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结果利好珠三角 彰显人口优势-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七普结果利好珠三角 彰显人口优势

  2021年06月02日
  从中思拓研究院汇总的七普数据看,我国老龄化加剧,人口增长放缓,但人口总量巨大,人口红利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区域化购房需求大量存在,房地产业依然有较多发展空间。
 
  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向中心城市迁移,中心城市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人口流失的省份集中于东北三省和山西、内蒙古,其中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超1100万人。
  
  中心大城市普遍城区人口比重降低,多数城市家庭户平均人口减少。一线城市人口居住向外围扩散,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9.5个点,上海城区人口占比减少3.4个点,广州中心城区人口占比下降5.8个点。
 
广东人口总量、增量等多项居首 大学人口占比全国第13
 
  广东1.26亿常住人口居全国首位,山东1.02亿人紧随其后。河南、江苏、四川等3省常住人口超8000万。宁夏、青海、西藏人口不足1000万。
 
  从增量看,10年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2171万人,增量居首,增量与全国增量7205万人相比,达到30.13%。浙江常住人口增加1014万人,居全国第二。江苏、山东、河南常住人口增量在500万-600万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海南、云南、宁夏、湖南、西藏、江西、湖北、青海等9省及上海和天津,增量不足200万。东北三省及山西、内蒙古、甘肃等6省区常住人口负增长,东北三省减少超1100万人。
 
  广东、北京、浙江等13个省市区,15-59岁人口超过65%,广东该年龄段人口占比68.80%居全国首位。辽宁、上海、黑龙江、吉林、重庆、江苏、四川、天津、山东、湖北等10个省市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辽宁以25.72%居首,上海23.38%居第二。60岁以上人口占比,除广东较少外,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4省区该年龄段人口占比低于14%,最低的西藏仅为8.52%。
 
  每10万人大学学历人口占比看,北京、上海、天津遥遥领先。广东居全国31省市区的第13位,低于江浙两省,低于东北省份的辽宁、吉林等。17个省区低于全国平均数,广西、贵州、西藏、云南、河南等5省该数据居倒数5位。
 
全国各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广东省内深圳增量最多且年轻人多 广州60岁以上人口相对多
 
  广州1868万常住人口居广东省首位,深圳1756万人紧随其后,东莞1047万人居第三。佛山常住人口也接近千万,约为950万人。湛江接近700万人,茂名、惠州常住人口超600万人,揭阳、汕头超500万人。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潮州、珠海、云浮等7市低于300万人,但皆高于200万人。
 
  增量上看,深圳增加约713.6万人居广东首位,广州增加约598万人。佛山、东莞分别增加约230万人和225万人。中山、惠州的增量在100万人以上。珠海增加约88万人,增量占其总人口的36%。湛江、潮州、河源、汕尾、揭阳、梅州常住人口出现减少,其中梅州流失近37万人,揭阳流失近30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深圳已达100%,佛山、东莞、珠海高居90%以上,中山、广州则在86%以上。
 
  相对发达地区家庭户平均人口较低,广深等10市低于3.0,东莞仅1.95为最低,广州2.22为倒第二,深圳2.25倒第三。揭阳、汕头、潮州等该数据较高,分别为3.81、3.66、3.42。需要指出的是,与很多城市该数据降低相反,深圳比2010年六普的2.12人增加0.13人。
 
  15-59岁人口占比,东莞、深圳居前2位,占比分别为81.41%和79.53%,与之对应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仅为5.47%和5.36%。广州、佛山15-59岁人口占比为74.72%和74.37%,居广东省第4、第5位,对应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1.41%和10.52%。广州60岁及以上人口在珠三角核心城市中占比最高,同时,0-14岁人口占比仅13.87%,略高于东莞居全省倒第2位。
 
  60岁及以上人口,梅州占比为20.04%,潮州为19.17%,韶关、江门也超18%。
  
  每10万人大学学历人口,深圳、广州、珠海3市超2.5万人,深圳以28849人高于广州的27277人。揭阳、茂名、汕头、湛江、清远等12市该数据低于1万人,广东的两翼战略有待人才的引入。值得注意的是,广州2020年在校大学生规模达130.71万人,超越京沪,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广东省21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广深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5.35% 京沪仅为1.1%和0.8%
 
