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银行40亿元挂牌转让约14%股权-中地会
中地会 > 项目融资 >

广州银行40亿元挂牌转让约14%股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年10月11日

 

      9月末,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出一则公告:广州银行11.66亿股(占总股本的14.045%)被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40.02亿元,起始日为9月29日。

 

  实际上,这已经是两个月来,广州银行的大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金控,原为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挂牌转让广州银行股份。

 

  广州金控现持有广州银行63.99%股份,为第一大股东。2014年8月下旬,广州金控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广州银行12.65%股份。

 

  对比两次转让公告,股份转让价格均为40亿元左右,但转让股份比例则从12.65%提高至14.045%。据记者简单计算,第一次挂牌转让的平均每股单价大约为3.81元,而第二次约为3.43元。

 

  记者了解到,此前5月,广州市国资委曾牵头为广州银行召集一批省内民营企业,召开广州银行股权转让推介会。在会上,国资委代表发言时提到,“本次广州银行股权转让推介会,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广州国资委会持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共赢、快速发展”。

 

  对于挂牌期间是否收到投资者意向,本报记者多次拨打广州金控董事长黄子励的办公电话,未获接听。广州银行方面则表示,股权转让事宜由市政府统筹,并不清楚详情。

 

报价料已近底线

 

  8月下旬,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数据显示,广州银行12.65%股份转让总价为40.03亿元,按目前广州银行注册资本的83.02亿元计算,折合平均每股约3.81元。

 

  而本次广州金控再次挂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转让广州银行股份,其挂牌转让价格同样为40.02亿元,但转让标的则为“广州银行11.66亿股(占总股本的14.045%)”,折合平均每股单价则仅3.432元。

 

  与此同时,第二次挂牌公告中,广州金控目前的持股比例并未有变化。“仅相隔不足两个月,广州金控已两度挂牌转让广州银行股份,有可能是第一次没有达成交易而作出折让。”广州银行业一人士对记者称,“但就现阶段而言,3.432元/股的单价已接近底线,本轮转让中意向受让方报价不得低于该价格。”

 

  资料显示,广州金控要求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付款”,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转让标的企业存续发展、产权转让涉及的债券债务处置等方面并未作出要求。

 

  但转让其他相关条件则规定,标的总股数为11.66亿股,单一受让方最少受让3000万股;且规定意向受让方需为“境内内资企业法人”。

 

  若受让方为“境内金融机构”,则要求“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近2年内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若受让方为“境内非金融机构”,则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30%、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

 

  对比发现,本次挂牌转让公告,除了较在8月公告中股份转让份额从12.65%提升至14.05%,以及转让总价从40.03亿变为40.02亿外,对受让方的资质门槛等方面未作更改。

 

  知情人士表示,广州银行的股权转让由地方国资委主导,是为了打造更市场化的股权结构,以便冲刺资本市场。广州银行于四年前已开始筹备上市之路,现任董事长姚建军曾公开表示,该行希望“形成广州市政府相对控股、一至两家战略投资者和众多财务投资者共同组成均衡的股权结构”。

 

  2010年底,法国大众储蓄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台湾富邦金控分别入驻广州银行作尽职调查,历时一年,最终丰业银行以46.47亿元摘得该行19.9%的股权。

 

  然而,2013年7月,加拿大丰业银行宣布收回收购股权的要约。丰业银行首席执行官Richard Waugh当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合作伙伴正在重新估量他们所处的位置,到底他们是否需要一位战略投资者?”

