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科技创新对中国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中地会
中地会 > 专家顾问 >

刘鹤:科技创新对中国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2021年12月03日
  11月24日,刘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署名文章,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和解决方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经济体系中,我们有些领域已经接近现代化了,有些还是半现代化的,有些则是很低效和过时的。现阶段,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持续低迷,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进入下降阶段,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利用其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加剧了世界市场竞争。
 
  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加快升级,但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这一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端需求转向海外市场。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我国原有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制约,迫切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回归发展的本源,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最大化。必须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初步预计到202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5.6亿人,国内消费市场将超过美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并增大我国回旋空间。但同时,也要警惕我国的基尼系数,持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刘鹤在文中还提到,“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11月24日,刘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必须实现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署名文章,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和 解决方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 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刘鹤:科技创新对中国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专家顾问 > 正文

刘鹤:科技创新对中国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2021-12-03 |

我要分享 ▼

  11月24日,刘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署名文章,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和解决方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经济体系中,我们有些领域已经接近现代化了,有些还是半现代化的,有些则是很低效和过时的。现阶段,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持续低迷,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进入下降阶段,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利用其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加剧了世界市场竞争。
 
  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加快升级,但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这一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端需求转向海外市场。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我国原有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制约,迫切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回归发展的本源,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最大化。必须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初步预计到202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5.6亿人,国内消费市场将超过美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并增大我国回旋空间。但同时,也要警惕我国的基尼系数,持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刘鹤在文中还提到,“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分隔线----------------------------
  • 上一篇:盛松成:调控大方向不会改变 不应该抱有幻想
  • 下一篇:王志恒:中国实现碳中和年均资金缺口近2万亿元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陈锡文: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新挑战   24-03-18
·范恒山:五方面因素支撑2024年经济发展   24-01-31
·马晓河:2024年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将延续   24-01-31
·陈锡文:围绕五方面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4-01-31
·范恒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24-01-31
热点内容
  • 范恒山: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
  • 易宪容:楼市最新数据的三大特点
  • 范恒山:广深联动的意义与路径
  • 范恒山:五方面因素支撑2024年经济发展
  • 管涛:人民币汇率走势将重回经济基本面
  • 陈锡文: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 管涛:防范国际收支风险 关键是做好自
  • 陈锡文:农村集建用地若短期全部入市会
  • 管涛:市场需要更多改善现金流的增量纾
  • 管涛:“双循环”要减少货币错配 避免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