  广州11个区中,白云人口超过300万人,番禺、天河在200-300万人之间,在100-200万人之间的区有6个,南沙和从化少于100万人。分区域看,中心城区人口占33.93%,占比降5.80个点;外围城区人口占62.23%,占比升6.63个点;生态片区人口占3.84%,占比降0.83个点。
 
  广州11个区中,有10个区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区依次为:白云、番禺、天河、花都和南沙,分别增加152.03万人、89.35万人、80.94万人、69.73万人、58.67万人。
 
广州各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深圳11个区中,宝安、龙岗、龙华3区常住人口超200万,占深圳总常住人口的62.55%。在100-200万人之间的区有4个,少于100万人的区有4个。深圳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区依次为:龙岗区、宝安区、龙华区、南山区、光明区,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
 
深圳各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注:因行政区划和六普数据调整较大,部分数据需待官方修正。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一线城市52个行政区中,共计14个区人口超200万。上海浦东新区常住人口最多,为568.15万人。深圳宝安区、龙岗区,广州白云区,北京朝阳区、海淀区等5个区常住人口超3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争夺战”和“楼市热炒”的矛盾中,充分享受了人才红利的深圳,5月26日发布征求意见稿,拟提高落户门槛。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从中思拓研究院汇总的七普数据看,我国老龄化加剧,人口增长放缓,但人口总量巨大 ,人口红利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区域化购房需求大量存在,房地产业依然有较多发展空间。 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向中心城市迁移,中心城市人
/zdh/uploads/allimg/210602/3376-21060212542S24-lp.jpg
七普结果利好珠三角 彰显人口优势-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七普结果利好珠三角 彰显人口优势

2021-06-02 |

我要分享 ▼

  从中思拓研究院汇总的七普数据看,我国老龄化加剧,人口增长放缓,但人口总量巨大,人口红利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区域化购房需求大量存在,房地产业依然有较多发展空间。
 
  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向中心城市迁移,中心城市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人口流失的省份集中于东北三省和山西、内蒙古,其中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超1100万人。
  
  中心大城市普遍城区人口比重降低,多数城市家庭户平均人口减少。一线城市人口居住向外围扩散,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重下降9.5个点,上海城区人口占比减少3.4个点,广州中心城区人口占比下降5.8个点。
 
广东人口总量、增量等多项居首 大学人口占比全国第13
 
  广东1.26亿常住人口居全国首位,山东1.02亿人紧随其后。河南、江苏、四川等3省常住人口超8000万。宁夏、青海、西藏人口不足1000万。
 
  从增量看,10年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2171万人,增量居首,增量与全国增量7205万人相比,达到30.13%。浙江常住人口增加1014万人,居全国第二。江苏、山东、河南常住人口增量在500万-600万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海南、云南、宁夏、湖南、西藏、江西、湖北、青海等9省及上海和天津,增量不足200万。东北三省及山西、内蒙古、甘肃等6省区常住人口负增长,东北三省减少超1100万人。
 
  广东、北京、浙江等13个省市区,15-59岁人口超过65%,广东该年龄段人口占比68.80%居全国首位。辽宁、上海、黑龙江、吉林、重庆、江苏、四川、天津、山东、湖北等10个省市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辽宁以25.72%居首,上海23.38%居第二。60岁以上人口占比,除广东较少外,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4省区该年龄段人口占比低于14%,最低的西藏仅为8.52%。
 
  每10万人大学学历人口占比看,北京、上海、天津遥遥领先。广东居全国31省市区的第13位,低于江浙两省,低于东北省份的辽宁、吉林等。17个省区低于全国平均数,广西、贵州、西藏、云南、河南等5省该数据居倒数5位。
 
全国各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广东省内深圳增量最多且年轻人多 广州60岁以上人口相对多
 
