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仅售95亿元SOHO中国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去年仅售95亿元SOHO中国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

人民网  2013年01月22日

 

 

  2012年是地产大佬“牛年”,多家地产商销售业绩创出新高。千亿地产俱乐部由之前的万科一家,新添了保利和绿地,恒大和中海的年销售额也已经接近千亿元水平。

 

  然而,在多数地产商为2012年庆祝之时,SOHO中国却成了这一年市场最为失意的知名地产公司之一。这家自称是“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的公司,继2011年后再遇业绩滑铁卢。

 

  SOHO中国在2013年1月发布的《瑞银大中华区会议演示文稿》中提到,其2012年合约销售总额仅94.68亿元,与年初制订的230亿元销售目标相距甚远,也远远不及2011年109亿元、2010年238亿元的销售额。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写字楼租金价格持续上升,企业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之下,SOHO中国2012年的“失意”,无疑让人大跌眼镜。

 

  项目销售放缓/

 

  虽然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在很多业内人眼里有些“不务正业”,但过去数年SOHO中国带给股东的收益甚至超过了恒大、中海这些素来以股东报酬率高而闻名港股市场的住宅地产商。

 

  根据上述演示文稿,建外SOHO是SOHO中国最赚钱的商业地产项目,其内部回报率高达287%,远远超过住宅地产商净资产收益水平。

 

  演示材料显示,带给SOHO中国高额收益的并非来自于高毛利,而是更多来自于销售速度。以2010年度上海写字楼销售冠军——SOHO东海广场为例,毛利仅47%,但其内部回报率却高达64%,奥秘就在于SOHO中国的快速销售速度。在收购SOHO东海广场仅三个月后,SOHO中国就销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然而,SOHO的快速销售能力却在2012年开始放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OHO中山广场项目的销售进度放慢。根据2011年年报,截至2011年底,SOHO中山广场项目已销售了29%;2012年全年这一项目的销售率仅提升至57%,其中下半年的销售金额仅为4亿元。

 

   持有收益不如出售高/

 

  2012年8月16日,SOHO中国宣布转型,变散售为持有写字楼物业。对于这一决定,潘石屹曾向媒体表示,选择转型的首要压力来自政策,在北京、上海拿地,出让条件里面就说这不许散售,要持有,同时散售的税费也比较高。在宣布转型后的2012年8月16~至8月25日,SOHO中国股价跌逾10%。

 

  SOHO中国推广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选择转售为租,是因为看到北京上海的商业物业租金和价值在最近两年实现了飞速增长,根据CBRE的数据,京沪优质办公楼租金在过去18个月中分别增长了73%和18%,而空置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租金收益率达到了历史高位,近期完工的物业如果不销售,基于成本的租金收益率平均在14%左右,老物业更有超过20%的案例。

 

  此外,展望未来几年,京沪两地,特别是北京将不会有大规模的办公楼供应给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这也就意味着租金上涨和空置率下降的趋势仍将维持。再加上SOHO的物业全部都是在黄金地段的优质写字楼等商业物业,转型将给带来可观的收益率和资产增值的巨大潜力。

 

  按照上述说法,似乎租赁比散售更赚钱,但《演示文稿》披露,在过去十年中,绝大多数由SOHO中国散售的物业所提供的资本回报,要高于同期持有收益。以丹棱SOHO为例,假如由出售改为持有,那么过去两年的年租金回报仅10%,持有物业两年的升值幅度也只有68%。但是,SOHO中国从购买到出售这一物业仅半年,所取得的内部回报率就超过了61%。

 

  SOHO中国10年前开发的建外SOHO虽然平均年租金回报率可达33%,且根据该公司测算如持有10年资金获利水平将达到投资额的486%,但与SOHO中国散售项目当年就取得的287%的内部回报率相比,其收益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租售市场冰火两重天

 

  真正让SOHO中国决定转型的一个关键,也许正在于写字楼销售市场的不景气。

 

数据显示,上海2012年写字楼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较2011年有所下滑,其中销售面积由183.28万平方米下滑至167.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则由2011年的493.31亿元,下滑至407.51亿元。

 

 

  对此,潘石屹深有感触。他曾向媒体表示,原本销售的主要对象“煤老板”、“钢铁老板”都没钱了,再不转型就有问题了。

 

  出乎意料的是在写字楼销售市场处于低迷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写字楼租赁价格却已经突破或接近历史最高价。CBRE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写字楼租金上涨17%,空置率持续下降至历史低点,并且金融街和中关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新项目落成。

 

  机构预测,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写字楼物业租金将继续上涨,但是租赁市场的火热,并不能带动销售市场的火热。重要的原因是,租赁和销售是两个不同的市场,需求主体也各不相同,供应的写字楼类型和位置也有很大差异。

