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中村”巨变树立“治理地标”-中地会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广州“城中村”巨变树立“治理地标”

新华社  2015年09月28日

    空气中不时闻到河涌、垃圾的臭气;从一栋楼伸手可以和另一栋楼的人握手;九曲回肠的阴暗巷道、人满为患的出租屋经常发生形形色色的案件……“城中村”曾在历史上留下极其负面的印记。

 

  广州是中国城市化最早,也是最早形成“城中村”的特大城市,记者近日走进中国最早的“城中村”,感受到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

 

环境之变:

拨开三线见蓝天

 

  65岁的苏窝棣是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 “土著”。他见证了车陂这个“城中村”生长、转变的全过程。

 

  市场经济初起,车陂开始大规模建设。操外地口音的人多了,房租涨了……老街火起来的同时,垃圾多了河涌臭了,未经规划的楼越建越多、越建越密,最后连街巷狭窄的“一线天”中网线、电话线、电视线也越来越多,蜘蛛网一样遮天蔽日。

 

  “赛龙舟是小时难忘的记忆,不知什么时候,河涌水又黑又臭,路过都要捂鼻子。还有那些私搭线,打雷都怕起火。”苏老伯说。

 

  目前,车陂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达12万多。

 

  2014年9月,这个街道以“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为目标进行集中整治。苏老伯看到,各式各样的工程队进来了,剪线的剪线,拉光纤的拉光纤,建垃圾屋的建垃圾屋,街道还划出110个“环卫网格”,要求对应的保洁员看好“责任田”。

 

  “天终于亮了!污水垃圾也突然少了。”苏老伯很感慨。治理整顿中,车陂剪除了50余吨各类网线导线,足足堆满了一个篮球场;由于及时收送垃圾入屋,区域内垃圾桶的可见数也减少了80%。

 

  苏老伯还笑着说,综合治理后,河涌水也开始变好,岸边又成了街坊们散步休闲的“老地方”。

 

  2014年以来,广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专项整治行动,包括车陂、棠下、石井、石牌、登峰等在内的当地“著名城中村”都得到了全面整治。

 

  “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必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从干净整洁切入,最终实现平安有序。”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说。

 

治安之变:

发案率明显降低

 

  葛欣是广州一家报社的记者,位于太平洋电脑城旁的石牌村和地处城乡接合部的石井街是她这几年接触最多感触最深的地方。

 

  石牌村10万居民有8万多流动人口;石井街20万居民有近18万外来人员。由于区域内批发市场扎堆,出租屋“野蛮生长”,这两个“城中村”治安混乱。

 

  “石牌2010年时刑事治安警情超过1300宗,是管理难度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石牌街道工委副主任亓银城说。石牌村、石井街被不少本地居民视为“危途”,入夜后轻易不愿去。

 

  如何有效治理“城中村”治安痛点,广州从出租屋管理入手,采取了两种模式:一是“智能式”管理,对具备条件的小区进行围闭,安装视频和IC卡门禁,及时掌握人员进出信息和情况;二是“站网式”管理,即出租屋工作站+网格员管理模式,每个网格员负责管理300至500套出租屋,加强日常巡查。

 

  “由于出租屋人员信息能有效掌握,重点人群可防可控,发案率有明显下降。”亓银城说。

 

  当地不少居民说,原来有些冷街僻巷一个人不敢走。现在没有这种感觉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抢劫警情同比减少28.9%,抢夺警情减少11.2%,盗窃警情减少4.9%,入室盗窃警情减少9.4%。

 

  “城中村综合整治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体现。要制定行动方案,全面系统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这一民生工程。”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充满信心地说。

 

  文化之变:

  和谐“混搭文化”正在形成

 

  “怎得把牢笼冲破,跳出深渊。若得展翅腾云,可作出笼飞燕。长空自在,舞翩跹。”傍晚的棠下村,祠堂茶馆里的粤剧常常吸引人们驻足。

 

  经过改造,现在广州每个“城中村”都有面积不小的文化室、文化广场。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一家来活动的不少。纸牌、麻将、听粤剧,跳广场舞,东家长西家短,消失多年的邻里文化重新回到了一度被陌生和警惕占领的“城中村”。

 

