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上对保障房开工率大幅提升的质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作出了解释,多少让关心保障房的人们吃了颗定心丸。现在是开工的黄金期,各地都在抓紧项目开工,照此进度,11月底前1000万套保障房全部开工大有希望。
回顾过去几年保障房的发展,尽管人们总是担心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无法完成,但到年底,大多数地方都能按时甚至超额完成开工指标。当保障房建设上升到政治任务、与政绩考核和问责相关联的时候,进度从来都不是问题。
在长期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为了完成保障房建设的进度指标,许多地方、许多项目都是在审批手续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匆匆开工,边建设边补办手续的。这样,在土地供应、规划设计等方面就存在一定隐患。定义“开工”的标准往往也很低,铲点土、奠个基就能算作开工了。
因此,冷静下来看,保障房开工进度快速提升,并不值得过分欣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绝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政绩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如果保障房建设一味追求速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很容易像最近频频出事的某些工程,建成后问题不断,甚至发生事故、酿成悲剧。
速度之外,各级政府更应该考虑如何把这项民生工程建设好,让老百姓放心、满意。对照这个要求,显然还有大多差距。
首先是质量,保障房质量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快马加鞭,很容易留下质量隐患。这两年,“墙脆脆”等保障房质量出问题的新闻不断,已经不断敲响警钟。质量是保障房建设的硬杠杠,绝不能突破。在加强全过程监管、实施终身责任制的同时,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检查、督查,一定要避免流于形式。
然后是分配。分配公平是保障房的生命线,如果不能把保障房分给最需要的人,保障房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反而是一种浪费。但今年以来,保障房分配不公的事件屡屡出现,而且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在制度上坚持阳光操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立法,同时让保障房分配过程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还有管理。保障房越建越多,很快就要大量入住,将来怎么管理,怎么服务,怎么保障持续运行,怎样才能让保障房不变成贫民窟,建立什么样的退出机制?很多问题,不少地方还缺乏一套完整的解决办法,也缺乏应对问题的经验。
保障房建设的成绩单,速度和进度可能是最直接的指标,但决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数字之外,质量、分配和管理这些镶嵌于保障房内里的更深层的要素,才是保障房建设成败的关键,半点松懈不得、马虎不得。 |
别让保障房开工速度掩盖了隐患
2011-07-27 | 人民日报
- 上一篇:二三线城市控房价关键在于增加供给
- 下一篇:大量土地闲置,“合法”还是“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