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亦认为,任何地方发展都是三位一体的转变过程,即产业结构的转变,与依附在产业上以土地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的转换,和以人口结构为主的社会结构。这三个转变从逻辑上看,土地资本特别是房地产资本是中枢,产业也好,人口也好,都是依附于一定空间的,从地理地貌来说就是房地产。南沙开发,要避免像一些地方,一开始就将房地产搞起来,人填满了之后,等10年、20年、30年,人口结构要转变、产业功能要转变,但是转不动,转不过来。所以南沙的开发一开始就要注意房地产制度怎么做。
声音
南沙常住人口不能超100万
南沙现在其实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南沙可建设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已经用了一百多平方公里,现在南沙已经有二十几万人口,加上常住人口是四十几万,南沙再加上未来要划的三个镇G D P大概是600多个亿,相当于一个很大的城市,很大的区域总量。未来南沙的人口要达到200万,我认为是常住人口不能超过100万。未来的流动人口,主要是来搞商务的,南沙虽然空间比较大,但是生态比较脆弱,河流水系很多,对于我们的建设还是有很多影响。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杨再高
南沙首先就是按照规则办事
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按照规则做事就是不按照领导人的说法办事,虽然是很小的事,但是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大问题。能不能做到按照规则做事,就涉及到我们能不能达到法治。南沙新区的建设,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真正地做到,就可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管理就能够得到创新,在全国走出经验,而且广州市又是广东省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验区,在这些方面也可以积累一些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
南沙要有开发模式上的创新
过去30年的开发模式,是以快为导向,三年两年就搞成规模了。这些模式对快速工业化、向温饱以及小康状态迈进有历史经验。但其偏重于快,侧重于产业和土地为主的模式的弊端,是没有实现技术和产业的根植。南沙开发一开始就要从产业链、技术内生上解决问题,要注重从产业业态上考虑产业发展,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通过三五年的引进、聚集、消化之后能够形成自我内生的技术和产业。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劲松
建议南沙参照横琴模式
要进一步梳理研究政策突破和创新之道,力争寻求中央和省能够突破性、创新性给予政策支持。南沙建粤港澳综合示范园区,能不能参照横琴的模式,经全国人大授权,能够在南沙新区建设粤港、粤澳合作区,比如说土地出租30-50年,由人大授权、特区政府控制。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
|
南沙开发不能搞成房地产开发(2)
2011-10-19 |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