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难题的日益凸显,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不少企业更是马不停蹄地向养老概念转型。这其中,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的“排头兵”迅速崛起。不过,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即使在被认为最成功的养老社区——北京太阳城,依然没能让许多老人们找到“归属感”。
为何国外成熟的养老社区模式在中国走不通?三四年前,地产“大哥”万科开始专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昨天,万科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地产只是养老产业的一个载体,其中很多内容还需要社会去填充,同时需要完善和合理的制度设置,养老地产不等于养老解决方案”。
毛大庆认为,“中国的养老地产概念还很笼统”。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整个养老产业都是朝阳产业。养老地产只是养老产业的一部分,很多地产企业看到其中的商机,开始做起养老地产。但我觉得,目前中国养老地产的概念还很笼统,有人以为简单持有一个养老地产项目并运营就是养老地产,万科在研究了三四年后发现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至于中外养老地产的区别,毛大庆说万科是以住宅开发为主的地产商,养老地产也是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说是未来转型的一个方向。为此,我们从日本、瑞士、美国到加拿大,这几年研究了各种国际养老模式和项目。养老院和养老地产,发现养老地产其实很复杂。国外养老地产的群体划分比普通住宅销售的六七个层次还多,从50岁、60岁的乐龄人群,到需要“临终关爱”人群,其间的每个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情况人群的需求,都要考虑到。
此外,国外养老产业首先是让人延缓衰老,有保健指导;其次,帮老人和儿童、子女进行很好的互动;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国外养老产业背后都有个强大的养老制度在支持。最后你会发现,养老院或是养老地产只是养老产业的一个载体,同时需要完善和合理的制度设置,养老地产不等于养老解决方案。
虽然如今老龄化问题在中国一再被提出,但在很多环节上如何操作还没有想明白。今天中国房地产遇到的问题,以后养老地产也会同样遇到。用企业或是商业化运作模式只能解决少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占据绝大多数的中低消费人群的养老如何保障?这其实是个大课题。
就万科首个养老地产,毛大庆说万科幸福汇只是个探索。做养老产品,我们的想法是首先不会去散售,这样才能都是需要这类产品的老人能享受到服务;其次,会有自己的规划,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会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东西。当然目标还是很想向国外养老院看齐,但毕竟制度不一样操作也有差异。譬如就医保险如何解决,我们也在找合作医院在商议。
此外,毛大庆还谈到,建民办医院比建养老地产更“朝阳”和迫切,只是开发商建医院隔着行,不懂得如何运作。真正的养老地产需要配套的医院,不仅仅是单纯治个小病,有的老人可能天天要住在特护病房中,插着氧气和各种监护设备,因此是需要具备像三甲医院那样条件的医院。我们的医疗报销都要在指定医院,如何把引入的高标准医院与患者的医保结合起来,我还很困惑。
那么,为什么建民办医院比建养老地产更“朝阳”和迫切?
毛大庆解释道,按照时间轴计算,到2028年、2029年迈入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会达到5亿人,加上小孩等非生产力人口会达到8亿,假设届时中国人口总数还能维持在14亿,意味着6亿的生产力人口在扶养8亿人口,中国抚养比会因此发生大逆转。15年到20年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会爆发,即使现在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也赶不上。目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还属于社会壮劳力,不是医院的主流患者,但等这批人到60岁后集中涌入医院,以现有的医疗资源明显不够。所以我说,发展养老地产很迫切,但建设医院、发展医疗队伍更迫切。
|
毛大庆:养老地产不等于养老其内涵更加丰富
2012-07-09 |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