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事关楼市调控成败-中地会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保障房建设事关楼市调控成败

中国证券报  2011年08月03日

 

  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这是继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中央高层又一次聚焦保障房建设。

 

  有媒体称2011年为中国保障房“建设元年”,此话并不为过。从1998年我国启动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从来没有哪一年保障房建设受到如此程度的重视,加快保障房建设已成共识。落实好千万套保障房事关本轮楼市调控的成败。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启动了多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其中,除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刺激住房消费的政策外,其他年份的政策主要是稳定房价、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政策工具包括土地、税收、金融、行政等。这些调控举措,在防止房地产投资过热、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一些涨幅过快的城市房价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毋庸讳言,这几轮房地产市场调控都不够彻底,效果不能持续,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城市调控后不久房价又出现反弹,陷入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越调越涨”的怪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原因有多方面,比如一些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对中央调控执行不力等,但保障房建设投入少、供给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保障房供给偏少、有效覆盖范围偏窄,将直接导致两大后果:一是住房市场供给渠道单一,购买住房“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二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被推向商品房市场,市场需求进一步放大。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只“压”(调控)少“保”(保障房),市场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供需矛盾并未出现实质性缓和,楼市调控稍稍松绑或退出,房价必然会出现反弹,普通百姓难以从中真正受益。

 

  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想取得显著效果,彻底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关键还在于增加保障房供给,改变楼市单一供给结构,有效分流商品房市场刚性需求,并对商品房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快保障房建设,2011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抓住了问题的“命脉”。

 

  首先,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能改变商品房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后,保障房将基本占据住房市场“半壁江山”。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1000万套保障房,按照每套60平方米计算,大概是6亿平方米。

 

  其次,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能惠及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及社会“夹心层”。2010年,保障房在原有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基础上,又增加了公租房。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房的生力军,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会上“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拓展保障房覆盖范围。

 

  最后,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能为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保驾护航”。每逢楼市调控,市场上便会响起“调控可能误伤经济”的论调,今年也不例外。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这些论调或更加响亮。影响不能说没有,风险也可能存在。但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建设,能有效化解这些问题。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是本轮调控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央切实保障民生的大手笔,彰显的是信心和决心。各地应充分认识1000万套保障房在本轮楼市调控中的地位,在保民生、保增长中的方位,切实落实好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任务。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这是继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中央高层又一次聚焦保障房建设。 有媒体称2011年为中国保障房建设元年,此话并不为过。从1998年我国启动房地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保障房建设事关楼市调控成败-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保障房建设事关楼市调控成败

2011-08-03 | 中国证券报

我要分享 ▼

 

  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这是继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中央高层又一次聚焦保障房建设。

 

  有媒体称2011年为中国保障房“建设元年”,此话并不为过。从1998年我国启动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从来没有哪一年保障房建设受到如此程度的重视,加快保障房建设已成共识。落实好千万套保障房事关本轮楼市调控的成败。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启动了多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其中,除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刺激住房消费的政策外,其他年份的政策主要是稳定房价、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政策工具包括土地、税收、金融、行政等。这些调控举措,在防止房地产投资过热、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一些涨幅过快的城市房价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毋庸讳言,这几轮房地产市场调控都不够彻底,效果不能持续,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城市调控后不久房价又出现反弹,陷入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越调越涨”的怪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原因有多方面,比如一些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对中央调控执行不力等,但保障房建设投入少、供给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保障房供给偏少、有效覆盖范围偏窄,将直接导致两大后果:一是住房市场供给渠道单一,购买住房“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二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被推向商品房市场,市场需求进一步放大。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只“压”(调控)少“保”(保障房),市场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供需矛盾并未出现实质性缓和,楼市调控稍稍松绑或退出,房价必然会出现反弹,普通百姓难以从中真正受益。

 

  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想取得显著效果,彻底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关键还在于增加保障房供给,改变楼市单一供给结构,有效分流商品房市场刚性需求,并对商品房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快保障房建设,2011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抓住了问题的“命脉”。

 

  首先,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能改变商品房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后,保障房将基本占据住房市场“半壁江山”。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1000万套保障房,按照每套60平方米计算,大概是6亿平方米。

 

  其次,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能惠及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及社会“夹心层”。2010年,保障房在原有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基础上,又增加了公租房。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房的生力军,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会上“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拓展保障房覆盖范围。

 

  最后,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能为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保驾护航”。每逢楼市调控,市场上便会响起“调控可能误伤经济”的论调,今年也不例外。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这些论调或更加响亮。影响不能说没有,风险也可能存在。但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建设,能有效化解这些问题。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是本轮调控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央切实保障民生的大手笔,彰显的是信心和决心。各地应充分认识1000万套保障房在本轮楼市调控中的地位,在保民生、保增长中的方位,切实落实好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任务。

------分隔线----------------------------
  • 上一篇:二三线城市保障房建设喜忧参半
  • 下一篇:楼市调控维稳是主基调 房价暴跌不可能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销售放缓 5月份32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降4.93%   23-06-15
·“五一”广东住宅销售:广深莞等严峻 惠州云浮等良好   23-05-16
·3月广东主要城市住宅销售向好 广佛成交超百万平   23-05-04
·前2月28家上市房企成功发债 加权平均成本3.27%   23-03-31
·2月市场回暖 40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平均同比增15%   23-03-16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