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国务院: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

新华社  2014年12月2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决定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

 

      会议认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可以推动我国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中国产品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会议确定,一是简化审批手续,便利“走出去”。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由事前到有关部门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三是健全政策体系,服务“走出去”。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增加经营主体。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做好信息、法律、领事等服务,加强协调,防止恶性竞争,强化风险防范,护航中国企业、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会议指出,中央和地方联动,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会议决定,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一是将2012年及以前年度各级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收回统筹使用。对政府性基金项目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盘活的资金重点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二是全面清理财政专户,防止资金大量沉淀,各地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严禁违规虚列支出,严控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和规模。加强收入缴库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三是对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占比设定上限,明年起不得在预算外新设偿债准备金,已设的纳入预算管理,促进资金科学安排,加快流转。在水利投资运营、义务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领域开展三年滚动预算试点,确保资金和项目对接。让公帑有效服务公众、造福人民。

 

      李克强说,中国的很多产能,虽然对于国内“富余”,但在国际市场上,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优质产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于中国装备“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BOT(特许权协议)等投融资模式,还要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我们的外汇储备量太大,如果光买其他国家的国债,年底只能赚少许利息,还不如配合运用,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改善民生。”

 

      李克强说,中国今天已经走到一个新的阶段: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让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接受更高水平的检验,在激烈竞争中提质增效升级。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决定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 会议认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国务院: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国务院: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

2014-12-25 | 新华社

我要分享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决定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措施,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

 

      会议认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可以推动我国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中国产品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会议确定,一是简化审批手续,便利“走出去”。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由事前到有关部门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三是健全政策体系,服务“走出去”。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增加经营主体。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做好信息、法律、领事等服务,加强协调,防止恶性竞争,强化风险防范,护航中国企业、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会议指出,中央和地方联动,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会议决定,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一是将2012年及以前年度各级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收回统筹使用。对政府性基金项目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盘活的资金重点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二是全面清理财政专户,防止资金大量沉淀,各地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严禁违规虚列支出,严控权责发生制核算范围和规模。加强收入缴库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三是对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占比设定上限,明年起不得在预算外新设偿债准备金,已设的纳入预算管理,促进资金科学安排,加快流转。在水利投资运营、义务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领域开展三年滚动预算试点,确保资金和项目对接。让公帑有效服务公众、造福人民。

 

      李克强说,中国的很多产能,虽然对于国内“富余”,但在国际市场上,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优质产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于中国装备“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BOT(特许权协议)等投融资模式,还要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我们的外汇储备量太大,如果光买其他国家的国债,年底只能赚少许利息,还不如配合运用,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改善民生。”

 

      李克强说,中国今天已经走到一个新的阶段: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让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接受更高水平的检验,在激烈竞争中提质增效升级。

------分隔线----------------------------
  • 上一篇:明年“三农”改革定调农业现代化 禁止耕地非农化
  • 下一篇:沪土地单价纪录昨两度刷新 二线房企一线城市抢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