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土地场馆联动开发破解赛后利用难题-中地会
中地会 > 土地信息 >

深圳:土地场馆联动开发破解赛后利用难题

南方日报  2012年07月09日

 

 

  去年8月,青春时尚的大运会,让全世界看到深圳的激情与活力。大运一结束,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就引发了各界关注。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投资超过40亿的大运标志性场馆——深圳大运中心,将移交龙岗区代管,并引入专业市场团队运营。与此同时,市政府将把大运中心周边1公里土地开发与场馆开发结合,以破解赛后持续亏损的难题。

 

  位置偏配套少成本高大运中心赛后利用不足

 

  节俭办会是深圳大运筹办期间提出的响亮口号,其中,提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减轻赛后财政负担,成为节俭办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大运结束后,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大运中心,却未能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最佳选择。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即使是家住龙岗的居民,去大运中心消费,也是一件麻烦事。据测算,从地铁龙岗线大运站到大运中心的直线距离是1.4公里,步行距离超过2公里。距离游泳馆最近的公交站是“体育新城”和“大运中心城”,但从这两个站步行到场馆,仍然需要10分钟。大运中心运营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位置太偏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大运中心运营的最大难题。

 

  记者采访发现,大运中心场馆虽然设施一流,但是相关配套极不完善。在游泳馆周边,几乎找不到一家商店供泳客消费,连最起码的卖泳衣、毛巾的地方也没有,甚至有顾客反映,“在馆内甚至连拖鞋都找不到一双”。和深圳体育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相比,大运中心周边,既没有大型商业体,也没有休闲购物场所,就连常住居民也不多。

 

  大运结束后,大运开幕式所在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已经接连承办多场演唱会和群体性活动,中心内的体育馆和跳水游泳馆,对市民开放的程度也较高。反观建设规格颇高的“水晶石”,却鲜有大型商业活动进驻。

 

  大型场馆人气不足,带来的自然是持续而且高额的亏损。一项针对深圳市大运中心运营成本的评估显示,目前大运中心每年收入约2000万元,但中心每年的水电费、物管费、人员费用共计达到5000万元,年资金缺口达到3000万元。

 

  优势劣势并存综合开发是突破口

 

  事实上,对于任何城市而言,满足高标准赛事需要所新建的体育场馆,对城市的正常需求而言,往往是“过剩”的。正是考虑到其他城市举办大型赛事后场馆运营的困难,从大运还未举办时,市政府就已经成立了“市属体育场馆赛后运营课题组”,研究包括大运中心在内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和利用问题。

 

  课题组负责人、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日前透露,大运中心赛后利用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南岭说,大运中心作为主要赛事场馆,自身蕴涵了巨大市场资源。同时,由于大运中心场馆建设,使大运新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存量土地资源的发展和大运赛事带来的城市关注度,使大运新城具备了比其他新城更好的发展条件。大运新城作为未来5年龙岗区倾力打造的新功能区和“新中心”,是实现特区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深圳的次中心城区。

 

  大运中心存在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南岭称,大运中心作为世界级标准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大、标准高、能耗巨大,单位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难以低价面对市民开放,尤其是体育场规模较大,闲置较为严重。另外,大运中心位置比较偏远,距离市区15公里、地铁站2公里,周边常住居民较少,消费能力较低,商业、生活、休闲配套不足,人气难以聚集。

 

  “总结国内外大型体育设施运营的实践,政府投资兴建、专业公司运营已成为趋势,大运体育场馆效益的发挥要走综合发展的路子,要在大型体育设施区布局相应商业配套资源,将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南岭说,这是破解场馆赛后利用的突破口。

 

  选聘专业团队运营土地场馆联动开发破题

 

  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大运中心的运营模式将以契约方式实现政府所有、企业运营的产权分离体制,明确大运场馆资产及周边土地资源由市政府所有,将资产委托龙岗区政府代管,由区政府选聘公司运营。

 

  另一个推动大运中心开发的利好消息是,深圳市政府将把大运中心周边1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交给龙岗区开发运营,与大运中心联动对接。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表示,没有大运中心,周边的土地不值钱,没有周边土地的开发,大运中心就变成孤岛,发挥不了应有的辐射拉动作用,必须一起策划一起开发。

 

  据了解,为增加场馆商业配套,市规划国土委将细化大运场馆周边地区发展规划,支持龙岗区和运营公司在保持场馆主体设施完整性的条件下,增加必要的商业性配套设施,为市场化综合运营创造条件。市政府常务会透露,原则上不得在大运中心“红线”内新建建筑物,保持大运中心的高标准高要求,且周边的商业配套必须和国际化水准的场馆相配套,绝不能“穿了西装又穿布鞋”。

 

