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起笔:冲刺2020全面小康-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十三五”规划起笔:冲刺2020全面小康

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02月27日

 

      记者从多个权威信源处获悉,“十三五”规划已于春节前正式进入编制阶段。

 

      消息人士透露,规划草案编制大约会持续半年。按照惯例,规划初稿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上提交审议,并确定基本规划思路。2016年,也就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上,将通过正式的“十三五”规划纲要。

 

      据熟悉经济规划编制的官方人士透露,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领域最重要、最高规格的规划,不仅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还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他认为,随着国内外背景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将是一部极有看点和时代特色的五年规划。

 

      从宏观看,“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憧憬今后5年的另一个战略意义在于,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高规格的“笔杆子”团队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去年4月全面启动。作为最高规格的经济规划纲要,由哪些人编写?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中财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都是重要的规划编制单位,此外,地方的主要代表也会全程参与编制。

 

      可以说,在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团队中都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除了中央和地方以及上述提到的多个核心决策部门的人士,规划编制还以课题的形式凝聚着各领域学者智囊、学科带头人和社会贤达的智慧。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具体参与规划的编制者将以一定的形式集中办公,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直到规划初稿的最终出炉。

 

      根据公开消息,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曾多次参与五年规划的起草制定。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等近期也曾对“十三五”规划方向进行过阐述。他们都被观察人士认为是重要的规划编制组织者。

 

      专家学者也是重要的智力支持来源。本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就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专家座谈会。当时,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起草工作组已经成立。

 

      在启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的课题研究也几乎动员了全国一线大牌专家。发改委之前曾进行前期课题招标,从公布的入选名单来看,以林毅夫为课题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以蔡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等为负责人的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入选。

 

      从整体架构上来看,“十三五”规划代表着未来五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和发展方向,各地方和行业也要编制各自的五年规划,以实现补充和完善。目前,铁路、民航、工信等领域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已经展开,地方省份也在开始着手编制。

 

      规划出炉流程

 

      本报采访的数名观察人士认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注重民主和科学,特别是中央决策在强调民主化、科学化方面,自有一套章法。

 

      “理论上看,这套程序并不逊于西方,甚至更好。”其中一名观察人士表示,越是高规格的决议,越体现着民主化和科学化。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自然也体现着这一思路。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规划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和科学的决策过程。为编写规划,主要组织部门首先会征求各方意见,此后,中财办会下达几十个重大课题给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其中有些课题是几个部门合力完成。

 

      此外,国家发改委作为规划编制的主要单位之一,也会组织课题招标。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招标题目的成果,主要服务于国家发改委,后者基于这些课题的一些思路,将其作为向中央规划提建议的素材之一。“当然,也不排除在中央建议出来之后,这些课题成果在编制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这名人士称。

 

      不仅如此,规划编制期间,有关部门还将进行大量的调研、咨询和座谈。例如,“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专题调研,78位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全国22个省、区、市,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调研,形成15个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往年五年规划的出炉流程,今年是规划编制承上启下的定调年。一般来说,在规划编制起草完善的过程中,将经过多次的高层审议。

 

      首先,在五年规划正式出炉前一年的中央全会上,将审议并通过对规划的建议。比如,2010年10月份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次,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在发布前夕,具体的规划纲要草案稿还要经过范围更小的中央政治局的讨论。随后,草案稿提交当年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并表决通过。

 

      冲刺2020年

 

      作为2020年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历史作用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官员此前公开表示,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复合性目标高”是学界对“十三五”规划的普遍期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对本报表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发展目标。

 

      在本月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5年年会上,杨伟民提出了“十三五”过程中需要回答的十个问题,分别是: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实现两个翻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如何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如何改革传统的发展方式,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如何推进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如何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扩大对外开放。

 

      对于“十三五”规划的一些亮点,官方已有一些展望。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十三五”的发展要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导向,同时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一条主线来对待。

 

      在去年4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记者从多个权威信源处获悉,十三五规划已于春节前正式进入编制阶段。 消息人士透露,规划草案编制大约会持续半年。按照惯例,规划初稿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上提交审议,并确定基本规划思路。2016年,也就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上,将通过正式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十三五”规划起笔:冲刺2020全面小康-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十三五”规划起笔:冲刺2020全面小康