 

  此前,SOHO中国在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项目,很多都是收购其他开发商项目后包装再销售,真正由SOHO开发的办公楼产品线尚在积累的过程中,没有可以迅速复制的产品线,SOHO中国在开发上海的很多写字楼项目时,没有办法沿用住宅地产商那样的高速开发、高速周转策略。

 

  使用“低价建材”遭热议

  无论如何,对SOHO中国来说,持有替代散售已经成为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然而,外界猜测SOHO中国是否会坚持持有路线,是否会在某一天再次转租为售。

 

  此前,潘石屹曾在其微博上发表信息称,在1月8日举行的虹口SOHO/凌空SOHO/SOHO海伦广场/SOHO静安广场冷水机组供应工程定标会上,麦克维尔以仅仅1870万元成功中标。众多网友热议上述建材的低价,是否会影响到SOHO开发项目的品质。

 

  根据《瑞银大中华区会议演示文稿》,虹口SOHO、海伦SOHO等项目均为SOHO中国计划长期持有的写字楼项目。

 

  此前,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董事谢晨曾透露,写字楼的品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写字楼的升值空间以及租金回报水平,采用低价低配置建材的项目的租金增长以及物业价值增长的机会,比不上那些采用顶级建材标准的写字楼物业。

 

  外界因此质疑,SOHO中国持有的地产项目如果采用的是销售型写字楼常用的价格低廉的建材,那么持有物业所获得的收益,就有可能比不上周边的同行。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邮件采访SOHO中国推广部,想了解SOHO中国在转型由售为租后所使用写字楼的建材标准与以往有无变化等问题,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2012年是地产大佬牛年,多家地产商销售业绩创出新高。千亿地产俱乐部由之前的万科一家,新添了保利和绿地,恒大和中海的年销售额也已经接近千亿元水平。 然而,在多数地产商为2012年庆祝之时,SOHO中国却成了这一年市场最为失意的知名地产公司之一。这家自称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去年仅售95亿元SOHO中国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观察 > 正文

去年仅售95亿元SOHO中国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

2013-01-22 | 人民网

我要分享 ▼

 

 

  2012年是地产大佬“牛年”,多家地产商销售业绩创出新高。千亿地产俱乐部由之前的万科一家,新添了保利和绿地,恒大和中海的年销售额也已经接近千亿元水平。

 

  然而,在多数地产商为2012年庆祝之时,SOHO中国却成了这一年市场最为失意的知名地产公司之一。这家自称是“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的公司,继2011年后再遇业绩滑铁卢。

 

  SOHO中国在2013年1月发布的《瑞银大中华区会议演示文稿》中提到,其2012年合约销售总额仅94.68亿元,与年初制订的230亿元销售目标相距甚远,也远远不及2011年109亿元、2010年238亿元的销售额。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写字楼租金价格持续上升,企业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之下,SOHO中国2012年的“失意”,无疑让人大跌眼镜。

 

  项目销售放缓/

 

  虽然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在很多业内人眼里有些“不务正业”,但过去数年SOHO中国带给股东的收益甚至超过了恒大、中海这些素来以股东报酬率高而闻名港股市场的住宅地产商。

 

  根据上述演示文稿,建外SOHO是SOHO中国最赚钱的商业地产项目,其内部回报率高达287%,远远超过住宅地产商净资产收益水平。

 

  演示材料显示,带给SOHO中国高额收益的并非来自于高毛利,而是更多来自于销售速度。以2010年度上海写字楼销售冠军——SOHO东海广场为例,毛利仅47%,但其内部回报率却高达64%,奥秘就在于SOHO中国的快速销售速度。在收购SOHO东海广场仅三个月后,SOHO中国就销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然而,SOHO的快速销售能力却在2012年开始放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OHO中山广场项目的销售进度放慢。根据2011年年报,截至2011年底,SOHO中山广场项目已销售了29%;2012年全年这一项目的销售率仅提升至57%,其中下半年的销售金额仅为4亿元。

 

   持有收益不如出售高/

 

  2012年8月16日,SOHO中国宣布转型,变散售为持有写字楼物业。对于这一决定,潘石屹曾向媒体表示,选择转型的首要压力来自政策,在北京、上海拿地,出让条件里面就说这不许散售,要持有,同时散售的税费也比较高。在宣布转型后的2012年8月16~至8月25日,SOHO中国股价跌逾10%。

 

  SOHO中国推广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选择转售为租,是因为看到北京上海的商业物业租金和价值在最近两年实现了飞速增长,根据CBRE的数据,京沪优质办公楼租金在过去18个月中分别增长了73%和18%,而空置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租金收益率达到了历史高位,近期完工的物业如果不销售,基于成本的租金收益率平均在14%左右,老物业更有超过20%的案例。

