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靓储备地步行15分钟到地铁口
根据《土地储备规划(征求意见稿)》,广州将效仿新加坡、香港等地经验,注重在代表城市发展方向的新功能区以及适合建设新市镇的区域,依托公共交通,适当储备保障房用地,并按照新市镇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吸引新增人口定居,引导旧城人口疏散,解决市区住房供给不足、人口拥挤的问题。
据了解,广州保障房用地选址布局遵循梯度原则。在结合公共交通设施方面,一级优化要求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1公里内(步行15分钟);二级达标要求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3公里内(接驳巴士行驶10分钟),确保保障人群能够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设施。
在社区混合布局原则方面,一级优化要求为保障房用地占社区居住用地比例不高于1/3、保障房人口占社区人口比例不高于1/2;二级达标要求为保障房用地占社区居住用地比例不高于1/2。各类住房混合布局,避免出现居住空间分异的情况。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昨日透露,经过筛选,满足最优要求的保障房储备地块有53宗,满足次优要求的地块有27宗,占所有储备用地总量的97.5%。
保障房用地协同开发避免配套滞后
以前位于新城区的保障房项目大多先期开发,容易造成公共配套滞后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广州在保障房用地选址标准中还特别提出了“协同实施原则”,保障房用地应与其他经营性居住用地储备相结合,同期实施。如保障房地块可与城投集团、水投集团的土地储备结合起来,与地铁站点、道路设施打包成片,形成合力同期开发和配套,开发一片,成熟一片,避免出现设施配套滞后的现象。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昨日还介绍了广州下一步保障房建设的最新思路。他透露,目前,广州已成立安厦投资公司,作为保障房投融资平台,实现保障房建设和管理政企分离。
李俊夫还表示,广州将在市政府和市住房保障办之间增加一个咨询委员会机构,让专家和市民代表参与到重大的保障房政策制定中来。
他表示,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将跟民政部门成立住房保障调查中心,严把保障房的准入关。“物业管理完全推向市场物管不妥,政府将考虑要成立适当补贴或救济性质的事务中心作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李俊夫表示,政府将通过适当补贴成立带有救济性质的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形成日常管理。
|
广州拟出台保障房土地规划19万套保障房扎堆(2)
2011-12-21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