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税体制改革地产税等成县市主体税种-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广东财税体制改革地产税等成县市主体税种

南方日报  2014年11月12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之际,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再推重磅。最新出台的《广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以改进预算管理、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配置政府公共资源为重点,推动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这份沉甸甸的方案不仅与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预算法》相衔接,更结合广东实际增加了深化民生财政保障制度改革、深化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两大任务。而诸如厘清省与市县之间事权和支出责任、探索建立地方税收体系等改革重点,使得这份方案颇具先行先试的意味。

 

A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除国务院批准外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债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第一大任务,在广东《总体方案》中,也被摆到了第一位。

 

      根据《总体方案》,广东省将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把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此外,未来我省将实现全口径财政预决算、预算调整、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如“三公”经费方面,我省将进一步细化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信息。

 

      在跨年度预算平衡方面,《总体方案》明确,一般公共预算如出现超收,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减少支出等方式实现平衡;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能实现平衡,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可增列赤字,报财政部备案,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

 

      为了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总体方案》要求,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必须作出并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在预算调整方案中作出安排。同时,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预算资金的调剂;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期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也纳入了考量。根据《总体方案》,除国务院批准外,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且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B 调整省以下财政关系

 

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办法

 

      在调整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总体方案》首先提出将明确划分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划分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时,适当上移并强化省级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在保持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实现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而根据深化改革的精神,事权将划分为政权运转类、市场监管类、社会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等类别;支出责任将划分为省级支出责任、市县级支出责任、省市县共担支出责任等三类。

 

      事权方面,《总体方案》将关系全省统一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务集中到省级;将直接面向基层、地域信息强、由基层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下放给市县管理;对于难以明确区分受益范围、各级均有义务且可以提供的公共服务,超出市县管辖范围或超越市县管理能力的跨区域事务,由省级承担。据悉,事权置换调整通过试点先行,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省级限制列举、剩余归属市县的方式,逐项明确省与市县的事权范围。

 

      支出责任方面,《总体方案》明确,省级财政承担省级事权的支出责任,市县级财政承担市县级的支出责任。对各级共同承担的事权,按照合理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其中,对区域性公共服务类事项,基层信息收集越复杂,市县级支出责任越大,跨区域外部性越明显,省级支出责任越大;对共同管理维护类事项,初始建设方面支出由省市分担,日常维护方面支出由市县级承担。

 

C 建立地方税收体系

 

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

 

      探索建立地方税收体系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

 

      《总体方案》指出,将按照中央改革部署,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将具备相当规模、收入来源稳定、与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税种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和主体收入;同时按照保持现有财力格局基本稳定的原则,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房地产税等改革,使房地产税等财产行为税成为县(市)级主体税种,培育地方支柱税源,稳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增强市县政府履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保障能力。

 

      在税制改革方面,《总体方案》提出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税制结构,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统一、规范的税制环境,并将积极争取有关税制改革在我省先行先试。

 

      如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落实推进消费税改革,增强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落实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或开发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落实环境保护费改税和环境保护税立法;落实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关工作,探索构建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广东亮点

 

在中央基础上增加两大任务:

完善财力支撑机制 促进投入公平配置

 

      如果说,上述三大改革任务是在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框架下的全面落地,《总体方案》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在中央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正在推进的重要改革工作,增加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支撑机制、构建政府公共资源投入的公平配置机制两大改革任务。

 

      在深化民生财政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支撑机制方面,《总体方案》提出了明确实施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政策措施、完善供给机制、强化政策效应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举措。通过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有效保障改善民生,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支撑机制,促进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深化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构建政府公共资源投入的公平配置机制方面,我省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透明、监管有力”的要求,探索推进财政投融资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公共资源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机制,推进公平统一市场建设,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主要改革举措包括探索推进财政投融资改革、明确政府公共资源投入范围、规范政府公共资源公平配置方式、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等。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之际,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再推重磅。最新出台的《广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以改进预算管理、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配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广东财税体制改革地产税等成县市主体税种-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广东财税体制改革地产税等成县市主体税种

