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成为舆论讨论焦点。在过去10年经历了城市人口激增、房价非理性化暴涨、生活环境屡遭破坏后,人们开始担忧城镇是否会被传染“城市病”。

 

     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农民进城踏实、留家安稳。但大量农民进城,土地由谁耕种?城镇化是否会侵占耕种土地?而今年以来,一些房地产企业加紧在中小城市的拿地步伐,更让中小城市居民对三四线城市房价走势表示担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的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让农民从土地搬进楼房容易,如何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确是各级政府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建议:要因地制宜防范把好事办歪

 

     由于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和“归属感”的欠缺,让不少农民工开始转变了思路。常年不间歇的“用工荒”正印证了农民工的务工新思路。每年春节过后,对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是个“槛”,不少工人都因为种种原因辞职或晚归。在农民工“逃离”“北上广深”的时候,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开始转变思路,将企业建在农民工的家门口。

 

     但受政策刺激盲目上马项目却成“空城”的例子并不鲜见。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趋利避害,防范一些地方把好事办歪。

 

     辜胜阻表示,要防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避免缺乏产业支撑、新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的“拉美化陷阱”;要防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避免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跃进;要防城镇化的“房地产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消灭村庄,迫使农民“被上楼”、农村被城镇化,陷入“掠夺式发展陷阱”;防特大都市“大城市病”,陷高楼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粗放开发陷阱。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将高层决策在具体实施中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未来阶段各职能部门的谨慎执行。

 

------分隔线----------------------------
  • 上一篇:发改委朱之鑫:城镇化不是搞房地产化
  • 下一篇:王珏林:亟待制定“住房分配制度”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深圳木头龙实施主体公示 12年拖延将结束   19-11-05
·房企分拆物业上市热 竞争正加剧   19-11-05
·房企“债务警报” 降价卖项目缓解资金紧缺   19-11-05
·人民日报:抓住去杠杆这个"牛鼻子" 防范金融风险   18-02-06
·姜大明:2017新增建设用地一定比例发展农村新业态   17-01-17
热点内容
  • 王珏林:限购范围有可能扩大
  • 彭澎:番禺房地产发展走向的三条线索
  • 郁亮:万科拼命出货不是为了抄底 而是
  • 许家印:今年调控不会松绑 一线城市房
  • 陈道富:下半年货币政策力度应保持连续
  • 王健林:房产调控预计今年前紧后松
  • 标普:中国有可能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
  • 马光远:中国房价不降30% 百姓没有购买
  • 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入
  • 张力军:楼市调控常态化 房价下半年回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