 

  不过,引资事件并未使剑指上市的广州银行停下其优化股权结构的脚步。因按照规定,股份制银行要上市,政府单一股权不得高于30%,且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能超过两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5%,单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

 

  首次对外引资以不愉快的结果告终,但剑指上市的广州银行并未停下其优化股权结构的脚步。因按照规定,股份制银行要上市,政府单一股权不得高于30%,且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能超过两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5%,单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

 

  据广州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该行的股权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国资委旗下的企业集团。其中,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3.99%,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6.16%,再加上广州市广永经贸有限公司,广州市政府控股企业所占股权比例高达92.04%。

 

  另一方面,《公司法》规定,公司在申报IPO时,股东人数需控制在200人以下。但据广州银行2013年报显示,公司股东总数为12178户,其中法人股股东为977户,集体股股东1户,个人股股东11200户。

 

  重整股权结构,已是广州银行必须越过的关卡。

 

极审慎的信贷风格

 

  各路资本争抢民营银行牌照之际,为何广州银行的潜在新股东却仍未现身。一些行业人士认为,这与该行的谨慎风格和财务表现有关。

 

  2001年,彼时成立5年的广州银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前身是46家广州城市信用合作社,最高点时不良资产高达260多亿元,占当时资产总额逾90%。

 

  现任广州银行董事长姚建军临危受命,是年6月进驻广州银行,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全面展开变革。历经4年“刮骨疗伤”式改革后,广州银行全行员工从2001年初的近4000人削减至2005年末不足2000人,过往对支行的“一刀切”授权亦调整为对各个支行自身状况、不同风险度的信贷品种等因素予以“差别式授权”。

 

  2005年,广州银行实现扭亏为盈。按广州市政府对广州银行“重组、引资、上市”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的资产重组固然已完成,但第二步“引资”,却延续至今。

 

  虽然财务亮点频频,但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广州银行的信贷风格“高度审慎”,与某些颇具“狼性”的银行截然不同。

 

  广州某大型贸易集团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曾与广州银行打过交道。“那时广州银行几乎全是国企客户,贷款集中度太高,很多业务开展受监管指标的制约。于是市经贸委领导牵头,组织当地几家大型民企跟广州银行座谈。”

 

  随后双方开启了信贷合作,但仅持续了一年,就因“银行业务调整”而停止,其信贷重心再度向地方国企回归。记者了解到,广州银行此前主要为城投集团、交投集团、广药集团等国有独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在前述负责人看来,2010年开设深圳等地分行后,广州银行真正具备了市场化意识,“但文化上还是偏保守”,这亦是其不良率远低于同行的重要原因。据广州银行年报显示,其2011、2012、2013年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03%、0.04%、0.03%。

 

  广州银行某位个金条线员工向记者表示,“总体而言、总行信贷审批特别严格,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对客户准入门槛要求亦较同业高出不少,其中某款个人金融主打产品更被要求‘年内实现零不良贷款’。”

 

  “基本目前存量的信贷客户大多是员工个人的资源。对于新增客户,有政府背景的优先考虑,此前行内专门为机关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内部员工推出4款家庭装修、消费分期、购车分期和车位分期的贷款产品。”前述个金员工透露。

 

  硬币总有两面。在她看来,高度审慎的信贷审批流程和规定的确是挡住了潜在的风险,但亦挡住了一部分资质尚可的客户。“我们行的信贷业务、特别是个贷,要找到符合条件的客户实非容易。”

 

  资料显示,广州银行2011年至2013年全行存款总额分别为1656.1亿元、2009.6亿元和2519.9亿元;但同期三年贷款总额则仅为725亿元、826亿元和959亿元,平均同比增幅维持在12%-14%的水平。

 

  而从贷款发放行业划分情况来看,2012年广州银行21.9%的贷款投向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9.1%的贷款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0%的贷款投向房地产业。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9月末,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出一则公告:广州银行11.66亿股(占总股本的14.045%)被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40.02亿元,起始日为9月29日。 实际上,这已经是两个月来,广州银行的大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金控,原为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广州银行40亿元挂牌转让约14%股权-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项目融资 > 正文

广州银行40亿元挂牌转让约14%股权

2014-10-11 |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分享 ▼

 

      9月末,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出一则公告:广州银行11.66亿股(占总股本的14.045%)被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40.02亿元,起始日为9月29日。

 

  实际上,这已经是两个月来,广州银行的大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金控,原为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挂牌转让广州银行股份。

