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申请:守住“民心工程”的生命线-中地会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保障房申请:守住“民心工程”的生命线

新华网  2012年02月06日

 

 

  今年全国保障房将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随着建设不断提速,保障房供应高峰将至。能否公平分配,成为保障房这一“民心工程”的生命线。上海探索建立起涵盖10多个部门、单位的信息化比对专线,对保障房申请者的经济状况进行全方位审核,累计对68000多户保障房申请家庭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检出不符合条件者9700余户。

 

  “全方位监控”:能否防止审核“表面化”?

 

  资格审核,维护住房保障制度公平性的第一关口。

 

  张某未缴纳养老金等“三金”,李某和小张均有公司为其缴纳“三金”;张某目前未缴纳公积金,李某和小张公积金状态均正常,月缴存额分别为300元、276元;张某全年收入为3.3万余元,李某无税务反馈信息,小张全年收入为2万余元;李某拥有小汽车一辆;张某和李某未开立证券账户,但小张在某证券公司开立账户,截至核对时点的市值为2.5万元……

 

  这是记者日前在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采访时了解到的第一道核实流程。

 

  信息显示,上海居民张某为协保人员,其妻子李某及女儿小张为在职人员。该家庭申请上海共有产权房。根据要求,申报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7万余元,截至2011年1月31日的人均财产为8.2万余元。

 

  核对中心将张某一家的基本信息通过电子专线,发送至各部门、机构。随后陆续反馈而来的信息显示,张某还拥有存款24万余元,大额支出2笔,曾买入7万元某理财产品;李某拥有存款2.3万元,大额支出1笔,银行利息65元;小张拥有存款20元。

 

  经此,张某一家的财产收入情况便一目了然。针对其中一些可疑之处,核对中心要求张某一家进行重新确认、说明。最后,结合补充材料,认定张某家庭的人均财产为13万余元,超过准入标准。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将结果告知张某,后者自愿退出申请。

 

  这只是核对中心处理的一起普通案例。它之所以有如此“神通”,得益于上海近年来探索建立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这一平台通过建立“电子比对专线”,涵盖社保、税务、公积金等14个部门和单位,从而能把分散的居民经济状况信息进行充分整合、比对。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保障房分配中出现过一些不公平、不透明等问题,除工作疏忽、制度漏洞等原因,也与传统审核方式的滞后有关。比如,城市居民“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居民财产收入日渐多元化、隐蔽化,传统的自律、社区公示、邻里查证咨询等审核方式有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部门信息的真正打通共享,所谓的“综合审核”也不过是表面文章。

 

  核对平台的“主建设方”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说:“上海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就像是一套全方位的监控系统,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申请者的经济状况。”

 

  据统计,自2007年3月至2011年年底,受居民申请家庭委托授权,核对中心对24000余户廉租房申请家庭进行核对,其中有6000多户家庭被检出。在2010年以来三批次共有产权房(经适房)申请审核中,共有3675户家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9.1%、8.4%和8.0%,检出率逐年下降。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今年全国保障房将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随着建设不断提速,保障房供应高峰将至。能否公平分配,成为保障房这一民心工程的生命线。上海探索建立起涵盖10多个部门、单位的信息化比对专线,对保障房申请者的经济状况进行全方位审核,累计对68000多户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保障房申请:守住“民心工程”的生命线-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保障房申请:守住“民心工程”的生命线

2012-02-06 | 新华网

我要分享 ▼

 

 

  今年全国保障房将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随着建设不断提速,保障房供应高峰将至。能否公平分配,成为保障房这一“民心工程”的生命线。上海探索建立起涵盖10多个部门、单位的信息化比对专线,对保障房申请者的经济状况进行全方位审核,累计对68000多户保障房申请家庭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检出不符合条件者9700余户。

 

  “全方位监控”:能否防止审核“表面化”?

 

  资格审核,维护住房保障制度公平性的第一关口。

 

  张某未缴纳养老金等“三金”,李某和小张均有公司为其缴纳“三金”;张某目前未缴纳公积金,李某和小张公积金状态均正常,月缴存额分别为300元、276元;张某全年收入为3.3万余元,李某无税务反馈信息,小张全年收入为2万余元;李某拥有小汽车一辆;张某和李某未开立证券账户,但小张在某证券公司开立账户,截至核对时点的市值为2.5万元……

 

  这是记者日前在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采访时了解到的第一道核实流程。

 

  信息显示,上海居民张某为协保人员,其妻子李某及女儿小张为在职人员。该家庭申请上海共有产权房。根据要求,申报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7万余元,截至2011年1月31日的人均财产为8.2万余元。

 

  核对中心将张某一家的基本信息通过电子专线,发送至各部门、机构。随后陆续反馈而来的信息显示,张某还拥有存款24万余元,大额支出2笔,曾买入7万元某理财产品;李某拥有存款2.3万元,大额支出1笔,银行利息65元;小张拥有存款20元。

 

  经此,张某一家的财产收入情况便一目了然。针对其中一些可疑之处,核对中心要求张某一家进行重新确认、说明。最后,结合补充材料,认定张某家庭的人均财产为13万余元,超过准入标准。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将结果告知张某,后者自愿退出申请。

 

  这只是核对中心处理的一起普通案例。它之所以有如此“神通”,得益于上海近年来探索建立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这一平台通过建立“电子比对专线”,涵盖社保、税务、公积金等14个部门和单位,从而能把分散的居民经济状况信息进行充分整合、比对。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保障房分配中出现过一些不公平、不透明等问题,除工作疏忽、制度漏洞等原因,也与传统审核方式的滞后有关。比如,城市居民“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居民财产收入日渐多元化、隐蔽化,传统的自律、社区公示、邻里查证咨询等审核方式有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部门信息的真正打通共享,所谓的“综合审核”也不过是表面文章。

 

  核对平台的“主建设方”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说:“上海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就像是一套全方位的监控系统,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申请者的经济状况。”

 

  据统计,自2007年3月至2011年年底,受居民申请家庭委托授权,核对中心对24000余户廉租房申请家庭进行核对,其中有6000多户家庭被检出。在2010年以来三批次共有产权房(经适房)申请审核中,共有3675户家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9.1%、8.4%和8.0%,检出率逐年下降。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分隔线----------------------------
  • 上一篇:人民日报节后探卖楼:问君几多愁 2012来卖楼
  • 下一篇:龙年楼市或成为预调微调的意外受益者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销售放缓 5月份32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降4.93%   23-06-15
·“五一”广东住宅销售:广深莞等严峻 惠州云浮等良好   23-05-16
·3月广东主要城市住宅销售向好 广佛成交超百万平   23-05-04
·前2月28家上市房企成功发债 加权平均成本3.27%   23-03-31
·2月市场回暖 40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平均同比增15%   23-03-16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