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2024年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将延续-中地会
中地会 > 专家顾问 >

马晓河:2024年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将延续

马晓河院长供稿  2024年01月31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认为,2023年全国两会设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因此5.2%的增速可以说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要取得这一增长目标也是相当不易的。
 
  具体来看,主要经济运行有四个特点。第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在回升,经济运行总体改善,趋势向好,一些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第二,从供求两方面来看,供给面的走势要好于需求面。第三,结构升级显著,制造业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尤其是制造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第四,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宏观政策调控,政策效应不断叠加,对经济增长起了一个积极推动作用。
 
  马晓河表示,2024年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具体来看,第一,国内经济普遍向好,但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方面,从供给侧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发展趋势都会继续向上,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也会延续较快增长势头。2023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的工业主要是由装备制造业拉动起来的,新的一年这些积极因素可能会延续下去。第二,消费增长在三大需求中是增长最快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这是一个好现象。通常而言,一个国家到了中高收入阶段末期,即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时,消费占GDP的比重会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上升。所以,中国经济运行所呈现的特点是符合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
 
  目前,中国出口还有一些不利因素需要注意。一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需求在减少。这一方面与经济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近两年来的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有直接关系,即贸易、投资出现了“政治伙伴化”倾向。二是外需中,东南亚比如印度、越南这些国家正在发展和中国一样的产业链供应链,而他们的人力成本更低,所以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形成了市场替代,由此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挤压效应。
 
  在消费领域,目前基本消费和新兴服务消费增长比较快,而中端消费需求,比如装饰材料、家电需求恢复比较缓慢。马晓河建议,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发掘这方面的潜在消费增长。另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地区、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给稳定消费增长和扩大消费需求都带来影响。从供给看,就如何加快科技突破性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战略上的部署和政策上的安排。抓强项,补短板,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在促进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上,马晓河提出:第一,要把增加和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实施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保障工程,支持发展富民产业。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保障房、子女教育、看病、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以此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当前中国消费中有一些项目增长下滑与房地产有关,因此下一步建议继续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措施。比如,能不能把一些存量房产由政府直接收购上来,然后作为保障房租或卖给中低收入者。另外,继续放宽限购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者的首套房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如降低首付、贷款利率等。对于换购住房,也可以采取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加以激励。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认为,2023年全国两会设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因此5.2%的增速可以说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要取得这一增长目标也是相当不易的。 具体来看,主要经济运行有四个特点。第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在回
/zdh/images/defaultpic.gif
马晓河:2024年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将延续-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专家顾问 > 正文

马晓河:2024年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将延续

2024-01-31 | 马晓河院长供稿

我要分享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认为,2023年全国两会设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因此5.2%的增速可以说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要取得这一增长目标也是相当不易的。
 
  具体来看,主要经济运行有四个特点。第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在回升,经济运行总体改善,趋势向好,一些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第二,从供求两方面来看,供给面的走势要好于需求面。第三,结构升级显著,制造业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尤其是制造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第四,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宏观政策调控,政策效应不断叠加,对经济增长起了一个积极推动作用。
 
  马晓河表示,2024年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具体来看,第一,国内经济普遍向好,但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方面,从供给侧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发展趋势都会继续向上,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也会延续较快增长势头。2023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的工业主要是由装备制造业拉动起来的,新的一年这些积极因素可能会延续下去。第二,消费增长在三大需求中是增长最快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这是一个好现象。通常而言,一个国家到了中高收入阶段末期,即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时,消费占GDP的比重会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上升。所以,中国经济运行所呈现的特点是符合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
 
  目前,中国出口还有一些不利因素需要注意。一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需求在减少。这一方面与经济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近两年来的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有直接关系,即贸易、投资出现了“政治伙伴化”倾向。二是外需中,东南亚比如印度、越南这些国家正在发展和中国一样的产业链供应链,而他们的人力成本更低,所以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形成了市场替代,由此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挤压效应。
 
  在消费领域,目前基本消费和新兴服务消费增长比较快,而中端消费需求,比如装饰材料、家电需求恢复比较缓慢。马晓河建议,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发掘这方面的潜在消费增长。另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地区、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给稳定消费增长和扩大消费需求都带来影响。从供给看,就如何加快科技突破性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战略上的部署和政策上的安排。抓强项,补短板,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在促进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上,马晓河提出:第一,要把增加和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实施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保障工程,支持发展富民产业。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保障房、子女教育、看病、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以此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当前中国消费中有一些项目增长下滑与房地产有关,因此下一步建议继续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措施。比如,能不能把一些存量房产由政府直接收购上来,然后作为保障房租或卖给中低收入者。另外,继续放宽限购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者的首套房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如降低首付、贷款利率等。对于换购住房,也可以采取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加以激励。
------分隔线----------------------------
  • 上一篇:陈锡文:围绕五方面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下一篇:范恒山:五方面因素支撑2024年经济发展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陈锡文: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新挑战   24-03-18
·范恒山:五方面因素支撑2024年经济发展   24-01-31
·马晓河:2024年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将延续   24-01-31
·陈锡文:围绕五方面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4-01-31
·范恒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24-01-31
热点内容
  • 范恒山: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
  • 易宪容:楼市最新数据的三大特点
  • 范恒山:广深联动的意义与路径
  • 范恒山:五方面因素支撑2024年经济发展
  • 管涛:人民币汇率走势将重回经济基本面
  • 陈锡文: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 管涛:防范国际收支风险 关键是做好自
  • 陈锡文:农村集建用地若短期全部入市会
  • 管涛:市场需要更多改善现金流的增量纾
  • 管涛:“双循环”要减少货币错配 避免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