2015-02-27 |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分享 ▼

 

      记者从多个权威信源处获悉,“十三五”规划已于春节前正式进入编制阶段。

 

      消息人士透露,规划草案编制大约会持续半年。按照惯例,规划初稿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上提交审议,并确定基本规划思路。2016年,也就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上,将通过正式的“十三五”规划纲要。

 

      据熟悉经济规划编制的官方人士透露,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领域最重要、最高规格的规划,不仅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还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他认为,随着国内外背景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将是一部极有看点和时代特色的五年规划。

 

      从宏观看,“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憧憬今后5年的另一个战略意义在于,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高规格的“笔杆子”团队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去年4月全面启动。作为最高规格的经济规划纲要,由哪些人编写?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中财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都是重要的规划编制单位,此外,地方的主要代表也会全程参与编制。

 

      可以说,在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团队中都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除了中央和地方以及上述提到的多个核心决策部门的人士,规划编制还以课题的形式凝聚着各领域学者智囊、学科带头人和社会贤达的智慧。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具体参与规划的编制者将以一定的形式集中办公,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直到规划初稿的最终出炉。

 

      根据公开消息,中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曾多次参与五年规划的起草制定。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等近期也曾对“十三五”规划方向进行过阐述。他们都被观察人士认为是重要的规划编制组织者。

 

      专家学者也是重要的智力支持来源。本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就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专家座谈会。当时,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起草工作组已经成立。

 

      在启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的课题研究也几乎动员了全国一线大牌专家。发改委之前曾进行前期课题招标,从公布的入选名单来看,以林毅夫为课题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以蔡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等为负责人的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入选。

 

      从整体架构上来看,“十三五”规划代表着未来五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和发展方向,各地方和行业也要编制各自的五年规划,以实现补充和完善。目前,铁路、民航、工信等领域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已经展开,地方省份也在开始着手编制。

 

      规划出炉流程

 

      本报采访的数名观察人士认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注重民主和科学,特别是中央决策在强调民主化、科学化方面,自有一套章法。

 

      “理论上看,这套程序并不逊于西方,甚至更好。”其中一名观察人士表示,越是高规格的决议,越体现着民主化和科学化。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自然也体现着这一思路。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规划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和科学的决策过程。为编写规划,主要组织部门首先会征求各方意见,此后,中财办会下达几十个重大课题给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其中有些课题是几个部门合力完成。

 

      此外,国家发改委作为规划编制的主要单位之一,也会组织课题招标。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招标题目的成果,主要服务于国家发改委,后者基于这些课题的一些思路,将其作为向中央规划提建议的素材之一。“当然,也不排除在中央建议出来之后,这些课题成果在编制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这名人士称。

 

      不仅如此,规划编制期间,有关部门还将进行大量的调研、咨询和座谈。例如,“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专题调研,78位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全国22个省、区、市,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调研,形成15个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往年五年规划的出炉流程,今年是规划编制承上启下的定调年。一般来说,在规划编制起草完善的过程中,将经过多次的高层审议。

 

      首先,在五年规划正式出炉前一年的中央全会上,将审议并通过对规划的建议。比如,2010年10月份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次,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在发布前夕,具体的规划纲要草案稿还要经过范围更小的中央政治局的讨论。随后,草案稿提交当年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并表决通过。

 

      冲刺2020年

 

      作为2020年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历史作用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官员此前公开表示,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复合性目标高”是学界对“十三五”规划的普遍期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对本报表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发展目标。

 

      在本月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5年年会上,杨伟民提出了“十三五”过程中需要回答的十个问题,分别是: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实现两个翻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如何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如何改革传统的发展方式,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如何推进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如何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扩大对外开放。

 

      对于“十三五”规划的一些亮点,官方已有一些展望。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十三五”的发展要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导向,同时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一条主线来对待。

 

      在去年4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

------分隔线----------------------------
  • 上一篇:北京合作型保障房4大要点 部分人或优先分配
  • 下一篇:农业部:用5年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