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城市群带动能力逐显-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中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城市群带动能力逐显

人民网  2013年05月21日

 

  中国社科院19日发布的“《中部蓝皮书(2013)》指出,随着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群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强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规划、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中部地区城镇获得了较快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增多,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1年底,中部地区城镇人口达到16278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2万人,增长了21.51%;城镇化水平由2006年的39.0%提高到2011年的46.3%,增长了7.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

 

  随着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已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力量和重要依托。如中原城市群以占全省35.2%的土地,集聚全省44.4%的人口和58.4%的经济总量;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31.2%的土地,集聚全省53.0%的人口和60.4%的经济总量;长株潭城市群以占全省的13.3%土地,集聚全省20.8%的人口和42.3%的经济总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占全省30.5%的土地,集聚全省近50.0%的人口和58.7%的经济总量;皖江城市带以占全省54.5%的土地,集聚全省45.0%的人口和67.6%的经济总量。

 

  中部地区城镇规划管理水平提高

 

  蓝皮书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中部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中部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892.1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了2250.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450.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6278.0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2.0万人,年均增长了576.4万人。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太原、合肥、南昌、郑州、武汉、长沙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080.1亿元、3636.6亿元、2688.9亿元、4979.8亿元、6762.2亿元和5619.3亿元。

 

  中部地区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蓝皮书指出,为顺应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部地区在城镇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如2010年开始,河南省实施了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全力加快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五大载体建设,着力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建设,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以城中村改造为例,2012年1~6月,河南省省辖市在建城中村改造项目528个,完成拆迁1688.7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682.0万平方米,完成建设432.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1.5亿元,同比增长了29.2%。

 

  在投资的拉动下,中部地区城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大中城市道路、排水、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通信等得到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河南城乡统筹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蓝皮书指出,2012年,河南城镇化发展载体建设继续扎实推进、不断完善,《河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获批实施,以郑州为核心,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新型五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16个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300亿元;省政府已确认的62个城市组团发展全面提速;全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508平方公里,2012年产业集聚区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均超过了60%,成为市、县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启动实施了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107个城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完成了规划评审或选址确定;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300个,初步建成近500个,成为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有效载体。试点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河南人口和生产力由分散向集中布局,集聚集约发展态势明显。

 

  2012年,河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4.9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1年实际增长了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62元,实际增长9.5%。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成效明显;实现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社保对象待遇连年提高。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中国社科院19日发布的《中部蓝皮书(2013)》指出,随着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群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强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中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城市群带动能力逐显-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中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城市群带动能力逐显

2013-05-21 | 人民网

我要分享 ▼

 

  中国社科院19日发布的“《中部蓝皮书(2013)》指出,随着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群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强化,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规划、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中部地区城镇获得了较快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增多,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1年底,中部地区城镇人口达到16278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2万人,增长了21.51%;城镇化水平由2006年的39.0%提高到2011年的46.3%,增长了7.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

 

  随着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已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力量和重要依托。如中原城市群以占全省35.2%的土地,集聚全省44.4%的人口和58.4%的经济总量;武汉城市圈以占全省31.2%的土地,集聚全省53.0%的人口和60.4%的经济总量;长株潭城市群以占全省的13.3%土地,集聚全省20.8%的人口和42.3%的经济总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占全省30.5%的土地,集聚全省近50.0%的人口和58.7%的经济总量;皖江城市带以占全省54.5%的土地,集聚全省45.0%的人口和67.6%的经济总量。

 

  中部地区城镇规划管理水平提高

 

  蓝皮书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中部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中部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892.1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了2250.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450.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6278.0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2.0万人,年均增长了576.4万人。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太原、合肥、南昌、郑州、武汉、长沙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080.1亿元、3636.6亿元、2688.9亿元、4979.8亿元、6762.2亿元和5619.3亿元。

 

  中部地区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蓝皮书指出,为顺应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部地区在城镇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如2010年开始,河南省实施了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全力加快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五大载体建设,着力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建设,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以城中村改造为例,2012年1~6月,河南省省辖市在建城中村改造项目528个,完成拆迁1688.7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682.0万平方米,完成建设432.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1.5亿元,同比增长了29.2%。

 

  在投资的拉动下,中部地区城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大中城市道路、排水、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通信等得到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河南城乡统筹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蓝皮书指出,2012年,河南城镇化发展载体建设继续扎实推进、不断完善,《河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获批实施,以郑州为核心,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新型五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16个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300亿元;省政府已确认的62个城市组团发展全面提速;全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508平方公里,2012年产业集聚区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均超过了60%,成为市、县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启动实施了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107个城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完成了规划评审或选址确定;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300个,初步建成近500个,成为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有效载体。试点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河南人口和生产力由分散向集中布局,集聚集约发展态势明显。

 

  2012年,河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4.9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1年实际增长了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62元,实际增长9.5%。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成效明显;实现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社保对象待遇连年提高。

------分隔线----------------------------
  • 上一篇:海外买房面临诸多陷阱:期房恐变纸房
  • 下一篇:房产税或成房地产调控“去行政化”风向标
------分隔线----------------------------

相关阅读

·9 月份广东房市持续承压 多地触及年内成交低点   24-11-20
·上半年超五成上市房企亏损 近七成销售额降超 40%   24-11-20
·8 月份广佛等 7 市成交环比降超 20% 5 市同比正增长    24-09-04
·7 月份广东多数城市成交环比回落 12 个楼盘成交超万平   24-09-04
·上半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同比降73%   24-07-19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