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交通顶层设计出炉 智慧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未来交通顶层设计出炉 智慧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年09月25日

  新华社9月1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酝酿已久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终于发布。

 

  一位接近交通运输部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而出台的未来交通顶层设计。

 

  据记者了解,这是交通领域近年来规格最高的顶层设计。往年,交通领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相关章节提出,交通运输部也会起草五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不时就细化主题再发表相关规划,例如近期发布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但这些规划的涵盖范围和影响程度,都不及此次出台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纲要提出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以2035年为分水岭,分两个阶段,基本建成、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这是一份中长期的交通发展规划,涵盖了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甚至是人才队伍等十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发展方向。

 

  9月20日,受纲要发布的影响,沪深两市交通领域的行情被引爆,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概念板块集体上演涨停潮,半导体、芯片等科技股也呈现局部活跃。

 

  从智能交通到智慧交通

 

  纲要显示,建设交通强国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适用先进交通装备、便捷运输服务等多个方面展开。这些建设和布局,都围绕着智慧、安全、绿色等核心要求。

 

  以基础设施布局为例,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国家发展规划为依据,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完善多层次网络布局。

 

  此次备受市场关注的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领域,都暗含其中。例如纲要在交通装备先进适用中指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纲要更是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

 

  9月20日,清华大学副教授李瑞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道路交通方面,主要的方向是,不但要有智能汽车,也要有“智路”,并通过交通体系的发展,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李瑞敏是“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的参与人之一,“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是由中国工程院牵头、为交通强国战略决策而设立的重大咨询项目。该项目共包含10个子课题,李瑞敏参与了其中三个,包括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等。

 

  智能交通所涉范围非常宽广,在历时两年多的研究中,清华大学团队曾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及企业,完善了国内建设智能交通体系的框架。最终呈现出的纲要,便是对这些子课题研究成果的高度凝练。

 

  据悉,智能交通发展子课题最终确立了六项战略发展重点,包括大数据共享平台及交通云技术应用、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智能提升交通主动安全水平等等。

 

  显然,当前的智能交通被赋予了更多内涵,更有智慧交通等相对较新的概念出现。实际上,无论是何种名称,其反映出的趋势都是类似的,即把先进的传感、卫星导航与定位、通信、计算机处理等技术应用在交通体系内,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与效率。

 

  机遇和挑战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无疑将进入快车道。

 

  李瑞敏以城市道路交通举了个例子,国内的电子收费系统(ETC)其实起步挺早,但发展步伐较慢,应用率偏低。“日本现在90%以上通行都是ETC,但国内之前是不到50%。当然,随着今年ETC的大量普及,相信会有显著提升。”

 

  再例如,在信号控制智能化方面,国内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号控制智能化是指,单点信号机更换为可联网、具备自我运算能力的智能信号机,可根据统计的交通流量进行实时调控。“尽管有部分城市已经在用,但远远还没有达到普及的水平”,李瑞敏表示。

 

  李瑞敏指出,这有赖于完善的信息采集,以及优化的算法。不过他也表示,在信息数据采集方面,中国已经初具规模,并具备助力交通管理的能力,但关键在于如何应用好这些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仍有诸多需要打通的“关节”。

 

  同济大学副教授王宁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数据采集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挖掘出数据的价值。而这,是当前建设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重要突破点。

 

  “城市管理是可以率先突破的,技术相对成熟。”王宁认为,相比较而言,诸如无人驾驶等业态,是更为中长期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突破不会那么快,从研发到应用,还会有很长的培育周期。但在发展过程中,有望逐渐从单一的应用场景进入到复杂的应用场景之中。”

 

  在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应用方面,业内人士都非常强调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智能交通的六项战略发展重点中,第一项便是大数据共享平台及交通云技术应用,其指出,要“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大数据共享云平台,数据由下至上逐级汇聚,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协同管理和一体化服务”。

 

  在数据的分析与使用方面,王宁也建议,适当地扩大开放数据资源。“有些数据很难获得,但又十分重要,比如,公安部门的交通数据就相对完善,能否按照一定条件释放一些出来,这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新华社9月1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酝酿已久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终于发布。 一位接近交通运输部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未来交通顶层设计出炉 智慧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未来交通顶层设计出炉 智慧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9-09-25 |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分享 ▼

