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仅次东京-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北京成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仅次东京

北京日报  2011年08月04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2011年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89.60,高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榜首,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和规模继续在全国领先。目前,北京拥有2011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41家,仅次于东京,成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

 

  在2011年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的六个分项指标中,北京的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和专业服务优势突出,均排在全国首位。

 

  市发改委委员洪继元说,目前北京已经聚集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家,外商投资公司183家,外资研发中心353家。8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世界最大的卡车、客车及建筑设备生产商,沃尔沃;全球特种化工之首,赢创德固赛;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等。

 

  7月7日,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中国以69家上榜公司再创新纪录,跻身排行榜第二位。其中总部设在北京的企业有41家,远远高于上海的5家、香港的4家、深圳的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这41家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联想集团以及首次上榜的首钢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

 

  41家北京上榜企业总收入为22224亿美元,比排名第一的东京49家上榜企业总收入25928亿美元少3704亿美元。从上榜数量来看,排在北京之后的依次是巴黎22家、纽约20家、伦敦18家。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CBD、金融街、中关村海淀园、丰台总部基地等几个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谭维克表示,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两块功能在空间上的再配置,实现跨行业、跨区域乃至跨国的资源整合。

 

  总部经济理论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内涵的再深化,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总部经济正在成为促进北京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无论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在积极探索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高端化、知识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总部经济模式推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北京与“首都经济圈”其他城市的分工合作,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此外,赵弘认为,北京有着天然的人才与科研优势,随着企业总部数量的增加,区域品牌影响力和总部集聚效应将更为凸显,国际跨国公司也会更为看好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职能总部,尤其是研发总部落户北京。

 

  “虽然‘金牌’数很给力,但是不能光看金牌,还得注重奖牌数量,以形成金字塔的态势。”赵弘这样比喻北京成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他认为,与国际一流的发达城市相比,我们在500强之外的次强企业数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形成总部经济的全市统一规划,凝聚各区县总部经济的发展合力,着力打造北京周边地区的总部制造基地,完善“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最终优化首都总部经济的整体发展环境。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2011年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89.60,高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榜首,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和规模继续在全国领先。目前,北京拥有2011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41家,仅次于东京,成为全球第二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北京成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仅次东京-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北京成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仅次东京

2011-08-04 | 北京日报

我要分享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2011年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89.60,高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榜首,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和规模继续在全国领先。目前,北京拥有2011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41家,仅次于东京,成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

 

  在2011年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的六个分项指标中,北京的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和专业服务优势突出,均排在全国首位。

 

  市发改委委员洪继元说,目前北京已经聚集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家,外商投资公司183家,外资研发中心353家。8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世界最大的卡车、客车及建筑设备生产商,沃尔沃;全球特种化工之首,赢创德固赛;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等。

 

  7月7日,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中国以69家上榜公司再创新纪录,跻身排行榜第二位。其中总部设在北京的企业有41家,远远高于上海的5家、香港的4家、深圳的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这41家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联想集团以及首次上榜的首钢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

 

  41家北京上榜企业总收入为22224亿美元,比排名第一的东京49家上榜企业总收入25928亿美元少3704亿美元。从上榜数量来看,排在北京之后的依次是巴黎22家、纽约20家、伦敦18家。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CBD、金融街、中关村海淀园、丰台总部基地等几个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谭维克表示,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两块功能在空间上的再配置,实现跨行业、跨区域乃至跨国的资源整合。

 

  总部经济理论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总部经济是首都经济内涵的再深化,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总部经济正在成为促进北京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无论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在积极探索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高端化、知识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总部经济模式推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北京与“首都经济圈”其他城市的分工合作,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此外,赵弘认为,北京有着天然的人才与科研优势,随着企业总部数量的增加,区域品牌影响力和总部集聚效应将更为凸显,国际跨国公司也会更为看好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职能总部,尤其是研发总部落户北京。

 

  “虽然‘金牌’数很给力,但是不能光看金牌,还得注重奖牌数量,以形成金字塔的态势。”赵弘这样比喻北京成为全球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他认为,与国际一流的发达城市相比,我们在500强之外的次强企业数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形成总部经济的全市统一规划,凝聚各区县总部经济的发展合力,着力打造北京周边地区的总部制造基地,完善“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最终优化首都总部经济的整体发展环境。

------分隔线----------------------------
  • 上一篇:多机构预测7月CPI或创新高 加息预期卷土重来
  • 下一篇:沪中高端房成交上升 价格成后市走向关键因素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