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类住宅”供应崛起 未来两年预计上市总量300万平-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上海“类住宅”供应崛起 未来两年预计上市总量300万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年01月04日

    受2016年上海“325”楼市新政对住宅限购影响,类住宅市场成交量提升明显,尤其是3月份以后持续在20万平方米、3500套去化水平线浮动。以1-7月数据为例,全市类住宅去化127.17万平方米,卖出22065套,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

 

    一名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类住宅成交面积将突破200万平米、成交量突破37000套,两个数据均会比2015年翻番。

 

     据统计,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季军被类住宅项目夺得,该项目为顾村板块的龙湖北城天街,全年成交2775套,合计12.65万平米。

 

     2016年类住宅作为“过渡性住宅产品”,销情突飞猛进,而住宅交易四季度下滑明显。2016年10月“沪六条”新政之后,办公产权的类住宅迎来火热局面。

 

    宅地供应减少

 

    在2013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即突破2020年用地指标的大背景下,上海市住宅供地(含保障房)2014-2015年来持续降低,2014年宅地计划供应较2011年下降42%。而2014年完成了计划供应的80%,实际供应量仅563公顷。一名房企投资部人士认为,这对于超过2500万常驻人口的上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011年2月1日上海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暂停售房。反映在土地市场便是土地供应计划逐年缩减。2011年上海成交的纯宅地可建面积达1385.84万平方米高峰后,在2012年下滑近4成至855.78万平方米。2016年1-7月纯宅地成交量仅为290.53万平方米。

 

    宅地供应减少也意味着成本增加。信达地产在2014年开始涉足上海市场,以23.6亿元买下3幅地,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彼时拿地均价8000多元/平方米。而该公司2016年在上海拿的地块楼板价已达3.7万元/平方米。

 

     住宅供应缩减,带动拿了商办项目的房企寻求产品规划转型,类住宅产品的开发热度空前。2013年上海商办土地成交出现最高峰,达到940.7万平方米。

 

     据预测,,2017-2018年类住宅上市总量可达到306万平方米。

 

    政策的意外影响

 

    类住宅的兴起还有政策因素影响。

 

    “7090”政策的实施间接带动类住宅与商品住宅总价差拉大。统计显示,2009年70平方米以下项目推出量越来越少,2014年以来70平方米住宅的套均总价已经持续高于酒店式公寓。2016年1-7月,两者价差达315万元,相当于一套刚需商品住宅的价格,同期类住宅套均总价,占小户型住宅总价的60%。

 

    此外,2016年楼市调控也令房企考虑在商办土地的投资有所加码,拿地排行前七位的房企一共拿了总建筑面积为115.12万平方米的商办用地,同比2015年相差无几。主流房企为宝龙、龙湖、绿地、旭辉、陆家嘴等。

 

     同年2月下旬,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对于商办类用地,自持要求较以往大为提高,同时,部分地块对办公出售的最小分隔面积也有限定,无形中大幅减少了此后类住宅上市量。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受2016年上海325楼市新政对住宅限购影响,类住宅市场成交量提升明显,尤其是3月份以后持续在20万平方米、3500套去化水平线浮动。以1-7月数据为例,全市类住宅去化127.17万平方米,卖出22065套,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 一名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类住宅成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上海“类住宅”供应崛起 未来两年预计上市总量300万平-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上海“类住宅”供应崛起 未来两年预计上市总量300万平

2017-01-04 |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分享 ▼

    受2016年上海“325”楼市新政对住宅限购影响,类住宅市场成交量提升明显,尤其是3月份以后持续在20万平方米、3500套去化水平线浮动。以1-7月数据为例,全市类住宅去化127.17万平方米,卖出22065套,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

 

    一名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类住宅成交面积将突破200万平米、成交量突破37000套,两个数据均会比2015年翻番。

 

     据统计,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季军被类住宅项目夺得,该项目为顾村板块的龙湖北城天街,全年成交2775套,合计12.65万平米。

 

     2016年类住宅作为“过渡性住宅产品”,销情突飞猛进,而住宅交易四季度下滑明显。2016年10月“沪六条”新政之后,办公产权的类住宅迎来火热局面。

 

    宅地供应减少

 

    在2013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即突破2020年用地指标的大背景下,上海市住宅供地(含保障房)2014-2015年来持续降低,2014年宅地计划供应较2011年下降42%。而2014年完成了计划供应的80%,实际供应量仅563公顷。一名房企投资部人士认为,这对于超过2500万常驻人口的上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011年2月1日上海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暂停售房。反映在土地市场便是土地供应计划逐年缩减。2011年上海成交的纯宅地可建面积达1385.84万平方米高峰后,在2012年下滑近4成至855.78万平方米。2016年1-7月纯宅地成交量仅为290.53万平方米。

 

    宅地供应减少也意味着成本增加。信达地产在2014年开始涉足上海市场,以23.6亿元买下3幅地,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彼时拿地均价8000多元/平方米。而该公司2016年在上海拿的地块楼板价已达3.7万元/平方米。

 

     住宅供应缩减,带动拿了商办项目的房企寻求产品规划转型,类住宅产品的开发热度空前。2013年上海商办土地成交出现最高峰,达到940.7万平方米。

 

     据预测,,2017-2018年类住宅上市总量可达到306万平方米。

 

    政策的意外影响

 

    类住宅的兴起还有政策因素影响。

 

    “7090”政策的实施间接带动类住宅与商品住宅总价差拉大。统计显示,2009年70平方米以下项目推出量越来越少,2014年以来70平方米住宅的套均总价已经持续高于酒店式公寓。2016年1-7月,两者价差达315万元,相当于一套刚需商品住宅的价格,同期类住宅套均总价,占小户型住宅总价的60%。

 

    此外,2016年楼市调控也令房企考虑在商办土地的投资有所加码,拿地排行前七位的房企一共拿了总建筑面积为115.12万平方米的商办用地,同比2015年相差无几。主流房企为宝龙、龙湖、绿地、旭辉、陆家嘴等。

 

     同年2月下旬,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对于商办类用地,自持要求较以往大为提高,同时,部分地块对办公出售的最小分隔面积也有限定,无形中大幅减少了此后类住宅上市量。

------分隔线----------------------------
  • 上一篇: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持严查高压态势
  • 下一篇:深圳去年卖地超千亿 万亿旧改开发商争抢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