  “以前街道乱糟糟大家很少走动,现在每天我都带孩子出来转,左邻右舍相互照应,找到了一些家乡的感觉。”两年前来到登峰街的四川达州人文华说。

 

  长期进行社会问题研究的暨南大学学者张蕾说,广州“城中村”文化有很土很草根的广府味,也有河南味、四川味,还有很青春的创业味。这里,既有情感的互融,也有传统的互通,各种元素混杂、混搭,很有意思。

 

  在棠下棠东村的一个创业园里,楼道覆盖着常青藤、绿萝,进出的人们讲着广东话、普通话、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广新信息技术公司的张振华正在咨询上市事宜。这里是“城中村”的新三板孵化基地,由旧厂房改造而来,三个月时间已入驻3家券商和近40家互联网+企业。

 

  “没想到我们‘城中村’也能孕育出高大上项目。”天河区棠下街党工委书记邹彦庭说。

 

  在这个新三板孵化基地,年轻人为梦想挑灯夜战;而在白云区石井街道马岗村,居来提·尼加提和艾丽玛两口子忙着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咨询事务、调解纠纷;在越秀区宝汉街登峰社区,来自非洲、中东的志愿者与街道工作人员一起,为新居民做租赁、登记指引……

 

  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喜欢在下班后到一些“城中村”的食肆、茶馆坐坐。“不是说去检查工作,而是这里有老广州的味道,可以听听老百姓都在议论些什么。”任学锋说。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空气中不时闻到河涌、垃圾的臭气;从一栋楼伸手可以和另一栋楼的人握手;九曲回肠的阴暗巷道、人满为患的出租屋经常发生形形色色的案件城中村曾在历史上留下极其负面的印记。 广州是中国城市化最早,也是最早形成城中村的特大城市,记者近日走进中国最早的城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广州“城中村”巨变树立“治理地标”-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楼市动态 > 正文

广州“城中村”巨变树立“治理地标”

2015-09-28 | 新华社

我要分享 ▼

    空气中不时闻到河涌、垃圾的臭气;从一栋楼伸手可以和另一栋楼的人握手;九曲回肠的阴暗巷道、人满为患的出租屋经常发生形形色色的案件……“城中村”曾在历史上留下极其负面的印记。

 

  广州是中国城市化最早,也是最早形成“城中村”的特大城市,记者近日走进中国最早的“城中村”,感受到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

 

环境之变:

拨开三线见蓝天

 

  65岁的苏窝棣是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 “土著”。他见证了车陂这个“城中村”生长、转变的全过程。

 

  市场经济初起,车陂开始大规模建设。操外地口音的人多了,房租涨了……老街火起来的同时,垃圾多了河涌臭了,未经规划的楼越建越多、越建越密,最后连街巷狭窄的“一线天”中网线、电话线、电视线也越来越多,蜘蛛网一样遮天蔽日。

 

  “赛龙舟是小时难忘的记忆,不知什么时候,河涌水又黑又臭,路过都要捂鼻子。还有那些私搭线,打雷都怕起火。”苏老伯说。

 

  目前,车陂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达12万多。

 

  2014年9月,这个街道以“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为目标进行集中整治。苏老伯看到,各式各样的工程队进来了,剪线的剪线,拉光纤的拉光纤,建垃圾屋的建垃圾屋,街道还划出110个“环卫网格”,要求对应的保洁员看好“责任田”。

 

  “天终于亮了!污水垃圾也突然少了。”苏老伯很感慨。治理整顿中,车陂剪除了50余吨各类网线导线,足足堆满了一个篮球场;由于及时收送垃圾入屋,区域内垃圾桶的可见数也减少了80%。

 

  苏老伯还笑着说,综合治理后,河涌水也开始变好,岸边又成了街坊们散步休闲的“老地方”。

 

  2014年以来,广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专项整治行动,包括车陂、棠下、石井、石牌、登峰等在内的当地“著名城中村”都得到了全面整治。

 

  “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必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从干净整洁切入,最终实现平安有序。”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说。

 

治安之变:

发案率明显降低

 

  葛欣是广州一家报社的记者,位于太平洋电脑城旁的石牌村和地处城乡接合部的石井街是她这几年接触最多感触最深的地方。

 

