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土地市场延续了2012年年底的热度,各地政府土地供应量相对集中,房企也纷纷出击抢地,圈地动作频繁。
数据显示,从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3月6日,万科、保利以及绿地集团等10家标杆房企拿地金额达483.36亿元,平均每家房企两个多月内拿地支出近50亿元。
“房企一季度集中拿地现象比较正常”,分析表示,一方面,房企拿地小高潮受各地土地市场供应节奏和供应量影响;另一方面,从房地产企业角度来看,开发商拿地节奏基本上和推盘节奏一致,如果一季度拿地集中,则年内即可以实现预售,企业能够更快地回笼资金,这对改善企业年底之前的现金流有很大助力。
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较高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6日,十大标杆房企拿地支出为483.36亿元。
上述纳入统计的10家房企分别为,万科地产、绿地集团、中海地产、保利地产、首创置业、方兴地产、金地集团、合景泰富、首开股份和世茂房地产。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集团斥资79.68亿元圈地,位居上述统计榜首。此外,中海地产2月份拿地势头较猛,单月获得的规划建筑面积达63.06万平方米;金地集团则1月份零拿地,2月份单月拿地支出达40.3亿元,远超过中海的28.06亿元,获得的规划建筑面积达33.91万平方米;首创置业则斥资50.64亿元在北京连续夺地,同时重庆也有收获;方兴地产则深耕北京和长沙两地;而绿地集团则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点城市拿地扩张;万科近两个月内以联合体方式拿地较多,而据万科最新公告显示,1月以来,公司新增7个项目,分布在6个城市,拿地金额支出为36.83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成都等部分二、三线城市土地溢价率较高,部分地块溢价率达到60%以上,而昆明、大连、长沙等地的土地成交价格溢价率很低,不少地块更是底价成交,甚至部分城市也有个别地块流拍,但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一些二、三线城市土地供应量比较大,因而房地产企业拿地比较谨慎”,专家表示,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相对较少,房企竞争比较激烈,土地交易价格溢价率当然会随之升高。
另一位分析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纵观房价指数来看,一线城市房价上升幅度较大,利润空间较高,房企瞄准一线城市圈地的情绪自然较高,绿地集团就先后在北京、上海连续圈地。
|
房企年内拿地支出480亿 绿地80亿居首
2013-03-07 |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