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空中国楼市论”不足信-中地会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专家:“看空中国楼市论”不足信

中国证券报  2011年06月27日

 

  近期,诸多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集体唱空中国楼市,影响范围很大。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将信将疑。我的看法是,可以听听,但不足为信。

 

  日前,标准普尔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由之前的“稳定”调整为“负面”,并预测未来6-12个月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与此同时,另一大评级机构穆迪也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大摩也预计,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均价将进一步下降。

 

  近些年来,市面上不乏类似声音,尤其以前大摩经济学家谢国忠为代表,中国楼市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是他唱空中国楼市的十年,近期又提出至2012年中国房价将下跌五成。然而,众所周知,其以往的悲观预期并未成为现实。

 

  标普、穆迪这些国际大牌评级机构,具有全球性的广泛影响力,他们素喜对世界经济领域的很多事情做“权威”定性,小到某个公司前景,大到国家信用。这次拿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刀”,却有些夸大其词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房地产业的复杂内涵,国内机构尚且难参透,“外人”岂能看清楚?

 

  不妨进行针对性分析。标普看空中国楼市的论据主要有二:一是调控政策非常严厉,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二是商品房销售大幅下滑,开发商资金链持续紧缩,高杠杆率的房企资金链可能断裂。

 

  这两点貌似正确,但却有夸大之嫌。关于政策,当前确实依然严厉,但却已步入平稳期,不会放松,暂时也难加码。比如,限购城市并没有大幅“扩容”。实际上,决策层正在密切观察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和房地产市场变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地产政策,效果释放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资金链。今年以来,很多房企的资金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总体形势好于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今年1-5月全国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幅约为18%,且已呈筑底之势;而2008年这一增幅回落至5%。试想,2008年情况更糟糕的时候,都未出现大量房企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能奢望今年下半年会涌现出来吗?实际上以国企主导的商业银行体系,不会让房企大批倒台,否则形成的坏账将难以估量。以类别而论,央企、地方国企肯定没事,上市公司倒掉的可能性极小,惟一可能的是少数民营中小企业,即便如此,其也不是破产,而是转让项目或企业股权而已。事实上,万科、保利等部分大企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远好于去年同期。

 

  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有“唱空做多”之嫌。这些机构的背后,常常隐有国际资本的特殊利益诉求。一方面他们在唱空中国楼市,另一方面外资又在快速流入中国楼市。证据有三:一是从2001年到2010年,房地产业来华直接投资占外资总量的10%以上,2006年以后占比逐步提高,2010年达到23%。二是今年1-5月,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增幅为18%,其中利用外资量却大增57%。三是今年部分上市公司狂发约700亿美元外债,证明愿意借钱给中国房企的国际机构有很多。

 

  去年二次汇改以来,至今正好一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4%。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存款利息远高于美国、中国经济走势还算平稳、楼市调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国际机构凭什么大肆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楼市调整是必须的,但实在没必要盲目看空。切莫被误导。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近期,诸多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集体唱空中国楼市,影响范围很大。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将信将疑。我的看法是,可以听听,但不足为信。 日前,标准普尔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由之前的稳定调整为负面,并预测未来6-12个月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与此同时,另一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专家:“看空中国楼市论”不足信-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首页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专家:“看空中国楼市论”不足信

2011-06-27 | 中国证券报

我要分享 ▼

 

  近期,诸多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集体唱空中国楼市,影响范围很大。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将信将疑。我的看法是,可以听听,但不足为信。

 

  日前,标准普尔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由之前的“稳定”调整为“负面”,并预测未来6-12个月房价将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与此同时,另一大评级机构穆迪也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大摩也预计,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均价将进一步下降。

 

  近些年来,市面上不乏类似声音,尤其以前大摩经济学家谢国忠为代表,中国楼市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是他唱空中国楼市的十年,近期又提出至2012年中国房价将下跌五成。然而,众所周知,其以往的悲观预期并未成为现实。

 

  标普、穆迪这些国际大牌评级机构,具有全球性的广泛影响力,他们素喜对世界经济领域的很多事情做“权威”定性,小到某个公司前景,大到国家信用。这次拿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刀”,却有些夸大其词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房地产业的复杂内涵,国内机构尚且难参透,“外人”岂能看清楚?

 

  不妨进行针对性分析。标普看空中国楼市的论据主要有二:一是调控政策非常严厉,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二是商品房销售大幅下滑,开发商资金链持续紧缩,高杠杆率的房企资金链可能断裂。

 

  这两点貌似正确,但却有夸大之嫌。关于政策,当前确实依然严厉,但却已步入平稳期,不会放松,暂时也难加码。比如,限购城市并没有大幅“扩容”。实际上,决策层正在密切观察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和房地产市场变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地产政策,效果释放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资金链。今年以来,很多房企的资金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总体形势好于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今年1-5月全国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幅约为18%,且已呈筑底之势;而2008年这一增幅回落至5%。试想,2008年情况更糟糕的时候,都未出现大量房企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能奢望今年下半年会涌现出来吗?实际上以国企主导的商业银行体系,不会让房企大批倒台,否则形成的坏账将难以估量。以类别而论,央企、地方国企肯定没事,上市公司倒掉的可能性极小,惟一可能的是少数民营中小企业,即便如此,其也不是破产,而是转让项目或企业股权而已。事实上,万科、保利等部分大企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远好于去年同期。

 

  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有“唱空做多”之嫌。这些机构的背后,常常隐有国际资本的特殊利益诉求。一方面他们在唱空中国楼市,另一方面外资又在快速流入中国楼市。证据有三:一是从2001年到2010年,房地产业来华直接投资占外资总量的10%以上,2006年以后占比逐步提高,2010年达到23%。二是今年1-5月,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增幅为18%,其中利用外资量却大增57%。三是今年部分上市公司狂发约700亿美元外债,证明愿意借钱给中国房企的国际机构有很多。

 

  去年二次汇改以来,至今正好一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4%。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存款利息远高于美国、中国经济走势还算平稳、楼市调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国际机构凭什么大肆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楼市调整是必须的,但实在没必要盲目看空。切莫被误导。

------分隔线----------------------------
  • 上一篇:对暴力强拆说“不”
  • 下一篇:时评:开发商囤地是把令箭当鸡毛
  • 收藏
  • 挑错
  • 推荐
  • 打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销售放缓 5月份32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同比降4.93%   23-06-15
·“五一”广东住宅销售:广深莞等严峻 惠州云浮等良好   23-05-16
·3月广东主要城市住宅销售向好 广佛成交超百万平   23-05-04
·前2月28家上市房企成功发债 加权平均成本3.27%   23-03-31
·2月市场回暖 40家上市房企销售额平均同比增15%   23-03-16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2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