  石牌村10万居民有8万多流动人口;石井街20万居民有近18万外来人员。由于区域内批发市场扎堆,出租屋“野蛮生长”,这两个“城中村”治安混乱。

 

  “石牌2010年时刑事治安警情超过1300宗,是管理难度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石牌街道工委副主任亓银城说。石牌村、石井街被不少本地居民视为“危途”,入夜后轻易不愿去。

 

  如何有效治理“城中村”治安痛点,广州从出租屋管理入手,采取了两种模式:一是“智能式”管理,对具备条件的小区进行围闭,安装视频和IC卡门禁,及时掌握人员进出信息和情况;二是“站网式”管理,即出租屋工作站+网格员管理模式,每个网格员负责管理300至500套出租屋,加强日常巡查。

 

  “由于出租屋人员信息能有效掌握,重点人群可防可控,发案率有明显下降。”亓银城说。

 

  当地不少居民说,原来有些冷街僻巷一个人不敢走。现在没有这种感觉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抢劫警情同比减少28.9%,抢夺警情减少11.2%,盗窃警情减少4.9%,入室盗窃警情减少9.4%。

 

  “城中村综合整治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体现。要制定行动方案,全面系统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这一民生工程。”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充满信心地说。

 

  文化之变:

  和谐“混搭文化”正在形成

 

  “怎得把牢笼冲破,跳出深渊。若得展翅腾云,可作出笼飞燕。长空自在,舞翩跹。”傍晚的棠下村,祠堂茶馆里的粤剧常常吸引人们驻足。

 

  经过改造,现在广州每个“城中村”都有面积不小的文化室、文化广场。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一家来活动的不少。纸牌、麻将、听粤剧,跳广场舞,东家长西家短,消失多年的邻里文化重新回到了一度被陌生和警惕占领的“城中村”。

 

  “以前街道乱糟糟大家很少走动,现在每天我都带孩子出来转,左邻右舍相互照应,找到了一些家乡的感觉。”两年前来到登峰街的四川达州人文华说。

 

  长期进行社会问题研究的暨南大学学者张蕾说,广州“城中村”文化有很土很草根的广府味,也有河南味、四川味,还有很青春的创业味。这里,既有情感的互融,也有传统的互通,各种元素混杂、混搭,很有意思。

 

  在棠下棠东村的一个创业园里,楼道覆盖着常青藤、绿萝,进出的人们讲着广东话、普通话、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广新信息技术公司的张振华正在咨询上市事宜。这里是“城中村”的新三板孵化基地,由旧厂房改造而来,三个月时间已入驻3家券商和近40家互联网+企业。

 

  “没想到我们‘城中村’也能孕育出高大上项目。”天河区棠下街党工委书记邹彦庭说。

 

  在这个新三板孵化基地,年轻人为梦想挑灯夜战;而在白云区石井街道马岗村,居来提·尼加提和艾丽玛两口子忙着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咨询事务、调解纠纷;在越秀区宝汉街登峰社区,来自非洲、中东的志愿者与街道工作人员一起,为新居民做租赁、登记指引……

 

  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喜欢在下班后到一些“城中村”的食肆、茶馆坐坐。“不是说去检查工作,而是这里有老广州的味道,可以听听老百姓都在议论些什么。”任学锋说。

------分隔线----------------------------
  • 上一篇:广州第三中轴线串起新兴豪宅
  • 下一篇:美国西雅图实施新保障性住房政策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4-02-01
·深圳官宣一季度入市计划!19新盘超万套住宅   24-02-01
·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   24-02-01
·新房成交套数超深莞两城总和,谁还在买惠州房子?   24-02-01
·北京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22.6万平,同比增7.9%   24-02-01
热点内容
  • 河北香河普通商品房限价每平方米7500元
  • 北京配建保障房期待配建租售政策
  • 上海二手房中小户型售价仍上涨
  • 重庆新房成交量持续下挫 市场存量在加
  • 美国房市恐陷入恶性循环
  • 5月南京房价涨幅跌至最低 专家称房价仍
  • 顺德最大规模限价房美的广夏花园或售45
  •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 上海再现高价房:单价24万元
  • 广州天河广氮花园经适房将于今年12月份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