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二代接班成功难难难: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中途缴械-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地产二代接班成功难难难: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中途缴械

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10月27日

    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一代人的辛苦打拼,经历了黄金时代。而如今,这一批地产老板大多已到了50岁左右,他们的接班人开始逐渐长大成年。

 

    地产业的接力才刚刚开始,这些地产二代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并选择扛起父辈的旗帜。但这一棒并不那么好接,哪怕地产二代们有着光鲜的学历、不错的个人能力,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公司现状时,也会力不从心。

 

    10月24日,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宣布辞职。他在离职邮件中提到:“因为要专注于处理个人事务,我将离开公司。这是经过我充分考虑所做的选择,也是和董事长充分沟通后做出的慎重决定。”

 

    中国地产二代从父辈手中接班却中途缴械的,远不止上述一个案例。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他们成功接班?

 

离开还是留下

 

    这一切对于新城控股而言显得非常意外,1987年出生的王晓松是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的长子。2009年6月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新城系旗下B股上市的新城地产。2015年12月4日,A股上市的新城控股吸收了新城地产,随后新城控股宣布聘王晓松任公司总经理,正式掌舵新城控股,成为了当时A股最年轻的总裁。

 

    但是不到一年时间,这位最年轻的总裁却宣布离职了。

 

    易居中国(企业)CEO丁祖昱曾评价王晓松,认为他异常聪明,对每一件事情的理解能力极强,一点就通;同时非常勤奋,对公司的各方面了如指掌,对各项数字如数家珍,相信他一定付出了大量时间去熟悉去了解这一切。“有的时候也觉得,一家上市房企总裁这个担子,对于一个85后来讲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在担任总裁的将近一年中,王晓松行事低调。今年10月,他曾以学长的身份回到南京大学,为新城控股的校园招聘站台,他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学生互动。继承了父亲的坚韧品质,王晓松给新城提出了千亿战略目标——到2020年,销售目标迈入千亿,公司市值实现千亿,商业地产进入第一梯队。

 

     满含壮志雄心的演讲刚过,这一离职宣言就显得分外突兀。对于年轻少帅的离职,外界多有猜疑,王晓松则表示是因为个人原因。

 

     2015年初,王晓松曾在新城控股内部大力推进其新城物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新橙社”APP来实现物业O2O。而如今,该业务并未在新城控股中被提起,可见少帅的创新在公司内部没能有所突破。

 

    离开还是留下,对于每一个地产二代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中骏置业的二公子黄涛选择了自己创业,而并非接班传统的房地产业务。2015年9月,黄涛选择创办联合办公品牌FUNWORK,他立志要颠覆传统、封闭、无趣、压抑的工作方式,打造全国大的创业、办公生态社群。他希望这个生态社群,集创业导师战略培训、优势基金公司资源、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等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服务于一体。而在此前,黄涛是中骏置业营销负责人。

 

    事实上,越来越多地产二代选择离开父辈开创的公司,转而选择去创业。比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虽然在万达担任董事,但是不分管任何实际业务,转而成为北京普思投资的董事长,热衷于各类投资。

 

接力棒困境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地产二代都选择了离开,但是扛起父辈旗帜,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毕竟,不同时代的企业家思路并不完全一致,而在一个传统企业突破创新也绝非易事。

 

    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之子许世坛,也曾一度掌舵世茂集团,其业务分为世茂房地产和世茂股份两大上市公司核心板块。

 

    最初,许世坛希望在公司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世茂内部文化却非常保守,许世坛的创新触动不少“老人”的利益,随之而来就是推进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以世茂在2015年推出的MiniMall为例,其希望通过社区商业的方式实现消费者的消费落地。和其他的各种Mall不同,Minimall的面积只有1万~2万平方米,对企业的资金占用量非常少。预计如果这样一种产品大面积开发,将有利于世茂集团以轻资产模式更大规模地占有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

 

    许世坛此前曾对外表示,计划2018年扩张至30个~40个MiniMall。然而截至目前,世茂集团落地的MiniMall还是个位数。

 

