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天有效期被指“急功近利”
中山市国土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该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6072元/平方米,同比2010年上涨15.4%,上涨幅度已经超过既定目标4个百分点。
其实早在今年10月份,有关部门就已经“坐不住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10月份,中山就已经开始暂缓发放建筑面积大于144平方米的大户型商品房的预售许可证。
合富辉煌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份到9月份的4个月中,中山城区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商品房的成交均价分别已经高达8690元/平方米、7990元/平方米、8769元/平方米、7759元/平方米,均大幅超过5800元/平方米的限价标准。合富辉煌分析指出,中山控制大户型预售证的发放,其实是以中小户型的较低成交价来平衡整体成交均价。
但仅仅52天的限价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其实中山的房价基数比较低,所以5800元/平方米的上限极有可能是中山市在经过一番“计算”之后得出的结论,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幅度。
“哪有限价限52天的?”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微博)指出,中山此举太“急功近利”,显然只是为了应付“上边”交代下来的调控任务。
地方政府的“纠结”
52天的限价在韩世同看来是一种极其“荒唐”的做法,在这场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大戏”中,却从不乏令人费解的“闹剧”。甚至有业内人士调侃说,这是一场“闹剧”接力赛。
10月11日晚间开始,一则诞生于佛山、仅维持了12个小时生命的房产调控新政引起了轩然大波,佛山放松限购的“苗头”虽然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但对于珠三角其他城市来说,却是“余波未了”。
本月初,“双限令”夜袭珠海,令市场和开发商措手不及,但这则看似“要命”的双限令却只将限购对象对准了主城区,且有媒体称可能会在实施中存有漏洞,从而被外界质疑“太温柔”。
彭澎表示,限购、限价会抑制成交量,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和GDP增幅,出于“保政绩”的考虑,很多地方政府其实是不愿意限购、限价的,但迫于中央的压力,所以只好被动地制定相应的政策。
“本来不属于硬性限购的地方,如果不主动限购的话,一是担心一旦硬性政策下来,会被‘限’得过于严格,二是担心如果完不成房价控制目标,会被问责,”韩世同认为,“但是主动限购的话,楼市受到影响,GDP也无从保障,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还未把握好这种平衡”。
|
中山出台楼市限价令 问责大限将至地方突击控房价(2)
2011-11-11 |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