 

  广州金控现持有广州银行63.99%股份,为第一大股东。2014年8月下旬,广州金控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广州银行12.65%股份。

 

  对比两次转让公告,股份转让价格均为40亿元左右,但转让股份比例则从12.65%提高至14.045%。据记者简单计算,第一次挂牌转让的平均每股单价大约为3.81元,而第二次约为3.43元。

 

  记者了解到,此前5月,广州市国资委曾牵头为广州银行召集一批省内民营企业,召开广州银行股权转让推介会。在会上,国资委代表发言时提到,“本次广州银行股权转让推介会,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广州国资委会持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共赢、快速发展”。

 

  对于挂牌期间是否收到投资者意向,本报记者多次拨打广州金控董事长黄子励的办公电话,未获接听。广州银行方面则表示,股权转让事宜由市政府统筹,并不清楚详情。

 

报价料已近底线

 

  8月下旬,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数据显示,广州银行12.65%股份转让总价为40.03亿元,按目前广州银行注册资本的83.02亿元计算,折合平均每股约3.81元。

 

  而本次广州金控再次挂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转让广州银行股份,其挂牌转让价格同样为40.02亿元,但转让标的则为“广州银行11.66亿股(占总股本的14.045%)”,折合平均每股单价则仅3.432元。

 

  与此同时,第二次挂牌公告中,广州金控目前的持股比例并未有变化。“仅相隔不足两个月,广州金控已两度挂牌转让广州银行股份,有可能是第一次没有达成交易而作出折让。”广州银行业一人士对记者称,“但就现阶段而言,3.432元/股的单价已接近底线,本轮转让中意向受让方报价不得低于该价格。”

 

  资料显示,广州金控要求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付款”,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转让标的企业存续发展、产权转让涉及的债券债务处置等方面并未作出要求。

 

  但转让其他相关条件则规定,标的总股数为11.66亿股,单一受让方最少受让3000万股;且规定意向受让方需为“境内内资企业法人”。

 

  若受让方为“境内金融机构”,则要求“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近2年内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若受让方为“境内非金融机构”,则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30%、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

 

  对比发现,本次挂牌转让公告,除了较在8月公告中股份转让份额从12.65%提升至14.05%,以及转让总价从40.03亿变为40.02亿外,对受让方的资质门槛等方面未作更改。

 

  知情人士表示,广州银行的股权转让由地方国资委主导,是为了打造更市场化的股权结构,以便冲刺资本市场。广州银行于四年前已开始筹备上市之路,现任董事长姚建军曾公开表示,该行希望“形成广州市政府相对控股、一至两家战略投资者和众多财务投资者共同组成均衡的股权结构”。

 

  2010年底,法国大众储蓄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台湾富邦金控分别入驻广州银行作尽职调查,历时一年,最终丰业银行以46.47亿元摘得该行19.9%的股权。

 

  然而,2013年7月,加拿大丰业银行宣布收回收购股权的要约。丰业银行首席执行官Richard Waugh当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合作伙伴正在重新估量他们所处的位置,到底他们是否需要一位战略投资者?”

 

  不过,引资事件并未使剑指上市的广州银行停下其优化股权结构的脚步。因按照规定,股份制银行要上市,政府单一股权不得高于30%,且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能超过两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5%,单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

 

  首次对外引资以不愉快的结果告终,但剑指上市的广州银行并未停下其优化股权结构的脚步。因按照规定,股份制银行要上市,政府单一股权不得高于30%,且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能超过两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5%,单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

 

  据广州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该行的股权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国资委旗下的企业集团。其中,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3.99%,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6.16%,再加上广州市广永经贸有限公司,广州市政府控股企业所占股权比例高达92.04%。

 

  另一方面,《公司法》规定,公司在申报IPO时,股东人数需控制在200人以下。但据广州银行2013年报显示,公司股东总数为12178户,其中法人股股东为977户,集体股股东1户,个人股股东11200户。

 

