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事件:碧桂园撤销评级-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行业大事件:碧桂园撤销评级

公众号苗头  2022年11月12日
  11月8日,碧桂园经与国际评级巨头标普友好协商,决定撤销评级。
 
  虽然迄今为止,已有约70家房企主动撤销境外机构评级,但是当“宇宙第一房企”官宣这一动作时,市场仍倍感震惊。
 
  有业内人士评价:
 
  这是一个“breaking news”!
 
  今年6月,另一家国际评级巨头穆迪曾向碧桂园授予“Ba1”的企业家族评级(CFR),并撤销其“Baa3”的发行人评级。同时,穆迪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从“审查中”调整为“负面”。
 
  在穆迪的信用等级标准中,“Ba”代表具有投机性质的因素,反映不能保证将来的良好状况,一旦经济情况发生变化,还本付息能力将削弱。因此,业内也将“Ba”戏称为“垃圾级”。碧桂园评级从“Baa3”掉至“Ba1”,意味着正式掉入“垃圾级”。
 
  9月,标普将碧桂园的主体信用评级由“BB+”调整至“BB”;10月,惠誉将碧桂园的长期外币和本地货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s)、高级无担保评级和未偿债券评级“BB+”调至“BB-”,评级列入负面。
 
  时至今日,境外评级机构对民营房企的评级越来越多地体现为行业整体悲观的情绪,正如诸多受访人士所坦言,这样的评级结果“难以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
 
  撤销评级,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个市场并不存在“一枝独秀”,即使有,也几乎与民营房企无关。
 
  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纵然传出各方力量积极加持;没有谁能够力挽狂澜,即便最聪明的脑袋勤力操盘。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坦然面对。奋力自救,或许是硕果仅存者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市场,央国企也并非铁板一块。苗头获悉,一家总部在深圳的大型央企,已加入到寻求郑州保交楼专项借款纾困的队列。
 
  混合所有制企业金地遭遇“股债双杀”、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退休”引发资本市场强震、旭辉官宣债券违约、绿地宣布寻求对9只美元债展期……这个寒冷的冬天正在以超出预期的加速度发起一次次猛攻。
 
  万科站了出来,却也只能选择夺路狂奔。
 
  据媒体消息,万科近期开了内部会议,董事长郁亮和各大区负责人参加,主题只有一个:
 
  年终最后两个月要回款。
 
  郁亮亲自督战,两个要点:一是全国项目降价;二是全国项目要与新房渠道深度合作。
 
  不知道万科这一次“全国降价”的战役为何姗姗来迟,但它此举标志着残酷的楼市大促即将席卷全国,全线打响。
 
  曾经,我们经常嘲笑港资开发商保守、死板、不思进取。我们一度以为我们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早已“赶英超美”,领先全球。
 
  我们一度以为,我们的房地产战车所向披靡,可以把一个个碧桂园、绿地和万达广场复制到全世界。
 
  梦醒时分,我们听到的唯一好消息却是——外资正在大举抄底中国房地产。
 
  那些曾经让我们欣喜若狂的,可能会把我们推向历史的深渊;那些我们曾经极力排斥的,也许是我们未来最大的福报。
 
  希望“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的教训,我们能够永远铭记。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11月8日,碧桂园经与国际评级巨头标普友好协商,决定撤销评级。 虽然迄今为止,已有约70家房企主动撤销境外机构评级,但是当宇宙第一房企官宣这一动作时,市场仍倍感震惊。 有业内人士评价: 这是一个breaking news! 今年6月,另一家国际评级巨头穆迪曾向碧
/zdh/images/defaultpic.gif
行业大事件:碧桂园撤销评级-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行业大事件:碧桂园撤销评级

2022-11-12 | 公众号苗头

我要分享 ▼

  11月8日,碧桂园经与国际评级巨头标普友好协商,决定撤销评级。
 
  虽然迄今为止,已有约70家房企主动撤销境外机构评级,但是当“宇宙第一房企”官宣这一动作时,市场仍倍感震惊。
 
  有业内人士评价:
 
  这是一个“breaking news”!
 
  今年6月,另一家国际评级巨头穆迪曾向碧桂园授予“Ba1”的企业家族评级(CFR),并撤销其“Baa3”的发行人评级。同时,穆迪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从“审查中”调整为“负面”。
 
  在穆迪的信用等级标准中,“Ba”代表具有投机性质的因素,反映不能保证将来的良好状况,一旦经济情况发生变化,还本付息能力将削弱。因此,业内也将“Ba”戏称为“垃圾级”。碧桂园评级从“Baa3”掉至“Ba1”,意味着正式掉入“垃圾级”。
 
  9月,标普将碧桂园的主体信用评级由“BB+”调整至“BB”;10月,惠誉将碧桂园的长期外币和本地货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s)、高级无担保评级和未偿债券评级“BB+”调至“BB-”,评级列入负面。
 
  时至今日,境外评级机构对民营房企的评级越来越多地体现为行业整体悲观的情绪,正如诸多受访人士所坦言,这样的评级结果“难以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
 
  撤销评级,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个市场并不存在“一枝独秀”,即使有,也几乎与民营房企无关。
 
  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纵然传出各方力量积极加持;没有谁能够力挽狂澜,即便最聪明的脑袋勤力操盘。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坦然面对。奋力自救,或许是硕果仅存者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市场,央国企也并非铁板一块。苗头获悉,一家总部在深圳的大型央企,已加入到寻求郑州保交楼专项借款纾困的队列。
 
  混合所有制企业金地遭遇“股债双杀”、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退休”引发资本市场强震、旭辉官宣债券违约、绿地宣布寻求对9只美元债展期……这个寒冷的冬天正在以超出预期的加速度发起一次次猛攻。
 
  万科站了出来,却也只能选择夺路狂奔。
 
  据媒体消息,万科近期开了内部会议,董事长郁亮和各大区负责人参加,主题只有一个:
 
  年终最后两个月要回款。
 
  郁亮亲自督战,两个要点:一是全国项目降价;二是全国项目要与新房渠道深度合作。
 
  不知道万科这一次“全国降价”的战役为何姗姗来迟,但它此举标志着残酷的楼市大促即将席卷全国,全线打响。
 
  曾经,我们经常嘲笑港资开发商保守、死板、不思进取。我们一度以为我们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早已“赶英超美”,领先全球。
 
  我们一度以为,我们的房地产战车所向披靡,可以把一个个碧桂园、绿地和万达广场复制到全世界。
 
  梦醒时分,我们听到的唯一好消息却是——外资正在大举抄底中国房地产。
 
  那些曾经让我们欣喜若狂的,可能会把我们推向历史的深渊;那些我们曾经极力排斥的,也许是我们未来最大的福报。
 
  希望“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的教训,我们能够永远铭记。
------分隔线----------------------------
  • 上一篇:苏州第五批次集中供应10宗涉宅用地,起拍总价125.98亿元
  • 下一篇:如何扩内需稳市场 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如何说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