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建好保障房也是政治责任-中地会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人民日报:建好保障房也是政治责任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十几道验收居然都管不住一处“闹心房”。本版昨日报道了武汉的一个问题保障房项目,这处墙体裂缝、屋顶漏水、“按照正常标准不应通过验收”的项目,竟通过了监理公司和质监站等当地十几个职能部门的逐项验收。

 

  作为重大惠民工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2008年以来全国开工建设的保障房,现已竣工的有800万套,今年又开工1000万套,而“十二五”期间,更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在大建快上之后,保障房质量保障始终受到关注。

 

  这并非杞人忧天。近期,从北京某保障房小区楼体底部开裂,到湖南郴州经适房项目楼板掉落、墙体漏水,再到武汉这个“伤痕累累”的保障房小区,保障房质量问题屡有曝出。虽然,“楼脆脆”、“楼歪歪”甚至“楼倒倒”只是极少数,但对于这些保障房的住户而言,就是100%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勘址、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涉及上下游数十个产业。任何一个纰漏,都可能导致质量问题。也正是因此,中央和地方三令五申强调加强保障房质量监管,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

 

  但现在看来,对于责任的具体认定,还需进一步细化厘清。以此次武汉保障房的质量问题为例,那么多监管验收程序,居然一路绿灯,让一个问题工程活生生地过了关,而多个政府相关部门都宣称对此不负责任,且看上去程序并无大问题。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我们倒要问问:当真做到了每个环节、每个程序都按正常标准验收,还是仅仅“纸上验收”敷衍塞责?如果确如这些部门所言不存在什么失责、渎职行为,那就意味着现行监管制度本身一定存在亟须填补的漏洞。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项目验收,大多是备案制和抽查制,真正对房屋质量进行把关的,原则上只有监理公司。这倒给出了一个答案:本应是层层把守的质量关口,成了“一夫当关”,并且这个“夫”还是开发商请来的,这等于让开发商自己监督自己。如果开发商、施工方和监理方这些责任主体能够自觉一点、负责一点,住房质量就会好一些。但保障房利润低,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量,开发商和施工单位更容易有降低标准乃至偷工减料的冲动,“瘦身钢筋豆渣砖”,早已说明这一问题。

 

  看来,要加强保障房质量监管,需要切实让现行的监督制度形成有效的制约关系,更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不能仅把这一重要关口托付给开发商的“道德血液”。要看到,保障房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它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民众居住安全受威胁,政府公信力更会受损。这背后,有经济账,更有政治账。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十几道验收居然都管不住一处闹心房。本版昨日报道了武汉的一个问题保障房项目,这处墙体裂缝、屋顶漏水、按照正常标准不应通过验收的项目,竟通过了监理公司和质监站等当地十几个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人民日报:建好保障房也是政治责任-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人民日报:建好保障房也是政治责任

2011-12-16 | 人民日报

我要分享 ▼

 

 

  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十几道验收居然都管不住一处“闹心房”。本版昨日报道了武汉的一个问题保障房项目,这处墙体裂缝、屋顶漏水、“按照正常标准不应通过验收”的项目,竟通过了监理公司和质监站等当地十几个职能部门的逐项验收。

 

  作为重大惠民工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2008年以来全国开工建设的保障房,现已竣工的有800万套,今年又开工1000万套,而“十二五”期间,更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在大建快上之后,保障房质量保障始终受到关注。

 

  这并非杞人忧天。近期,从北京某保障房小区楼体底部开裂,到湖南郴州经适房项目楼板掉落、墙体漏水,再到武汉这个“伤痕累累”的保障房小区,保障房质量问题屡有曝出。虽然,“楼脆脆”、“楼歪歪”甚至“楼倒倒”只是极少数,但对于这些保障房的住户而言,就是100%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勘址、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涉及上下游数十个产业。任何一个纰漏,都可能导致质量问题。也正是因此,中央和地方三令五申强调加强保障房质量监管,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

 

  但现在看来,对于责任的具体认定,还需进一步细化厘清。以此次武汉保障房的质量问题为例,那么多监管验收程序,居然一路绿灯,让一个问题工程活生生地过了关,而多个政府相关部门都宣称对此不负责任,且看上去程序并无大问题。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我们倒要问问:当真做到了每个环节、每个程序都按正常标准验收,还是仅仅“纸上验收”敷衍塞责?如果确如这些部门所言不存在什么失责、渎职行为,那就意味着现行监管制度本身一定存在亟须填补的漏洞。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的项目验收,大多是备案制和抽查制,真正对房屋质量进行把关的,原则上只有监理公司。这倒给出了一个答案:本应是层层把守的质量关口,成了“一夫当关”,并且这个“夫”还是开发商请来的,这等于让开发商自己监督自己。如果开发商、施工方和监理方这些责任主体能够自觉一点、负责一点,住房质量就会好一些。但保障房利润低,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量,开发商和施工单位更容易有降低标准乃至偷工减料的冲动,“瘦身钢筋豆渣砖”,早已说明这一问题。

 

  看来,要加强保障房质量监管,需要切实让现行的监督制度形成有效的制约关系,更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不能仅把这一重要关口托付给开发商的“道德血液”。要看到,保障房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它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民众居住安全受威胁,政府公信力更会受损。这背后,有经济账,更有政治账。

 

------分隔线----------------------------
  • 上一篇:楼市调控就是要强化民生意识
  • 下一篇:坚持楼市调控是实业回归前提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销售放缓 5月份32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降4.93%   23-06-15
·“五一”广东住宅销售:广深莞等严峻 惠州云浮等良好   23-05-16
·3月广东主要城市住宅销售向好 广佛成交超百万平   23-05-04
·前2月28家上市房企成功发债 加权平均成本3.27%   23-03-31
·2月市场回暖 40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平均同比增15%   23-03-16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