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房价不能依赖“限购令”-中地会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抑制房价不能依赖“限购令”

红网  2011年08月15日

 

  近期房价调控效果出现地区差异,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出现逆势上涨局面,国务院日前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纳入限购范围”。根据数据报告,50个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有26个城市成交量上升,没有一个城市房价下跌,特色题材炒作下的“诱涨”、限购需求挤出的“助涨”、较低价格基数上的“追涨”等成为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8月14日《新京报》)

 

  目前这种状况主要是楼市限购令的“后遗症”。由于一线城市的限购,大量的投机需求被挤压出来,投机资金则如水般由高向低流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是房价更低的县镇级别的地区,相应地也将这些地方的房价抬高。如今,二三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引发公众的担忧和疑虑,担心楼市调控再次变成“空调”,致使居民购房的成本持续增加。

 

  从放出的风声来看,如果市场没有出现大的变化,那么将部分二三线城市纳入限购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地方政府对实施“限购令”的兴趣并不大,甚至因为关系到土地财政得失,普遍存在着抵触心理,这从限购范围迟迟未能扩大即可看出端倪。由于今年的经济已经步入下半场,在通货膨胀压顶、经济结构调整迟缓、外围经济复苏不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后继政策势必愈发趋于谨慎,而且很有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导致部分政策出现反复,楼市调控政策即是其中之一。

 

  毋庸讳言,“限购令”是把双刃剑,虽然能迅速发挥效力,通过压抑住投机需求,来达到限制价格上涨的目的。但是,也要看到,各地所推出的楼市“限购令”,不仅版本各不相同,往往还附加了许多条件,诸如户籍、个税缴纳年限、居住期限等等。这些地方的“限购令”在压抑住投机时,也因附加条件严苛,抬高了购房门槛,致使部分自住需求者被“误杀”。而在保障房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买不起房的消费者只得涌向租赁市场,导致租房市场短期内过热,变相推高了房租。

 

  更为重要的是,“限购令”加深了户籍鸿沟,使本已逐步淡化的户籍观念再次抬头,部分地方更是借机限制外地人进城,大肆宣扬“排外”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与时代发展所相悖的做法,居然因楼市调控形势所迫,在“限购令”的合法名义下借尸还魂,实在令人感慨万分。

 

  要想达到楼市调控效果,又能减少“误杀”几率,就得对当下的“限购令”加以调整,同时辅助于房产税,方能如愿所偿。否则,仅仅依赖于“限购令”,只能短期压抑房价,一旦“限购令”取消或放松,就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未来的“限购令”应当抛弃户籍限制,改为居住地管理;不能单纯考核个税,应改为家庭综合纳税。同时,基于提高炒房者持有成本的房产税,必须尽快出台,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以加大投机者的炒房成本,不敢长期囤积,从而改变房价上涨的预期。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近期房价调控效果出现地区差异,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出现逆势上涨局面,国务院日前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纳入限购范围。根据数据报告,50个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有26个城市成交量上升,没有一个城市房价下跌,特色题材炒作下的诱涨、限购需求挤出的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抑制房价不能依赖“限购令”-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抑制房价不能依赖“限购令”

2011-08-15 | 红网

我要分享 ▼

 

  近期房价调控效果出现地区差异,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出现逆势上涨局面,国务院日前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纳入限购范围”。根据数据报告,50个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有26个城市成交量上升,没有一个城市房价下跌,特色题材炒作下的“诱涨”、限购需求挤出的“助涨”、较低价格基数上的“追涨”等成为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8月14日《新京报》)

 

  目前这种状况主要是楼市限购令的“后遗症”。由于一线城市的限购,大量的投机需求被挤压出来,投机资金则如水般由高向低流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是房价更低的县镇级别的地区,相应地也将这些地方的房价抬高。如今,二三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引发公众的担忧和疑虑,担心楼市调控再次变成“空调”,致使居民购房的成本持续增加。

 

  从放出的风声来看,如果市场没有出现大的变化,那么将部分二三线城市纳入限购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地方政府对实施“限购令”的兴趣并不大,甚至因为关系到土地财政得失,普遍存在着抵触心理,这从限购范围迟迟未能扩大即可看出端倪。由于今年的经济已经步入下半场,在通货膨胀压顶、经济结构调整迟缓、外围经济复苏不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后继政策势必愈发趋于谨慎,而且很有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导致部分政策出现反复,楼市调控政策即是其中之一。

 

  毋庸讳言,“限购令”是把双刃剑,虽然能迅速发挥效力,通过压抑住投机需求,来达到限制价格上涨的目的。但是,也要看到,各地所推出的楼市“限购令”,不仅版本各不相同,往往还附加了许多条件,诸如户籍、个税缴纳年限、居住期限等等。这些地方的“限购令”在压抑住投机时,也因附加条件严苛,抬高了购房门槛,致使部分自住需求者被“误杀”。而在保障房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买不起房的消费者只得涌向租赁市场,导致租房市场短期内过热,变相推高了房租。

 

  更为重要的是,“限购令”加深了户籍鸿沟,使本已逐步淡化的户籍观念再次抬头,部分地方更是借机限制外地人进城,大肆宣扬“排外”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与时代发展所相悖的做法,居然因楼市调控形势所迫,在“限购令”的合法名义下借尸还魂,实在令人感慨万分。

 

  要想达到楼市调控效果,又能减少“误杀”几率,就得对当下的“限购令”加以调整,同时辅助于房产税,方能如愿所偿。否则,仅仅依赖于“限购令”,只能短期压抑房价,一旦“限购令”取消或放松,就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未来的“限购令”应当抛弃户籍限制,改为居住地管理;不能单纯考核个税,应改为家庭综合纳税。同时,基于提高炒房者持有成本的房产税,必须尽快出台,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以加大投机者的炒房成本,不敢长期囤积,从而改变房价上涨的预期。

------分隔线----------------------------
  • 上一篇:保障房政策需要适当调整了
  • 下一篇:中国房产泡沫的"打鼹鼠"游戏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销售放缓 5月份32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降4.93%   23-06-15
·“五一”广东住宅销售:广深莞等严峻 惠州云浮等良好   23-05-16
·3月广东主要城市住宅销售向好 广佛成交超百万平   23-05-04
·前2月28家上市房企成功发债 加权平均成本3.27%   23-03-31
·2月市场回暖 40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平均同比增15%   23-03-16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