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房企进军大健康业 社区资源优势成助力器-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多家房企进军大健康业 社区资源优势成助力器

金融界  2016年01月25日

  “这次是彻底离开地产行业,再没有半点关系。”面对记者的再三确认,曾经的房地产大佬戴志康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复。

 

  对于证大集团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注定要被写进企业的历史,这一年戴志康将其和女儿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42.03%股份以“对折价”全部卖出,正式宣布退出房地产行业。

 

  一年之后,戴志康高调宣布,将要进军文化和健康产业,这次的起点是中医中药。

 

  “在过去的20年,资本市场上讲的故事都是房地产金融,或者金融房地产,但在2016年,我认为资本市场要讲的故事就是文化和大健康。而中国人做大健康,还是要从中医中药开始。”戴志康对记者描述着证大即将转型的蓝图:从中草药的种植加工做起,开医馆、药店、医院,甚至还有医学教育,目标是打造千亿美元市值的健康企业。

 

  戴志康透露,公司将通过并购的形式,从零开始布局健康产业。

 

  据悉,为此证大集团将成立上海九间堂健康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全产业链的中医药行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负责人韩凤丽表示,九间堂将布局中医药馆、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研究院甚至学校等领域。

 

  据韩凤丽介绍,公司现有的资源包括山东一家中药厂,目前年销售额在3.5亿元,同时公司正在并购一家中药材饮片厂,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两家公司2016年销售额合计将超过10亿元。

 

  “要完成这个目标比较难,要知道目前国内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 恒瑞医药 的市值才达到了千亿人民币。对比国内另一家中医药领域体量较大的上市公司 康美药业 ,总市值也仅为600亿。要打造成功这样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难度不亚于再造一个国药、上药。”高特佳投资集团合伙人王海蛟对记者表示。

 

  不仅仅是证大集团,去年5月,另一家房地产公司 绿景控股 亦宣布计划“退出房地产市场”,转投医疗保健。

 

  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去的2015年,大健康一直是房企多元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包括恒大地产、荣盛发展、远洋地产、绿城集团等均有涉足医疗业务。此外,也有很多不具备开发专业度的房地产企业选择离开房地产而直接进行投资转移。

 

  非知名的房产开发商不少选择了“彻底诀别”,标杆房企则加快对医疗行业的多元化布局。

 

  就在本月,万达集团宣布将投资150亿在上海、青岛、成都三地打造高端医院;去年6月,恒大集团也宣布成立子公司恒大健康产业集团,进军线上、线下医疗义务。落地比较早的是绿城集团,早在2007年就已经在杭州开设了自己的医院,尽管价格不菲,但医院服务配套却完全参照五星级标准。

 

  “房企大多拥有大量的低价土地资源,工程建设时建安成本也更低,在先期基础准备时的支出成本优于普通企业。并且房地产企业有着强大的资金后盾。由于公立医院具有绝对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民营医院想要博得一席之地必须投入大量的财力引进医疗器材、设备、招募优秀人才等,而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拥有坚实的资金基础,有助于民营医院在市场上的存活。”分析师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利润没有医疗产业高,这一点足以吸引房企的关注。另外,投资医疗板块也是分散楼市风险的一种有利尝试。

 

  除了资金外,庞大的社区资源是房企布局健康产业的主要优势。

 

  社区金融、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等均是目前房企“试水”的对象。房企在进行社区商铺招商及和政府洽谈周边规划时,会考虑到餐饮、菜场、学校等设施,而社区医院等配套往往因为专业性太强而被忽略。近年来,“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即使是小病人们也不得不前往大医院排队就诊,而这给房企带来了契机。

 

  “社区医疗可与健身、家政、养老等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并针对这一群体进行营销推广。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发展社区医疗目前尚未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很有可能是一项‘微利’乃至‘亏损’的业务,因此仅能作为房地产业务的辅助,无法单独形成盈利。”分析师表示,“无论是医疗还是养老地产,均是房企产业链的一种延伸。房企若想培育出合理的养老地产模式,医疗将是整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这次是彻底离开地产行业,再没有半点关系。面对记者的再三确认,曾经的房地产大佬戴志康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复。 对于证大集团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注定要被写进企业的历史,这一年戴志康将其和女儿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42.03%股份以对折价全部卖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多家房企进军大健康业 社区资源优势成助力器-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多家房企进军大健康业 社区资源优势成助力器