    随之而来的是世茂集团内部的困境,伴随着理念的不合,其发展速度也明显落后许多。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2013年世茂房地产销售额还在全国前10,名列第9。而2016年前三季度看,世茂房地产的销售额为510.5亿,排名全国第16。而排名第17位的房企旭辉集团在2013年排名仅为第36位,如今却大有超过其之势。

 

    同样出现困境的还有宝龙集团,其总裁许华芳是董事长许健康之子,可是最近几年公司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来自克而瑞数据显示,宝龙集团2014年销售额111亿,2015年销售额140.3亿,排名均在70名左右。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其销售额112.7亿,排名落到第92位。

 

    和其他闽系房企比,宝龙一直专注商业地产,但是其无论是名气还是项目,仍有不小提升空间。2014年几乎和宝龙一样规模的中骏置业则不断发力,已经将自己的业内排名提高到了第60位的水平。

 

    事实上,几年前和宝龙同样规模的企业如今都在不断扩张,面对行业的整合大势,如果规模不扩大必然将失去在业内的话语权。

 

    对于这些地产二代而言,成功接力其实非常困难。父辈的旗帜本身就会给他们压力,而如今地产行业的变革已经不同此前的粗放发展模式,如果没有足够积累很难实现生存。而公司内部,年轻的总裁并不能运筹帷幄,治理成本也进一步提高。

 

    何况地产一代如今尚在壮年,他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还在强势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此时的接力棒交接,从一开始成功的希望就不大。

 

    接班与否?如何接班?都是摆在地产二代们面前的问题,如今成功案例寥寥。反观国外,成熟家族企业有接班成功的,也有更多往往会聘用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来掌舵,面对亲情和理智的考验,中国企业传承与职业经理人的现状,都还有太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一代人的辛苦打拼,经历了黄金时代。而如今,这一批地产老板大多已到了50岁左右,他们的接班人开始逐渐长大成年。 地产业的接力才刚刚开始,这些地产二代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并选择扛起父辈的旗帜。但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地产二代接班成功难难难: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中途缴械-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地产二代接班成功难难难: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中途缴械

2016-10-27 |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分享 ▼

    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一代人的辛苦打拼,经历了黄金时代。而如今,这一批地产老板大多已到了50岁左右,他们的接班人开始逐渐长大成年。

 

    地产业的接力才刚刚开始,这些地产二代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并选择扛起父辈的旗帜。但这一棒并不那么好接,哪怕地产二代们有着光鲜的学历、不错的个人能力,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和复杂的公司现状时,也会力不从心。

 

    10月24日,新城控股总裁王晓松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宣布辞职。他在离职邮件中提到:“因为要专注于处理个人事务,我将离开公司。这是经过我充分考虑所做的选择,也是和董事长充分沟通后做出的慎重决定。”

 

    中国地产二代从父辈手中接班却中途缴械的,远不止上述一个案例。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他们成功接班?

 

离开还是留下

 

    这一切对于新城控股而言显得非常意外,1987年出生的王晓松是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的长子。2009年6月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新城系旗下B股上市的新城地产。2015年12月4日,A股上市的新城控股吸收了新城地产,随后新城控股宣布聘王晓松任公司总经理,正式掌舵新城控股,成为了当时A股最年轻的总裁。

 

    但是不到一年时间,这位最年轻的总裁却宣布离职了。

 

    易居中国(企业)CEO丁祖昱曾评价王晓松,认为他异常聪明,对每一件事情的理解能力极强,一点就通;同时非常勤奋,对公司的各方面了如指掌,对各项数字如数家珍,相信他一定付出了大量时间去熟悉去了解这一切。“有的时候也觉得,一家上市房企总裁这个担子,对于一个85后来讲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在担任总裁的将近一年中,王晓松行事低调。今年10月,他曾以学长的身份回到南京大学,为新城控股的校园招聘站台,他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学生互动。继承了父亲的坚韧品质,王晓松给新城提出了千亿战略目标——到2020年,销售目标迈入千亿,公司市值实现千亿,商业地产进入第一梯队。

