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头条 > 正文

养老产业政策地方难落实 民办机构亟待打通经脉

2011-07-29 17:03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我要分享

 

  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来走访苏晋甘沪等地发现,国家政策下沉到基层时,却因各地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而出现区域差异,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由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养老产业仍在初级阶段

 

  “老年人需求大量增长,必须有产业做支撑。但我国养老产业发育并未成熟,仍处于边际不明显、政策不配套、不明确的初级阶段。”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我国已经进入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惯性发展阶段。但与庞大的社会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养老产业的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

 

  据老龄部门统计,在上海等发达地区,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的老人;在山西等中西部省份,老龄人口也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2%左右;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和总量还在不断上升,2015年预计将达到2亿人。

 

  在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养老产业却并未与之形成“链接”。据此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对苏沪等13个省市调查表明,我国老龄产业虽已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房地产等领域,但多数为中小规模企业,实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相关行业与大投资者远未进入。

 

  “老年人需求大量增长,必须有产业做支撑。但我国养老产业发育并未成熟,仍处于边际不明显、政策不配套、不明确的初级阶段。”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孙志鑫说,这一阶段虽然是任何国家都必经的,但尽早应对是更好的选择。

 

  受访者认为,我国老龄化现状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同,属于“未富先老”,必须从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及早部署应对,预先着手人才、资金等相应储备,才能从容应对老龄化危机,培育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类失衡渐明显

 

  “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来看,国家的宏观政策基本落实不到地方。”

 

  老龄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层面对此非常重视,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对国家政策执行贯彻力度各有不同,一些地方甚至存在“中央急,地方不急”的现象。一位基层人士反映,民政部此前曾要求各省市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并对发放情况予以了通报。从通报结果看,云南、宁夏等经济欠发达省份能够全部完成发放,但一些沿海发达省市反而没有完成。

 

  除了这种横向相比的省域失衡,公私养老机构之间的体制失衡也在加大。《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发布很多文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要求公办、民办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一些民办资本响应政府号召,克服困难举办养老机构,但最终政府所承诺的这些优惠却未能兑现。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缃戠珯寤鸿
鐭俊缇ゅ彂鍏徃娓╅Θ鎻愰啋鎮紝鐧诲綍http://www.jing-hai.com鐭俊缇ゅ彂骞冲彴鍙互鍚戞墜鏈鸿繘琛岀兢鍙戠煭淇″拰褰╀俊銆
鍖椾含鐭俊缇ゅ彂缃戝潃鐭俊缇ゅ彂