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南方日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南方日报  2013年12月06日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本届政府力推的重点改革,“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7月召开的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今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曾表态年内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现在看来要推迟到明年,推迟发布恰恰体现了决策层的审慎态度。

 

  相较于决策层的审慎持重,在民间以及学界和媒体上,城镇化早就是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其中多个具体细则引起广泛讨论,就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议题,关系到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此次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充分认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特别提到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过调查,目前已全面查清了全国各类土地资源底数。政治局会议对土地管理的政策安排,恰恰是在这个调查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使未来有关土地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推进都有据可依。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被认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认识。仔细梳理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楼市调控,征地拆迁矛盾,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都与土地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如果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能取得突破,新型城镇化就难以推进。由此可见,虽然都在讲城镇化,但未必都能意识到城镇化推进的复杂性。城镇化本质上是个系统问题,必须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才能取得城镇化的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部分的各项细则超出外界预期,但如果真正了解城镇化推进遇到的困难,就会明白决策层的用意。

 

  在改革措施上,要达到新型城镇化所需的配套改革太多了。比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城镇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些措施都将在改革中推动城镇化发展,在发展中继续改革。在理念上,新型城镇化目前遇到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很多人将城镇化误认为只是高楼大厦或者造城运动。实际上,新型城镇化之所以称为新型,就是要破除关于城镇化的陈见。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

 

  习近平总书记点中了人们对新型城镇化的最主要误解。城镇化当然要建新城,但绝不能用建新城来取代城镇化。如果兴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城镇,可农民群体却仍然难以在其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那么这样的城镇化极有可能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因此,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而必须以人为核心。一言以蔽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

 

  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是立体式、渐进式的,需要多项配套改革同时推进,也需要所有人改变理念。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能否答好这道题,考验我们的智慧。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本届政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南方日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南方日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2013-12-06 | 南方日报

我要分享 ▼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本届政府力推的重点改革,“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7月召开的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今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曾表态年内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现在看来要推迟到明年,推迟发布恰恰体现了决策层的审慎态度。

 

  相较于决策层的审慎持重,在民间以及学界和媒体上,城镇化早就是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其中多个具体细则引起广泛讨论,就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议题,关系到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此次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充分认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特别提到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过调查,目前已全面查清了全国各类土地资源底数。政治局会议对土地管理的政策安排,恰恰是在这个调查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使未来有关土地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推进都有据可依。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被认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认识。仔细梳理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楼市调控,征地拆迁矛盾,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都与土地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如果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能取得突破,新型城镇化就难以推进。由此可见,虽然都在讲城镇化,但未必都能意识到城镇化推进的复杂性。城镇化本质上是个系统问题,必须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才能取得城镇化的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部分的各项细则超出外界预期,但如果真正了解城镇化推进遇到的困难,就会明白决策层的用意。

 

  在改革措施上,要达到新型城镇化所需的配套改革太多了。比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城镇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些措施都将在改革中推动城镇化发展,在发展中继续改革。在理念上,新型城镇化目前遇到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很多人将城镇化误认为只是高楼大厦或者造城运动。实际上,新型城镇化之所以称为新型,就是要破除关于城镇化的陈见。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

 

  习近平总书记点中了人们对新型城镇化的最主要误解。城镇化当然要建新城,但绝不能用建新城来取代城镇化。如果兴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城镇,可农民群体却仍然难以在其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那么这样的城镇化极有可能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因此,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而必须以人为核心。一言以蔽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

 

  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是立体式、渐进式的,需要多项配套改革同时推进,也需要所有人改变理念。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能否答好这道题,考验我们的智慧。

------分隔线----------------------------
  • 上一篇:马云千亿建菜鸟网络 或是场土地资本游戏
  • 下一篇:房地产碰撞体育 地产大佬们的运动梦
------分隔线----------------------------

相关阅读

·9 月份广东房市持续承压 多地触及年内成交低点   24-11-20
·上半年超五成上市房企亏损 近七成销售额降超 40%   24-11-20
·8 月份广佛等 7 市成交环比降超 20% 5 市同比正增长    24-09-04
·7 月份广东多数城市成交环比回落 12 个楼盘成交超万平   24-09-04
·上半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同比降73%   24-07-19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