 

     满含壮志雄心的演讲刚过,这一离职宣言就显得分外突兀。对于年轻少帅的离职,外界多有猜疑,王晓松则表示是因为个人原因。

 

     2015年初,王晓松曾在新城控股内部大力推进其新城物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新橙社”APP来实现物业O2O。而如今,该业务并未在新城控股中被提起,可见少帅的创新在公司内部没能有所突破。

 

    离开还是留下,对于每一个地产二代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中骏置业的二公子黄涛选择了自己创业,而并非接班传统的房地产业务。2015年9月,黄涛选择创办联合办公品牌FUNWORK,他立志要颠覆传统、封闭、无趣、压抑的工作方式,打造全国大的创业、办公生态社群。他希望这个生态社群,集创业导师战略培训、优势基金公司资源、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等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服务于一体。而在此前,黄涛是中骏置业营销负责人。

 

    事实上,越来越多地产二代选择离开父辈开创的公司,转而选择去创业。比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虽然在万达担任董事,但是不分管任何实际业务,转而成为北京普思投资的董事长,热衷于各类投资。

 

接力棒困境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地产二代都选择了离开,但是扛起父辈旗帜,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毕竟,不同时代的企业家思路并不完全一致,而在一个传统企业突破创新也绝非易事。

 

    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之子许世坛,也曾一度掌舵世茂集团,其业务分为世茂房地产和世茂股份两大上市公司核心板块。

 

    最初,许世坛希望在公司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世茂内部文化却非常保守,许世坛的创新触动不少“老人”的利益,随之而来就是推进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以世茂在2015年推出的MiniMall为例,其希望通过社区商业的方式实现消费者的消费落地。和其他的各种Mall不同,Minimall的面积只有1万~2万平方米,对企业的资金占用量非常少。预计如果这样一种产品大面积开发,将有利于世茂集团以轻资产模式更大规模地占有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

 

    许世坛此前曾对外表示,计划2018年扩张至30个~40个MiniMall。然而截至目前,世茂集团落地的MiniMall还是个位数。

 

    随之而来的是世茂集团内部的困境,伴随着理念的不合,其发展速度也明显落后许多。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2013年世茂房地产销售额还在全国前10,名列第9。而2016年前三季度看,世茂房地产的销售额为510.5亿,排名全国第16。而排名第17位的房企旭辉集团在2013年排名仅为第36位,如今却大有超过其之势。

 

    同样出现困境的还有宝龙集团,其总裁许华芳是董事长许健康之子,可是最近几年公司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来自克而瑞数据显示,宝龙集团2014年销售额111亿,2015年销售额140.3亿,排名均在70名左右。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其销售额112.7亿,排名落到第92位。

 

    和其他闽系房企比,宝龙一直专注商业地产,但是其无论是名气还是项目,仍有不小提升空间。2014年几乎和宝龙一样规模的中骏置业则不断发力,已经将自己的业内排名提高到了第60位的水平。

 

    事实上,几年前和宝龙同样规模的企业如今都在不断扩张,面对行业的整合大势,如果规模不扩大必然将失去在业内的话语权。

 

    对于这些地产二代而言,成功接力其实非常困难。父辈的旗帜本身就会给他们压力,而如今地产行业的变革已经不同此前的粗放发展模式,如果没有足够积累很难实现生存。而公司内部,年轻的总裁并不能运筹帷幄,治理成本也进一步提高。

 

    何况地产一代如今尚在壮年,他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还在强势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此时的接力棒交接,从一开始成功的希望就不大。

 

    接班与否?如何接班?都是摆在地产二代们面前的问题,如今成功案例寥寥。反观国外,成熟家族企业有接班成功的,也有更多往往会聘用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来掌舵,面对亲情和理智的考验,中国企业传承与职业经理人的现状,都还有太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分隔线----------------------------
  • 上一篇:服务业增长乏力拷问最发达省市:谨防高房价挤出效应
  • 下一篇:全国首次!上海提出建设用地“负增长”目标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