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楼市降价背后的连锁效应-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警惕楼市降价背后的连锁效应

人民网-房产频道  2011年11月11日

 

从拿地到交房,有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其中又掺杂着开发商、政府、银行、购房者等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房地产市场的 “降价潮”,其背后可能滋生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19.8%。同时,银行还有大量抵押贷款,抵押品则以房产、土地为主。


  而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0》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共有12.94万宗,抵押面积25.82万公顷, 抵押贷款3.53万亿元,抵押面积和抵押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和36.3%。全年抵押土地面积净增3.74万公顷,同比减少26.9%;抵押贷款净增 9206亿元,同比增长18.8%。


  这些贷款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来偿还。当行情看涨、土地出手顺利时,政府可以通过丰厚的土地出让收入来归还银行贷款,一旦房价大幅下行,土地价值必定下降,薄薄的抵押合同书力量毕竟有限,银行、财政所承担的风险显而易见。目前,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处于艰难的市况下,开发商拿地亦趋谨慎,房价下行的趋势已传导至土地市场。对不少地方政府来讲,没有这笔卖地款,如何偿还银行贷款是个难题,同时,没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又如何征地、拆迁、赔偿、获取新的开发用地?新的储备用地的减少会不会带来未来可供地的减少?进而影响未来房屋的供应量的减少?房地产行业目前还是政府“来钱”的重要项目。房价下行,土地出让金必定减少,而附着在房地产上的费税也都会随之减少,地方政府应如何平衡预算内的资金压力?一些正在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会不会半途而废?而房价下行的每个阶段所对GDP、就业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亟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正是基于房价下行的判断。中国银行业协会在10月26号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称,有67.2%的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集中凸显”也受到近六成银行家的关注。 在对待房地 产开发贷款的态度上,有66.2%的银行家倾向压缩规模,其中有37.6%的银行家选择“严格控制规模”,显而易见,今年银行家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相比于去年会更加谨慎。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而最近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多数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进一步恶化,存货继续积压。在销售增长乏力甚至下滑的情况下 ,房企的资金链压力渐增。缺钱的房企加上“更加谨慎”的银行,一些开发企业肯定会采取降价等各种措施“回收”现金。对大房企来讲,由于其在一线、二线、三线皆有布局、规模大、企业管理水平较高、风险意识强、前期利润丰厚等,日子会好过点。但是对于中小房企来讲,如何 “过冬”,则是个难题,房地产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整合就要热闹起来了,市场主体的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会不会在某些城市形成垄断型市场?恐怕有关部门需要提早打算了。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从拿地到交房,有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其中又掺杂着开发商、政府、银行、购房者等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房地产市场的降价潮,其背后可能滋生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
/zdh/images/defaultpic.gif
警惕楼市降价背后的连锁效应-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警惕楼市降价背后的连锁效应

2011-11-11 | 人民网-房产频道

我要分享 ▼

 

从拿地到交房,有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其中又掺杂着开发商、政府、银行、购房者等众多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房地产市场的 “降价潮”,其背后可能滋生的连锁效应不容忽视。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19.8%。同时,银行还有大量抵押贷款,抵押品则以房产、土地为主。


  而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0》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共有12.94万宗,抵押面积25.82万公顷, 抵押贷款3.53万亿元,抵押面积和抵押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和36.3%。全年抵押土地面积净增3.74万公顷,同比减少26.9%;抵押贷款净增 9206亿元,同比增长18.8%。


  这些贷款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来偿还。当行情看涨、土地出手顺利时,政府可以通过丰厚的土地出让收入来归还银行贷款,一旦房价大幅下行,土地价值必定下降,薄薄的抵押合同书力量毕竟有限,银行、财政所承担的风险显而易见。目前,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处于艰难的市况下,开发商拿地亦趋谨慎,房价下行的趋势已传导至土地市场。对不少地方政府来讲,没有这笔卖地款,如何偿还银行贷款是个难题,同时,没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又如何征地、拆迁、赔偿、获取新的开发用地?新的储备用地的减少会不会带来未来可供地的减少?进而影响未来房屋的供应量的减少?房地产行业目前还是政府“来钱”的重要项目。房价下行,土地出让金必定减少,而附着在房地产上的费税也都会随之减少,地方政府应如何平衡预算内的资金压力?一些正在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会不会半途而废?而房价下行的每个阶段所对GDP、就业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亟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正是基于房价下行的判断。中国银行业协会在10月26号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称,有67.2%的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集中凸显”也受到近六成银行家的关注。 在对待房地 产开发贷款的态度上,有66.2%的银行家倾向压缩规模,其中有37.6%的银行家选择“严格控制规模”,显而易见,今年银行家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相比于去年会更加谨慎。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而最近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多数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进一步恶化,存货继续积压。在销售增长乏力甚至下滑的情况下 ,房企的资金链压力渐增。缺钱的房企加上“更加谨慎”的银行,一些开发企业肯定会采取降价等各种措施“回收”现金。对大房企来讲,由于其在一线、二线、三线皆有布局、规模大、企业管理水平较高、风险意识强、前期利润丰厚等,日子会好过点。但是对于中小房企来讲,如何 “过冬”,则是个难题,房地产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整合就要热闹起来了,市场主体的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会不会在某些城市形成垄断型市场?恐怕有关部门需要提早打算了。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分隔线----------------------------
  • 上一篇:限购政策或延至房产税出台
  • 下一篇: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首重产权明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9 月份广东房市持续承压 多地触及年内成交低点   24-11-20
·上半年超五成上市房企亏损 近七成销售额降超 40%   24-11-20
·8 月份广佛等 7 市成交环比降超 20% 5 市同比正增长    24-09-04
·7 月份广东多数城市成交环比回落 12 个楼盘成交超万平   24-09-04
·上半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同比降73%   24-07-19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