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十八大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也是国家开发银行的宗旨。此前从未使用过金融配套资金的保障房建设项目,如今在银行贷款的保驾护航下推进得更顺利。未来将把更多开发性金融创新和服务,运用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中,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让民众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吴德礼
“十一五”期间,广州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约600万平方米,8.07万套,解决了约8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今年,广东省下达广州市的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依然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0.5万户和竣工保障性住房7170套。保障房大规模建设带来的融资难题摆在了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的面前。
面对这一民生保障工程,省国开行主动牵手住房保障办,啃下了这个融资“硬骨头”。今年1月,国开行广东分行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的合作融资总量不低于200亿元。目前,由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牵头组建的110亿保障房项目银团贷款,已经收到了来自多家商业银行的响应,未来的项目建设资金将得到有力保证。
保障房建设资金得到保证
从赤岗地铁站出来,众多新建商品房林立的新港路边上,有一处被绿树遮挡的白色住宅小区,刚递交保障房申请的陈伯每个星期都要骑车从这里经过。每一次,他都会不由地将搬进去住的场景遐想一遍。
这里就是近期收到超600户家庭申请的海珠区赤岗毛纺厂保障房项目。在广州市,这样的在建保障住房项目有20多个,其背后承载了近十万户家庭的安居梦。
今年,广东省下达广州市的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为,开工建设4万套,占全省任务的27%。广州市目前还有约7万套、逾500万平方米保障房在建工程。从去年底开始,资金缺口一直是萦绕在住房保障办头上的一大难题。
而国开行的驰援,终于解决了资金之困。
住房保障办资金财务处处长陈伟松告诉记者,为了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去年广州市财政资金已经投入了48亿元,今年财政将再出资30多亿元。随着开工项目的增加,需要的建设资金也在日益见长。
“光是今年,为保证续建项目顺利推进就急需10亿元。为了这10亿元缺口和整个"十二五"期间的资金,我们与多家银行接触,但一直没有回音,截至最近才由国开行解决了这一资金问题。”
手把手辅助保障办融资
晚上7时许,位于黄埔大道的国开行广东省分行20楼的客户一处依旧灯火通明。全处正就最近要完成签署的10亿元保障住房短期贷款项目的信贷合同进行研讨。这份“厚重”的信贷合同足足花了他们两个月的时间。
“由于需要资金支持的在建、拟建保障房项目数量较多,分散于广州市各城区,且保障房品种类别繁杂,我们只能一个个去整理,将公租房和廉租房逐个从项目中拆分出来,重新进行可研评估,最后将拆分的项目重新打包整合申请立项批复,经历半年才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国开行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此前商业银行不轻易放贷的难处。
由于广州保障房建设散落在全市,单家商业银行大部分只是零散地进行项目评审,难以保障整个建设项目的资金。面对首次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国开行广东省分行做了大量的前期引导辅助工作,按照公租房和廉租房贷款分类签订合同,完善信用结构和项目现金流,一揽子解决了广州市多个项目的保障住房建设资金。
“由于广州市保障办没有融资经验,我们专门挑选其他3个地级市的保障房融资先例,写了很详细的案例给他们参考,单是可研报告就花了两个月,后来多家商业银行也采用了我们完善的评审材料。”客户一处郑翊处长翻出3叠厚厚的材料,“有一次晚上10点多,还接到了市住房保障办的电话,咨询合同条款,从最基本的名词解释,到申请贷款的程序。双方这样的沟通非常多,可以说是手拉着手走过来的。”
不过,正是由于前期的细致梳理和评估,为整个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房建设融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由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牵头组建的110亿元保障房项目银团贷款,已经收到了来自各家商业银行的响应。“目前我们已经收到8家银行近60多亿的贷款意向。”通过这一统一立项、整体授信的方式,国开行实现了对可实现项目的资金统筹,为保障房项目后续运营树立了“参照范例”。
|
110亿银团贷款解保障房融资难
2012-09-27 |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