  广州1868万常住人口居广东省首位,深圳1756万人紧随其后,东莞1047万人居第三。佛山常住人口也接近千万,约为950万人。湛江接近700万人,茂名、惠州常住人口超600万人,揭阳、汕头超500万人。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潮州、珠海、云浮等7市低于300万人,但皆高于200万人。
 
  增量上看,深圳增加约713.6万人居广东首位,广州增加约598万人。佛山、东莞分别增加约230万人和225万人。中山、惠州的增量在100万人以上。珠海增加约88万人,增量占其总人口的36%。湛江、潮州、河源、汕尾、揭阳、梅州常住人口出现减少,其中梅州流失近37万人,揭阳流失近30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深圳已达100%,佛山、东莞、珠海高居90%以上,中山、广州则在86%以上。
 
  相对发达地区家庭户平均人口较低,广深等10市低于3.0,东莞仅1.95为最低,广州2.22为倒第二,深圳2.25倒第三。揭阳、汕头、潮州等该数据较高,分别为3.81、3.66、3.42。需要指出的是,与很多城市该数据降低相反,深圳比2010年六普的2.12人增加0.13人。
 
  15-59岁人口占比,东莞、深圳居前2位,占比分别为81.41%和79.53%,与之对应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仅为5.47%和5.36%。广州、佛山15-59岁人口占比为74.72%和74.37%,居广东省第4、第5位,对应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1.41%和10.52%。广州60岁及以上人口在珠三角核心城市中占比最高,同时,0-14岁人口占比仅13.87%,略高于东莞居全省倒第2位。
 
  60岁及以上人口,梅州占比为20.04%,潮州为19.17%,韶关、江门也超18%。
  
  每10万人大学学历人口,深圳、广州、珠海3市超2.5万人,深圳以28849人高于广州的27277人。揭阳、茂名、汕头、湛江、清远等12市该数据低于1万人,广东的两翼战略有待人才的引入。值得注意的是,广州2020年在校大学生规模达130.71万人,超越京沪,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
 
广东省21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广深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5.35% 京沪仅为1.1%和0.8%
 
  广州11个区中,白云人口超过300万人,番禺、天河在200-300万人之间,在100-200万人之间的区有6个,南沙和从化少于100万人。分区域看,中心城区人口占33.93%,占比降5.80个点;外围城区人口占62.23%,占比升6.63个点;生态片区人口占3.84%,占比降0.83个点。
 
  广州11个区中,有10个区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区依次为:白云、番禺、天河、花都和南沙,分别增加152.03万人、89.35万人、80.94万人、69.73万人、58.67万人。
 
广州各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深圳11个区中,宝安、龙岗、龙华3区常住人口超200万,占深圳总常住人口的62.55%。在100-200万人之间的区有4个,少于100万人的区有4个。深圳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区依次为:龙岗区、宝安区、龙华区、南山区、光明区,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万人和61.44万人。
 
深圳各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
单位:%、人
注:因行政区划和六普数据调整较大,部分数据需待官方修正。   数据来源:中思拓研究院
 
  一线城市52个行政区中,共计14个区人口超200万。上海浦东新区常住人口最多,为568.15万人。深圳宝安区、龙岗区,广州白云区,北京朝阳区、海淀区等5个区常住人口超3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争夺战”和“楼市热炒”的矛盾中,充分享受了人才红利的深圳,5月26日发布征求意见稿,拟提高落户门槛。
------分隔线----------------------------
  • 上一篇:广州首次集中土拍30家房企分获42宗地 区域分化显著
  • 下一篇:房企境内外债券发行额降近三成 部分企业发债受阻
------分隔线----------------------------

相关阅读

·9 月份广东房市持续承压 多地触及年内成交低点   24-11-20
·上半年超五成上市房企亏损 近七成销售额降超 40%   24-11-20
·8 月份广佛等 7 市成交环比降超 20% 5 市同比正增长    24-09-04
·7 月份广东多数城市成交环比回落 12 个楼盘成交超万平   24-09-04
·上半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同比降73%   24-07-19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