  据悉,未来的大运中心运营,将交由丰富运营管理经验和一流管理水平的专业团队来完成,龙岗区将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运营主体,促进大运中心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融合发展。以体育设施原有主体为基础,通过改造完善充实,使其成为兼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平台,形成以体育为龙头,涵盖休闲娱乐、体育培训、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大体育文化体系。

 

  据悉,由于大运中心建设商业配套到创造价值需要一定时间,未来5年内,市政府将每年给予大运中心3000万元的财政补贴。过渡期结束后,大运中心的维修运营费用将全部由龙岗区和运营公司解决。另外,市政府还将在水、电、税、费等关乎场馆运营的相关政策上,给予大运中心运营方一定倾斜,以支持场馆市场化运作。

 

  ■案例

 

  “春茧”多元化经营初见成效

 

  “春茧”,这个位于深圳湾畔的大运开幕式主场馆,从建设开始,就成为市政府借外力办赛事的典范。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通过多元化经营,深圳湾体育中心实现了大型场馆赛后的有效利用。

 

  2008年,深圳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体育场馆赛后经营问题、探索文化与商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多项目捆绑方式,引进华润集团投资约25亿元,负责建设运营深圳湾体育中心,运营期满后全部无偿返还市政府。大运会后,华润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以体育服务为主,以体育赛事、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物业开发为辅的多种经营活动。

 

  仅在2011年9月到12月期间,“春茧”就已经举办演出、赛事9场、企业活动10场、专业展览6场等近30场大型活动。今年,已签约活动57场,截至5月底,已经举办包括美国篮球传奇巨星队中国行等多场大型活动。同时,游泳馆、羽毛球训练馆、足球训练场、室外篮球场、网球场已全部投入运营并相继面向公众开放,配套商业已部分出租,配套酒店预计今年底开业。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去年8月,青春时尚的大运会,让全世界看到深圳的激情与活力。大运一结束,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就引发了各界关注。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投资超过40亿的大运标志性场馆深圳大运中心,将移交龙岗区代管,并引入专业市场团队运营。与此同时,市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深圳:土地场馆联动开发破解赛后利用难题-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土地信息 > 正文

深圳:土地场馆联动开发破解赛后利用难题

2012-07-09 | 南方日报

我要分享 ▼

 

 

  去年8月,青春时尚的大运会,让全世界看到深圳的激情与活力。大运一结束,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就引发了各界关注。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投资超过40亿的大运标志性场馆——深圳大运中心,将移交龙岗区代管,并引入专业市场团队运营。与此同时,市政府将把大运中心周边1公里土地开发与场馆开发结合,以破解赛后持续亏损的难题。

 

  位置偏配套少成本高大运中心赛后利用不足

 

  节俭办会是深圳大运筹办期间提出的响亮口号,其中,提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减轻赛后财政负担,成为节俭办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大运结束后,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大运中心,却未能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最佳选择。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即使是家住龙岗的居民,去大运中心消费,也是一件麻烦事。据测算,从地铁龙岗线大运站到大运中心的直线距离是1.4公里,步行距离超过2公里。距离游泳馆最近的公交站是“体育新城”和“大运中心城”,但从这两个站步行到场馆,仍然需要10分钟。大运中心运营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位置太偏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大运中心运营的最大难题。

 

  记者采访发现,大运中心场馆虽然设施一流,但是相关配套极不完善。在游泳馆周边,几乎找不到一家商店供泳客消费,连最起码的卖泳衣、毛巾的地方也没有,甚至有顾客反映,“在馆内甚至连拖鞋都找不到一双”。和深圳体育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相比,大运中心周边,既没有大型商业体,也没有休闲购物场所,就连常住居民也不多。

 

  大运结束后,大运开幕式所在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已经接连承办多场演唱会和群体性活动,中心内的体育馆和跳水游泳馆,对市民开放的程度也较高。反观建设规格颇高的“水晶石”,却鲜有大型商业活动进驻。

 

  大型场馆人气不足,带来的自然是持续而且高额的亏损。一项针对深圳市大运中心运营成本的评估显示,目前大运中心每年收入约2000万元,但中心每年的水电费、物管费、人员费用共计达到5000万元,年资金缺口达到3000万元。

 

  优势劣势并存综合开发是突破口

 

  事实上,对于任何城市而言,满足高标准赛事需要所新建的体育场馆,对城市的正常需求而言,往往是“过剩”的。正是考虑到其他城市举办大型赛事后场馆运营的困难,从大运还未举办时,市政府就已经成立了“市属体育场馆赛后运营课题组”,研究包括大运中心在内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和利用问题。

 

  课题组负责人、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日前透露,大运中心赛后利用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南岭说,大运中心作为主要赛事场馆,自身蕴涵了巨大市场资源。同时,由于大运中心场馆建设,使大运新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存量土地资源的发展和大运赛事带来的城市关注度,使大运新城具备了比其他新城更好的发展条件。大运新城作为未来5年龙岗区倾力打造的新功能区和“新中心”,是实现特区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深圳的次中心城区。