 

  此外,展望未来几年,京沪两地,特别是北京将不会有大规模的办公楼供应给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这也就意味着租金上涨和空置率下降的趋势仍将维持。再加上SOHO的物业全部都是在黄金地段的优质写字楼等商业物业,转型将给带来可观的收益率和资产增值的巨大潜力。

 

  按照上述说法,似乎租赁比散售更赚钱,但《演示文稿》披露,在过去十年中,绝大多数由SOHO中国散售的物业所提供的资本回报,要高于同期持有收益。以丹棱SOHO为例,假如由出售改为持有,那么过去两年的年租金回报仅10%,持有物业两年的升值幅度也只有68%。但是,SOHO中国从购买到出售这一物业仅半年,所取得的内部回报率就超过了61%。

 

  SOHO中国10年前开发的建外SOHO虽然平均年租金回报率可达33%,且根据该公司测算如持有10年资金获利水平将达到投资额的486%,但与SOHO中国散售项目当年就取得的287%的内部回报率相比,其收益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租售市场冰火两重天

 

  真正让SOHO中国决定转型的一个关键,也许正在于写字楼销售市场的不景气。

 

数据显示,上海2012年写字楼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较2011年有所下滑,其中销售面积由183.28万平方米下滑至167.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则由2011年的493.31亿元,下滑至407.51亿元。

 

 

  对此,潘石屹深有感触。他曾向媒体表示,原本销售的主要对象“煤老板”、“钢铁老板”都没钱了,再不转型就有问题了。

 

  出乎意料的是在写字楼销售市场处于低迷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写字楼租赁价格却已经突破或接近历史最高价。CBRE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写字楼租金上涨17%,空置率持续下降至历史低点,并且金融街和中关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新项目落成。

 

  机构预测,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写字楼物业租金将继续上涨,但是租赁市场的火热,并不能带动销售市场的火热。重要的原因是,租赁和销售是两个不同的市场,需求主体也各不相同,供应的写字楼类型和位置也有很大差异。

 

  此前,SOHO中国在北京和上海的写字楼项目,很多都是收购其他开发商项目后包装再销售,真正由SOHO开发的办公楼产品线尚在积累的过程中,没有可以迅速复制的产品线,SOHO中国在开发上海的很多写字楼项目时,没有办法沿用住宅地产商那样的高速开发、高速周转策略。

 

  使用“低价建材”遭热议

  无论如何,对SOHO中国来说,持有替代散售已经成为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然而,外界猜测SOHO中国是否会坚持持有路线,是否会在某一天再次转租为售。

 

  此前,潘石屹曾在其微博上发表信息称,在1月8日举行的虹口SOHO/凌空SOHO/SOHO海伦广场/SOHO静安广场冷水机组供应工程定标会上,麦克维尔以仅仅1870万元成功中标。众多网友热议上述建材的低价,是否会影响到SOHO开发项目的品质。

 

  根据《瑞银大中华区会议演示文稿》,虹口SOHO、海伦SOHO等项目均为SOHO中国计划长期持有的写字楼项目。

 

  此前,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董事谢晨曾透露,写字楼的品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写字楼的升值空间以及租金回报水平,采用低价低配置建材的项目的租金增长以及物业价值增长的机会,比不上那些采用顶级建材标准的写字楼物业。

 

  外界因此质疑,SOHO中国持有的地产项目如果采用的是销售型写字楼常用的价格低廉的建材,那么持有物业所获得的收益,就有可能比不上周边的同行。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邮件采访SOHO中国推广部,想了解SOHO中国在转型由售为租后所使用写字楼的建材标准与以往有无变化等问题,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分隔线----------------------------
  • 上一篇:国资委退房令发布三年三家央企地产销售破千亿
  • 下一篇:人民房评:以创新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分隔线----------------------------

相关阅读

·9 月份广东房市持续承压 多地触及年内成交低点   24-11-20
·上半年超五成上市房企亏损 近七成销售额降超 40%   24-11-20
·8 月份广佛等 7 市成交环比降超 20% 5 市同比正增长    24-09-04
·7 月份广东多数城市成交环比回落 12 个楼盘成交超万平   24-09-04
·上半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同比降73%   24-07-19
热点内容
  • 龙头房企业绩逆市飘红发出什么信号
  • 业内称楼市“政策底”渐近
  • 人口普查数据隐藏楼市密码
  • 警惕保障房建设“一边缺钱一边挪用”
  • 不能降不敢降 解读通州楼市的尴尬困局
  • 2012:避风三四线
  • 保障房赶工别落入进度陷阱
  • 首个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恐加剧地方利益
  • 呼声急 保障房建设为何“水不激鱼不跳
  • 楼市限购与其一味严不如先治乱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