2016-01-25 | 金融界

我要分享 ▼

  “这次是彻底离开地产行业,再没有半点关系。”面对记者的再三确认,曾经的房地产大佬戴志康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复。

 

  对于证大集团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注定要被写进企业的历史,这一年戴志康将其和女儿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42.03%股份以“对折价”全部卖出,正式宣布退出房地产行业。

 

  一年之后,戴志康高调宣布,将要进军文化和健康产业,这次的起点是中医中药。

 

  “在过去的20年,资本市场上讲的故事都是房地产金融,或者金融房地产,但在2016年,我认为资本市场要讲的故事就是文化和大健康。而中国人做大健康,还是要从中医中药开始。”戴志康对记者描述着证大即将转型的蓝图:从中草药的种植加工做起,开医馆、药店、医院,甚至还有医学教育,目标是打造千亿美元市值的健康企业。

 

  戴志康透露,公司将通过并购的形式,从零开始布局健康产业。

 

  据悉,为此证大集团将成立上海九间堂健康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全产业链的中医药行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负责人韩凤丽表示,九间堂将布局中医药馆、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研究院甚至学校等领域。

 

  据韩凤丽介绍,公司现有的资源包括山东一家中药厂,目前年销售额在3.5亿元,同时公司正在并购一家中药材饮片厂,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两家公司2016年销售额合计将超过10亿元。

 

  “要完成这个目标比较难,要知道目前国内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 恒瑞医药 的市值才达到了千亿人民币。对比国内另一家中医药领域体量较大的上市公司 康美药业 ,总市值也仅为600亿。要打造成功这样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难度不亚于再造一个国药、上药。”高特佳投资集团合伙人王海蛟对记者表示。

 

  不仅仅是证大集团,去年5月,另一家房地产公司 绿景控股 亦宣布计划“退出房地产市场”,转投医疗保健。

 

  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去的2015年,大健康一直是房企多元化的主要方向之一。包括恒大地产、荣盛发展、远洋地产、绿城集团等均有涉足医疗业务。此外,也有很多不具备开发专业度的房地产企业选择离开房地产而直接进行投资转移。

 

  非知名的房产开发商不少选择了“彻底诀别”,标杆房企则加快对医疗行业的多元化布局。

 

  就在本月,万达集团宣布将投资150亿在上海、青岛、成都三地打造高端医院;去年6月,恒大集团也宣布成立子公司恒大健康产业集团,进军线上、线下医疗义务。落地比较早的是绿城集团,早在2007年就已经在杭州开设了自己的医院,尽管价格不菲,但医院服务配套却完全参照五星级标准。

 

  “房企大多拥有大量的低价土地资源,工程建设时建安成本也更低,在先期基础准备时的支出成本优于普通企业。并且房地产企业有着强大的资金后盾。由于公立医院具有绝对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民营医院想要博得一席之地必须投入大量的财力引进医疗器材、设备、招募优秀人才等,而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拥有坚实的资金基础,有助于民营医院在市场上的存活。”分析师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利润没有医疗产业高,这一点足以吸引房企的关注。另外,投资医疗板块也是分散楼市风险的一种有利尝试。

 

  除了资金外,庞大的社区资源是房企布局健康产业的主要优势。

 

  社区金融、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等均是目前房企“试水”的对象。房企在进行社区商铺招商及和政府洽谈周边规划时,会考虑到餐饮、菜场、学校等设施,而社区医院等配套往往因为专业性太强而被忽略。近年来,“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即使是小病人们也不得不前往大医院排队就诊,而这给房企带来了契机。

 

  “社区医疗可与健身、家政、养老等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并针对这一群体进行营销推广。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发展社区医疗目前尚未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很有可能是一项‘微利’乃至‘亏损’的业务,因此仅能作为房地产业务的辅助,无法单独形成盈利。”分析师表示,“无论是医疗还是养老地产,均是房企产业链的一种延伸。房企若想培育出合理的养老地产模式,医疗将是整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分隔线----------------------------
  • 上一篇:甲级写字楼去年涨租劲 去年广州豪宅租金微升1.8%
  • 下一篇:广州二手楼市节前本地户籍买家占比大幅上升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