 

  大运中心存在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南岭称,大运中心作为世界级标准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大、标准高、能耗巨大,单位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难以低价面对市民开放,尤其是体育场规模较大,闲置较为严重。另外,大运中心位置比较偏远,距离市区15公里、地铁站2公里,周边常住居民较少,消费能力较低,商业、生活、休闲配套不足,人气难以聚集。

 

  “总结国内外大型体育设施运营的实践,政府投资兴建、专业公司运营已成为趋势,大运体育场馆效益的发挥要走综合发展的路子,要在大型体育设施区布局相应商业配套资源,将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南岭说,这是破解场馆赛后利用的突破口。

 

  选聘专业团队运营土地场馆联动开发破题

 

  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大运中心的运营模式将以契约方式实现政府所有、企业运营的产权分离体制,明确大运场馆资产及周边土地资源由市政府所有,将资产委托龙岗区政府代管,由区政府选聘公司运营。

 

  另一个推动大运中心开发的利好消息是,深圳市政府将把大运中心周边1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交给龙岗区开发运营,与大运中心联动对接。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表示,没有大运中心,周边的土地不值钱,没有周边土地的开发,大运中心就变成孤岛,发挥不了应有的辐射拉动作用,必须一起策划一起开发。

 

  据了解,为增加场馆商业配套,市规划国土委将细化大运场馆周边地区发展规划,支持龙岗区和运营公司在保持场馆主体设施完整性的条件下,增加必要的商业性配套设施,为市场化综合运营创造条件。市政府常务会透露,原则上不得在大运中心“红线”内新建建筑物,保持大运中心的高标准高要求,且周边的商业配套必须和国际化水准的场馆相配套,绝不能“穿了西装又穿布鞋”。

 

  据悉,未来的大运中心运营,将交由丰富运营管理经验和一流管理水平的专业团队来完成,龙岗区将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运营主体,促进大运中心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融合发展。以体育设施原有主体为基础,通过改造完善充实,使其成为兼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平台,形成以体育为龙头,涵盖休闲娱乐、体育培训、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大体育文化体系。

 

  据悉,由于大运中心建设商业配套到创造价值需要一定时间,未来5年内,市政府将每年给予大运中心3000万元的财政补贴。过渡期结束后,大运中心的维修运营费用将全部由龙岗区和运营公司解决。另外,市政府还将在水、电、税、费等关乎场馆运营的相关政策上,给予大运中心运营方一定倾斜,以支持场馆市场化运作。

 

  ■案例

 

  “春茧”多元化经营初见成效

 

  “春茧”,这个位于深圳湾畔的大运开幕式主场馆,从建设开始,就成为市政府借外力办赛事的典范。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透露,通过多元化经营,深圳湾体育中心实现了大型场馆赛后的有效利用。

 

  2008年,深圳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体育场馆赛后经营问题、探索文化与商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多项目捆绑方式,引进华润集团投资约25亿元,负责建设运营深圳湾体育中心,运营期满后全部无偿返还市政府。大运会后,华润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以体育服务为主,以体育赛事、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物业开发为辅的多种经营活动。

 

  仅在2011年9月到12月期间,“春茧”就已经举办演出、赛事9场、企业活动10场、专业展览6场等近30场大型活动。今年,已签约活动57场,截至5月底,已经举办包括美国篮球传奇巨星队中国行等多场大型活动。同时,游泳馆、羽毛球训练馆、足球训练场、室外篮球场、网球场已全部投入运营并相继面向公众开放,配套商业已部分出租,配套酒店预计今年底开业。

 

------分隔线----------------------------
  • 上一篇:合肥市高新区挂牌出让南岗科技园ND1-2-1地块
  • 下一篇:《北京市2012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公布实施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广州第二轮集中供地:48宗地总建面879万平米   21-09-02
·深圳获土地政策“大礼包”!增加住房建设供地迎来想象   20-08-07
·自然资源部: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20-08-07
·紧张后的放松:房企融资井喷 加紧“回血”补地   20-06-03
·佛山:无房个人每年可提取6930元公积金   20-06-03
热点内容
  • 中山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
  • 珠江新城一地块起始价近10亿 未拍已成
  • 深圳再挂牌5宗安居地 7月20日竞房价出
  • 昆明土地供应井喷 下周超200宗地块"招
  • 合肥市肥西县挂牌出让经开区仙人路北、
  • 攀枝花市拍卖出让1幅国有土地使用权
  • 国土部: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
  • 上海嘉定区挂牌出让百安公路以西、庙泾
  • 马鞍山滨江新区挂牌出让安置房地块约13
  • 中山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