  重整股权结构,已是广州银行必须越过的关卡。

 

极审慎的信贷风格

 

  各路资本争抢民营银行牌照之际,为何广州银行的潜在新股东却仍未现身。一些行业人士认为,这与该行的谨慎风格和财务表现有关。

 

  2001年,彼时成立5年的广州银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前身是46家广州城市信用合作社,最高点时不良资产高达260多亿元,占当时资产总额逾90%。

 

  现任广州银行董事长姚建军临危受命,是年6月进驻广州银行,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全面展开变革。历经4年“刮骨疗伤”式改革后,广州银行全行员工从2001年初的近4000人削减至2005年末不足2000人,过往对支行的“一刀切”授权亦调整为对各个支行自身状况、不同风险度的信贷品种等因素予以“差别式授权”。

 

  2005年,广州银行实现扭亏为盈。按广州市政府对广州银行“重组、引资、上市”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的资产重组固然已完成,但第二步“引资”,却延续至今。

 

  虽然财务亮点频频,但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广州银行的信贷风格“高度审慎”,与某些颇具“狼性”的银行截然不同。

 

  广州某大型贸易集团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曾与广州银行打过交道。“那时广州银行几乎全是国企客户,贷款集中度太高,很多业务开展受监管指标的制约。于是市经贸委领导牵头,组织当地几家大型民企跟广州银行座谈。”

 

  随后双方开启了信贷合作,但仅持续了一年,就因“银行业务调整”而停止,其信贷重心再度向地方国企回归。记者了解到,广州银行此前主要为城投集团、交投集团、广药集团等国有独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在前述负责人看来,2010年开设深圳等地分行后,广州银行真正具备了市场化意识,“但文化上还是偏保守”,这亦是其不良率远低于同行的重要原因。据广州银行年报显示,其2011、2012、2013年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03%、0.04%、0.03%。

 

  广州银行某位个金条线员工向记者表示,“总体而言、总行信贷审批特别严格,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对客户准入门槛要求亦较同业高出不少,其中某款个人金融主打产品更被要求‘年内实现零不良贷款’。”

 

  “基本目前存量的信贷客户大多是员工个人的资源。对于新增客户,有政府背景的优先考虑,此前行内专门为机关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内部员工推出4款家庭装修、消费分期、购车分期和车位分期的贷款产品。”前述个金员工透露。

 

  硬币总有两面。在她看来,高度审慎的信贷审批流程和规定的确是挡住了潜在的风险,但亦挡住了一部分资质尚可的客户。“我们行的信贷业务、特别是个贷,要找到符合条件的客户实非容易。”

 

  资料显示,广州银行2011年至2013年全行存款总额分别为1656.1亿元、2009.6亿元和2519.9亿元;但同期三年贷款总额则仅为725亿元、826亿元和959亿元,平均同比增幅维持在12%-14%的水平。

 

  而从贷款发放行业划分情况来看,2012年广州银行21.9%的贷款投向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9.1%的贷款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0%的贷款投向房地产业。

------分隔线----------------------------
  • 上一篇:世行搭基建合作平台为发展中国家项目融资
  • 下一篇:广州产权交易所开发区分所转让工业厂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融创宣布收购东莞松湖7.66万平项目   16-03-02
·浙江广厦转让杭州及东阳项目   16-03-01
·圆融集团拟转让协信苏州项目49%股权   15-11-23
·逾40亿房地产项目扎堆挂牌转让   15-11-16
·金地商置2.28亿收购江苏一宗商住地块   15-11-16
热点内容
  • 广州市越秀区泰康路111号泰康城广场10
  • 广州智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5%股权
  • 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转让100%股权
  • 广州南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转
  • 广州市荔鸿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
  • 肇庆广新汇富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
  • 福建武夷茶苑大酒店有限公司转让100%股
  • 汕头粤海物业开发有限公司增资扩股
  • 广州珠江华侨大酒店100%股权转让
  • 辽宁本溪市福金养殖场抵债部分资产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