  新华社9月1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酝酿已久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终于发布。

 

  一位接近交通运输部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而出台的未来交通顶层设计。

 

  据记者了解,这是交通领域近年来规格最高的顶层设计。往年,交通领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相关章节提出,交通运输部也会起草五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不时就细化主题再发表相关规划,例如近期发布的《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但这些规划的涵盖范围和影响程度,都不及此次出台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纲要提出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以2035年为分水岭,分两个阶段,基本建成、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这是一份中长期的交通发展规划,涵盖了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甚至是人才队伍等十个方面分别指出了发展方向。

 

  9月20日,受纲要发布的影响,沪深两市交通领域的行情被引爆,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概念板块集体上演涨停潮,半导体、芯片等科技股也呈现局部活跃。

 

  从智能交通到智慧交通

 

  纲要显示,建设交通强国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适用先进交通装备、便捷运输服务等多个方面展开。这些建设和布局,都围绕着智慧、安全、绿色等核心要求。

 

  以基础设施布局为例,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国家发展规划为依据,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完善多层次网络布局。

 

  此次备受市场关注的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领域,都暗含其中。例如纲要在交通装备先进适用中指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纲要更是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

 

  9月20日,清华大学副教授李瑞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道路交通方面,主要的方向是,不但要有智能汽车,也要有“智路”,并通过交通体系的发展,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李瑞敏是“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的参与人之一,“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是由中国工程院牵头、为交通强国战略决策而设立的重大咨询项目。该项目共包含10个子课题,李瑞敏参与了其中三个,包括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绿色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等。

 

  智能交通所涉范围非常宽广,在历时两年多的研究中,清华大学团队曾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及企业,完善了国内建设智能交通体系的框架。最终呈现出的纲要,便是对这些子课题研究成果的高度凝练。

 

  据悉,智能交通发展子课题最终确立了六项战略发展重点,包括大数据共享平台及交通云技术应用、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智能提升交通主动安全水平等等。

 

  显然,当前的智能交通被赋予了更多内涵,更有智慧交通等相对较新的概念出现。实际上,无论是何种名称,其反映出的趋势都是类似的,即把先进的传感、卫星导航与定位、通信、计算机处理等技术应用在交通体系内,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与效率。

 

  机遇和挑战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无疑将进入快车道。

 

  李瑞敏以城市道路交通举了个例子,国内的电子收费系统(ETC)其实起步挺早,但发展步伐较慢,应用率偏低。“日本现在90%以上通行都是ETC,但国内之前是不到50%。当然,随着今年ETC的大量普及,相信会有显著提升。”

 

  再例如,在信号控制智能化方面,国内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号控制智能化是指,单点信号机更换为可联网、具备自我运算能力的智能信号机,可根据统计的交通流量进行实时调控。“尽管有部分城市已经在用,但远远还没有达到普及的水平”,李瑞敏表示。

 

  李瑞敏指出,这有赖于完善的信息采集,以及优化的算法。不过他也表示,在信息数据采集方面,中国已经初具规模,并具备助力交通管理的能力,但关键在于如何应用好这些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仍有诸多需要打通的“关节”。

 

  同济大学副教授王宁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数据采集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挖掘出数据的价值。而这,是当前建设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重要突破点。

 

  “城市管理是可以率先突破的,技术相对成熟。”王宁认为,相比较而言,诸如无人驾驶等业态,是更为中长期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突破不会那么快,从研发到应用,还会有很长的培育周期。但在发展过程中,有望逐渐从单一的应用场景进入到复杂的应用场景之中。”

 

  在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应用方面,业内人士都非常强调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智能交通的六项战略发展重点中,第一项便是大数据共享平台及交通云技术应用,其指出,要“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大数据共享云平台,数据由下至上逐级汇聚,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协同管理和一体化服务”。

 

  在数据的分析与使用方面,王宁也建议,适当地扩大开放数据资源。“有些数据很难获得,但又十分重要,比如,公安部门的交通数据就相对完善,能否按照一定条件释放一些出来,这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分隔线----------------------------
  • 上一篇:中国经济稳健运行有基础
  • 下一篇:苏州8宗涉宅地块集中出让 一日成交104.82亿元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