2014-11-12 | 南方日报

我要分享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之际,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再推重磅。最新出台的《广东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以改进预算管理、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配置政府公共资源为重点,推动率先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这份沉甸甸的方案不仅与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预算法》相衔接,更结合广东实际增加了深化民生财政保障制度改革、深化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两大任务。而诸如厘清省与市县之间事权和支出责任、探索建立地方税收体系等改革重点,使得这份方案颇具先行先试的意味。

 

A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除国务院批准外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债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第一大任务,在广东《总体方案》中,也被摆到了第一位。

 

      根据《总体方案》,广东省将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把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此外,未来我省将实现全口径财政预决算、预算调整、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如“三公”经费方面,我省将进一步细化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信息。

 

      在跨年度预算平衡方面,《总体方案》明确,一般公共预算如出现超收,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减少支出等方式实现平衡;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能实现平衡,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可增列赤字,报财政部备案,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

 

      为了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总体方案》要求,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必须作出并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在预算调整方案中作出安排。同时,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预算资金的调剂;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期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也纳入了考量。根据《总体方案》,除国务院批准外,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且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B 调整省以下财政关系

 

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办法

 

      在调整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总体方案》首先提出将明确划分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划分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时,适当上移并强化省级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在保持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实现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而根据深化改革的精神,事权将划分为政权运转类、市场监管类、社会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等类别;支出责任将划分为省级支出责任、市县级支出责任、省市县共担支出责任等三类。

 

      事权方面,《总体方案》将关系全省统一市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务集中到省级;将直接面向基层、地域信息强、由基层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下放给市县管理;对于难以明确区分受益范围、各级均有义务且可以提供的公共服务,超出市县管辖范围或超越市县管理能力的跨区域事务,由省级承担。据悉,事权置换调整通过试点先行,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省级限制列举、剩余归属市县的方式,逐项明确省与市县的事权范围。

 

      支出责任方面,《总体方案》明确,省级财政承担省级事权的支出责任,市县级财政承担市县级的支出责任。对各级共同承担的事权,按照合理的比例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其中,对区域性公共服务类事项,基层信息收集越复杂,市县级支出责任越大,跨区域外部性越明显,省级支出责任越大;对共同管理维护类事项,初始建设方面支出由省市分担,日常维护方面支出由市县级承担。

 

C 建立地方税收体系

 

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

 

      探索建立地方税收体系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

 

      《总体方案》指出,将按照中央改革部署,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将具备相当规模、收入来源稳定、与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税种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和主体收入;同时按照保持现有财力格局基本稳定的原则,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房地产税等改革,使房地产税等财产行为税成为县(市)级主体税种,培育地方支柱税源,稳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增强市县政府履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保障能力。

 

      在税制改革方面,《总体方案》提出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税制结构,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统一、规范的税制环境,并将积极争取有关税制改革在我省先行先试。

 

      如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落实推进消费税改革,增强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落实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或开发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落实环境保护费改税和环境保护税立法;落实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关工作,探索构建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广东亮点

 

在中央基础上增加两大任务:

完善财力支撑机制 促进投入公平配置

 

      如果说,上述三大改革任务是在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框架下的全面落地,《总体方案》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在中央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正在推进的重要改革工作,增加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支撑机制、构建政府公共资源投入的公平配置机制两大改革任务。

 

      在深化民生财政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支撑机制方面,《总体方案》提出了明确实施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政策措施、完善供给机制、强化政策效应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举措。通过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有效保障改善民生,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支撑机制,促进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深化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构建政府公共资源投入的公平配置机制方面,我省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透明、监管有力”的要求,探索推进财政投融资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公共资源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机制,推进公平统一市场建设,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主要改革举措包括探索推进财政投融资改革、明确政府公共资源投入范围、规范政府公共资源公平配置方式、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等。

------分隔线----------------------------
  • 上一篇:湖北:职工购房可用父母子女公积金
  • 下一篇:土改总体方案提交审议 小产权房红线不会突破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