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头条 > 正文

养老产业政策地方难落实 民办机构亟待打通经脉(4)

2011-07-29 17:03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我要分享

 

  “要做提前规划。如果劳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将会很快。养老更重要的是人力储备。”上海市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说。

 

  “公“私”不在同一起跑线

 

  “在理顺民办养老机构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应该借鉴推广重庆、上海等地对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一次性补助、运营费每年每张床另外补助等做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山西一家托老院在当地小有名气,创办者因爱心呵护老人曾受到多次表彰,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此采访时发现,托老院的简陋和拮据却令人过目难忘:一架由经营者自己设计制作的“简易送饭梯”虽已锈迹斑斑,却仍在使用。

 

  “这里收住的九成以上都是失能失智老人,通过送饭梯,老人们就能尽快吃到热腾腾的饭。”这位经营者说,自制送饭梯只能用来送饭,不能乘人。买部电梯对公办养老院来说不算回事,但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

 

  多头管理、水电补贴落实不到位、硬件建设落后等,都是民办养老机构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他们认为,养老院无论民办公办,都应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两者却站不到一个起跑线上。

 

  “民营主要是硬件跟不上,公办公营却没有成功的例子。”一位业内人士主张“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认为应该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相关补助,以及水电优惠。但现在一些地方补助太少、太低,甚至还有规模限制。

 

  “养老的受众面越来越大,如果全交给国家,亏空太大。”受访者认为,“公办民营”是个好形式,但这种模式目前较少,中西部省份更少。

 

  专家认为,在理顺民办养老机构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应该借鉴推广重庆、上海等地对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一次性补助、运营费每年每张床另外补助等做法,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养老产业需“两翼并进”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各地政府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投入不断加大,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也相继问世。然而,当前政府过度介入市场与政策扶持力度后劲不足的情况却并存。

 

  在养老产业这一公益性市场领域,政府需“摆正位置”,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一为“托底”,做好基础性服务和建设;二为“扶高”,利用政策撬动民间资本进入中高端市场。做到“两翼并进”,促进养老产业多元化、分层次健康发展。

 

  目前,部分一线城市所出现的少数高端老年住宅项目,只有少数富裕的老年人才有能力入住,而大部分低中端的市场需求则未能照顾到。发展老龄产业,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老年产品的市场属性分类,按照“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不同层次,有所为有所不为。

 

“公共物品”领域,包括老年公益服务设施、基础社会养老机构等在内,政府应直接供给,或由市场提供而政府购买,向老年人免费提供;对于“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应隐身而退,让位于市场,根据实际需求,以政策扶持的形式引来社会力量,形成“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良性竞争机制。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缃戠珯寤鸿
鐭俊缇ゅ彂鍏徃娓╅Θ鎻愰啋鎮紝鐧诲綍http://www.jing-hai.com鐭俊缇ゅ彂骞冲彴鍙互鍚戞墜鏈鸿繘琛岀兢鍙戠煭淇″拰褰╀俊銆
鍖椾含鐭俊缇ゅ彂缃戝潃鐭俊缇ゅ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